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婷,李志萬
(1.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溫嶺市場箬橫中學,浙江 臺州 317507)
理論與方法探索
青少年形體自尊對體重管理的影響
張冬婷1,李志萬2
(1.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溫嶺市場箬橫中學,浙江 臺州 317507)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和文獻資料法,對青少年的形體自尊與體重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發(fā)現青少年對形體自尊的評估受性別、文化、年齡的影響,女生形體的滿意度與體重指數(BMI)成負相關關系;不同形體的青少年對待運動的情緒反應有明顯差異,青少年會根據自己的形體認知和情緒去選擇管理自己體重的方式,有明顯的自我朝向意識;青少年的形體自尊會在改變體重后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形體;自尊;體重管理
形體自尊指人對自己身體形態(tài)和發(fā)展變化產生的認知與情緒體驗。青少年對自己體重的認知隨著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熟而開始關注,有了形體自尊意識。這個時候身體形態(tài)特征會帶給青少年在情緒情感的一些變化,這些情感情緒的變化又反過來促使青少年使用一些手段去增加或減少自己的體重,改變自己的身體形態(tài),獲得新的情感情緒體驗,并產生新的形體認知。
2.1 研究對象
從高中和大學學校里隨機抽取16 ~ 22周歲的青少年200名,男女生各100名。
2.2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文獻資料法。
3.1 青少年形體自尊基本情況
采用體重指數(BMI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國際統(tǒng)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標準)對實驗者進行體重指數的測量,然后讓其自身對自己的體重進行自我評價。
3.2 體型與身體認知
數據統(tǒng)計顯示,第一,男女生的肥胖比例差異不大。女生肥胖率29%,男生30%,男生偏瘦的比較多,高于女生8個百分點。大學生肥胖比例明顯高于高中生。第二,不同體型、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的青少年的形體自尊是不一樣的。中度肥胖的女生比輕度肥胖的女生體型滿意度百分率要低,輕度肥胖的女生比標準體重的女生體型滿意度百分率要低,標準體重的女生比偏瘦體重的女生體型滿意度百分率要低,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偏瘦男生對自己的形體的滿意度比偏瘦女生百分率低一倍,而偏胖男生的滿意度比偏胖女生的滿意度高了一倍多,男生喜歡自己的體型魁梧點,女生希望自己的體型嬌小點。重度、中度肥胖和偏瘦的男生對自己身材的滿意度百分率明顯低于正常和輕度肥胖的男生;高中生對自己身材的滿意程度不如大學生。(表1、表2)
表1 按照標準體重測試測量的數據情況
3.3 體型與運動情緒
對200名被試學生進行體型與運動情緒關系的調查。讓被試學生對體育課、課外活動、課間操三類運動做情緒體驗檢測。每個學生對上述的三類運動的運動情緒進行等級選擇,每個項目選擇一個等級。從開心快樂到厭惡分別計分5、4、3、2、1分,然后把三類運動的得分進行合成,體育課的權重占60%,課外活動和課件操的權重分別占20%。合成后各類體型的學生對運動情緒的情況如下:數據統(tǒng)計顯示,不同體型的學生對待運動的情緒是不一樣的,存在顯著差異。男女生運動情緒除重度肥胖和偏瘦外,其他體型均存在顯著差異。重度肥胖對運動表現出低迷或平淡狀態(tài),不喜歡參與體育活動;中度肥胖對運動表現比較平淡;偏瘦、標準和輕度肥胖的學生對運動的情緒傾向積極。
3.4 青少年對體重的管理方式
