解紅勤
(太原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廣泛應用,國內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陸續(xù)有高校進行學生評教實踐,但是從多年的實踐看來,高校存在簡化學生評教的前期發(fā)動和忽視后期信息利用的問題。因此,開展多元化網上評教系統(tǒng)對解決問題有積極的作用。
系統(tǒng)一般將角色劃分為管理員、教師、學生。管理員自定義評價指標和評價級別;生成形式多樣的評教方式和報表格式;從Excel文件中導入基礎數據。只有教師自己和相關領導可以查看評教者評教的中間數據,而且只能查閱統(tǒng)計結果,評教者的基本信息不能閱讀。學生實行無記名評教以獲得真實可信的數據;參評學生退出系統(tǒng)后,一個學期結束帳號即作廢,新學期不能再用;學生可以評價本學期開設課程的所有授課教師,但是一名同學對一名教師只能評價一次,一次可以選擇所有教師,也可以選擇一部分教師,其余教師可以下次再評。
多元化教學評價的過程一般由四個階段組成:評價準備-評價實施-評價分析-評價支持。評價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有建立評價體系、組成評價小組、確定評價對象、制定評價目的和實施方案、挑選培訓人員等。評價實施階段的進行直接關系到評價系統(tǒng)設計是否合理、評價能否成功,工作主要有對評價對象依據評價實施方案進行評價,選擇恰當的評價方式,整理評價信息,做好評價記錄。評價分析階段是體現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劣的關鍵階段,主要工作是分類匯總評價實施階段收集的各類信息,確定評價信度和分析所反映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生成評價報告。評價支持階段是評價的結束環(huán)節(jié),主要是依據評價分析的結果和生成的報告,診斷教學問題,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并適當修正評價體系,以提高下次的評價質量。
(1)組織老師和學生參與測評指標的設置
通過讓教師親身感受每個編制過程,可以使教師在心理上徹底認可方案,真正了解評教的意義和實施的依據,在行動上也就能積極配合組織者開展評教工作。學生參與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設計,可以使學生感覺到自己在評教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評教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認真負責參與此項工作,保證評教的真實性、客觀性。另外,在學生評教表中還可開辟主觀意見欄,讓學生自由、客觀地填寫對每門課程和任課教師的主觀性意見,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體驗式評價,管理者通過篩選和整理信息,反饋給教學管理部門并直接送呈教師本人,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不同的教學階段設置不同的評教指標
開學階段:不遲到早退或無故缺課,精神昂揚,課前準備充足;普通話標準,吐字清楚,講解仔細,條理性強;教材選擇恰當,能根據學生層次不同隨時調整教材內容,能使學生了解課程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結構體系的剖析;課堂教學靈活多樣,能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期中階段:較強的敬業(yè)精神,治學有道;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系統(tǒng)講解,重點、難點把握適度;多媒體課件與教材內容保持一致,教學進度安排有序;實時更新教學內容,授課內容能反映實踐要求,善于抓住學科前沿;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經常組織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課后耐心解疑答惑;及時認真批改作業(yè),并在課堂上反饋;尊重學生,平等相待,寬嚴有度;嚴格遵守教學紀律,不隨意調課或停課。期末階段:對該課程授課教師整體印象的滿意程度;能否理解教師授課內容,并能融會貫通各章節(jié)內容,基本掌握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guī)律,使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樣的提高。
為保證學生評教工作的系統(tǒng)性和獨立性,使學生評教工作有相對固定的專門人員管理,需要由專門的組織機構負責學生評教工作。其次,提升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留用高學歷人才在評教機構工作,定期組織培訓和進修,提高高等教育學和評教學等相關理論的理論修養(yǎng)和評教水平;采用高薪制吸納更多的評教專業(yè)人士進入管理機構,提升管理的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程度;定期組織管理人員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和學習,對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反復論證和總結,以提高評教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提高工作效率。監(jiān)督指導機制也不可或缺。首先要建立監(jiān)督指導制度,高等職業(yè)院校內部需要制定單獨或相關部門負責學生評教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指導工作,并委任長期負責學生評教工作或具備相關經驗的老師從事此項工作,監(jiān)督和指導學生評教系統(tǒng)的運行。其次,為實現監(jiān)督指導機制能夠正常運行,需要制定和規(guī)范監(jiān)督指導機制的專門政策,用文件的形式對監(jiān)督指導的內容、力度、職權、責任、工作流程等進行公開和認定,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實際操作中,大多數職業(yè)院校并沒有深度和系統(tǒng)地分析處理評教信息,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處理信息理念階段,網上評教的優(yōu)勢也就很難得到充分發(fā)揮。
(1)課程分類排序法的引入
為實現對教師所得分數提供比較的依據,可對課程進行適當分類。具體來說,在統(tǒng)計評教分數后,將同類的可比課程進行先后排序,并按一定百分比定出相關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教的優(yōu)秀、良好以及合格甚至不合格名單。按課程類型課程一般分為專業(yè)課、專業(yè)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按課程性質可分為實踐課、理論課和理論實踐課。每一大類下可再細分若干小類,以滿足課程的可比性,然后將同類課程的評教結果進行排序,這就更能說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真實性。
(2)初步處理學生評教數據
由于學生評教活動的主觀性較強,學生評價任課老師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印象性的評價,難免與實際情況會發(fā)生一定的偏離,因此要科學處理學生最終的評價結果,一般以班為單位統(tǒng)計數據,并采用Excel或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異常分要舍棄,考慮到對教師的教學不同班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傾向性,所以每個班的老師得分要進行不同的數據分析。對得分較低的教師,對其失分情況要進行實地調查,撇除個人主觀因素,盡可能找出值得肯定的方面和建議其有待改進的方面。
(3)滿足教師需要的完善的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評教本身作為一種方式,其重要意義在于通過學生評教的形式,使教師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加以調整,并適時解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進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巧。老師對所教學生評教的每個指標需要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判斷,將分數分解,明晰其總分構成和每部分分數分布,以及在對應二級指標中所得分數的分布。通過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估計出這些數據的客觀性。
[1]周燕,陳俊國.高校教學質量監(jiān)控閉環(huán)體系的構建及其優(yōu)化[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5).
[2]黎荊,黎莉,胡平波.普通高校學生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3]董純奇,顧金孚,俞幼娟.多元化高職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內學生評教系統(tǒng)的運行[J].中國電力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