人的行為是由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自我實現傾向引導著。羅杰斯的“自我一致”講到,個體傾向于使自己的活動與自我系統(tǒng)協調一致,即有維持自我系統(tǒng)的需要。胖子對自己的體重認識到給自己的運動和生活帶來不便時,就會出現對自己的體重的不滿,從而去使用一些手段減少自己的體重。在平時的與人交往、減重方式、減重后的認識上會呈現個體獨有的方式。喜愛運動的學生交往的朋友中喜愛運動的比不喜歡運動的多,胖子、標準、瘦子三類學生管理自己體重的方式必定也會呈現不同的形式。根據常見的五種控制體重方法對五類學生進行調查研究。每個學生選擇自己管理體重的方法1 ~ 2個,填寫第一選擇和第二選擇。
研究數據顯示,青少年根據自己的形體認知去選擇體重管理的方式在各類體型中有一定的差異。重度和中度肥胖的學生選擇控制飲食和藥物治療的比例非常高,兩者皆達到75%。輕度肥胖的學生管理體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控制飲食,其次是控制睡眠和運動。偏瘦的學生對自己體重的管理主要采用控制飲食和運動的方式,正常體重的學生對自己體重管理的方式首要的是運動,其次是控制飲食。不同體型的學生管理體重的方式大都選擇主要通過控制飲食;再次是通過運動的方式來管理體重。越重的學生選擇使用藥物減肥的越多,選擇運動治療的意識卻不強烈,他們認為運動減肥是一種苦差事,而藥物減肥輕松,對藥物減肥造成人體的內損不怎么在意。而正常、輕度肥胖和偏瘦的學生通過運動來管理體重的意識強烈,同時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身材自我感覺很好,所以他們選擇任其發(fā)展的也比較高。
不同體型學生選擇相同的管理體重的方式,按比例大小排列:控制飲食,標準—中度肥胖—輕度肥胖—偏瘦;控制睡眠,輕度肥胖—中度肥胖—標準;藥物治療,重度肥胖—中度肥胖—偏瘦—輕度肥胖;運動,標準—偏瘦—輕度肥胖—中度肥胖;任其發(fā)展,偏瘦—中度肥胖—標準。從管理體重的各種方式進行效果比較,藥物減肥的效果最快,控制飲食來管理體重的方式簡單,為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者所好。通過體育運動管理體重的方式需要時間、環(huán)境和興趣支持,身材標準的和偏瘦輕微肥胖的學生對自己的體型比較滿意,也樂于通過體育鍛煉更加展示自己。使用運動健身改變體重的青少年對運動充滿了愉快感,非常愿意通過這種方式來管理體重,而不會再選擇藥物治療和節(jié)食。越肥胖的學生對自己的體型滿意度越低,自我減肥的意識越濃,而選擇減重的手段也越直接和簡單。
因此,不同體型的學生對自己體重的管理有明顯的自我朝向意識。
表2 學生的形體自尊情況(身體認知)
3.5 體重變化與形體自尊
18 ~ 22周歲的學生的體重和身高都處在變化之中,根據人體生長發(fā)育的特點,這段年齡的學生體重增長的比例大于身高,BMI值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大。再根據上述的調查數據,BMI值越大,學生對自己體重的滿意度越低,那么隨著年齡的增加學生對自己形體的滿意度會降低。但調查數據中顯示,大學生比高中生對自己形體的滿意度要高,這里的原因涉及到指數測量工具的不同和文化構成的不同。因此,從時間發(fā)展的縱向來對體重變化與形體自尊的關系進行整體研究,涉及的變量多而復雜,難以深入和得出真實的數據。而對個體進行體重變化與形體自尊的研究相對更具現實性。
對參加健身俱樂部減肥訓練營的6名青少年進行訪問,通過運動他們平均減重17.5公斤。對自己身體體型的評價滿意度比原來有明顯的增加。運動的情緒狀態(tài)表現比以前更加積極,深刻地感覺到運動給他們身體帶來的愉快。盡管減肥的過程式有點難受,但當體重減輕的時候,他們非常愿意通過這種方式來管理體重,而不會再選擇藥物治療和節(jié)食。6個青少年在減重過程中,第一個月減去的重量記憶最清楚,也最開心,對自己體型的改造有信心,對現有的體重不滿意,第二個月減重的開心程度比第一個月要輕,但依舊很開心,對自己的體型開始趨向滿意的情緒。這個時候6名學生中,體重變化最大的(22.6公斤)和最小的(13.4公斤)對自己的形體自尊的改變發(fā)生的變化程度沒有區(qū)別,兩者對自己改變后體重很滿意,運動時有愉快的情緒。
4.1 結 論
4.1.1 青少年對自己形體的自尊程度與身材有一定的關系男生自尊程度按比例大小排列:標準—偏瘦—輕度肥胖—中度肥胖;女生自尊程度按比例大小排列:偏瘦型—標準—輕度肥胖—中度肥胖。越瘦的女生型體自尊的程度越高,對自己的體型越滿意,體重指數越高,女生的自我形體滿意度越低,成負相關關系。
4.1.2 不同性別、不同文化的青少年的形體自尊是不一樣的高中生對自己身材的滿意程度不如大學生,偏瘦女生對自己的形體的滿意度百分率比偏瘦的男生高,而其他體型的女生對自己身材的滿意程度百分率明顯低于男生。標準體重和偏胖體重的男生對自己身材的滿意度很高,認為自己的身材有男人味,對男性的體型的認同是魁梧點,而女生對女性體型的認同是偏瘦點有女人味。
4.1.3 不同體型的學生對待運動的情緒是不一樣的重度肥胖對運動表現出低迷或平淡狀態(tài),不喜歡參與體育活動。中度肥胖對運動表現比較平淡。偏瘦、標準和輕度肥胖的學生對運動的情緒傾向積極。
4.1.4 不同形體自尊的學生管理自己體重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有明顯的自我朝向意識重度和中度肥胖的學生選擇控制飲食和藥物治療的比例非常高,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的方式來管理體重是大部分青少年的主要選擇方式。通過運動來管理體重的青少年,按照類型由高到低排列的順序是標準—偏瘦—輕度肥胖—中度肥胖。
4.2 建 議
4.2.1 加強學生對形體美意識教育教師對學生體型的評定要盡量的積極,讓學生了解人體的體型美和情緒對個人和社會的積極效應。型體美給人帶來愉悅,積極的情緒可以帶來快樂和向上熱情。讓學生了解形體美的塑造方法,中國人形體中骨骼、肌肉、脂肪的合理結構,身高與體重的比值等知識,增進學生對自身體型的塑造。
4.2.2 加強學生科學管理自身體重的方法教育對體重的管理方式是在合理控制飲食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對自己體重的積極認識和良好的情緒反應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心理反應,這種積極的心理反應可以調節(jié)人體的激素正常分泌,增進健康,改善睡眠,從而使自己合理地管理自己的體重。而消極的心理反應則會徒增煩擾。實踐證明,部分中度和重度肥胖學生通過運動改變形體后,學生對形體的重新認識變得積極,對運動充滿愉快。通過運動的方式來管理體重后不會再選擇其他的方式來管理體重,而體重變化后他們對自己的形體變得更加滿意,哪怕自己只有很小的體重變化,他們的情緒也會得到積極的反應。
[1]鄧樹勛.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高紅艷,王進,胡炬波. 青少年學生形體認知偏差與自尊、生活滿意感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7,27(11).
[4]高亞兵,彭文波,駱伯巍.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與自尊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1).
[5]吳湘軍. 民族傳統(tǒng)體育保健學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唐日新,解軍,林崇德.自尊水平劃分方法與青少年自尊的現狀[J].心理科學,2006,29(3).
[7]陳巖,張婕.我國青少年身體自尊的研究現狀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5).
[8]陳紅.身體活動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機制的分析[J].體育學刊,2003,10(1).
[9]王健,何玉秀.健康體適能[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
G804.83
A
1674-151X(2011)12-10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12.054
投稿日期:2011-05-23
張冬婷(1976 ~),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