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話語不僅是教師執(zhí)行教學計劃的工具,而且還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因此它在組織課堂教學和學習者的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課堂話語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趙曉紅、王銀泉和胡青球指出,在我國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話語往往占用了70%,甚至90%的課堂時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發(fā)表見解的機會很少,因而不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周星和劉家榮在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中也表明,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際機會,有利于語言習得。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何激發(fā)學生話語權(quán)的“原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能力,是一個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同伴互評與話語能力
英語課堂中同伴互評指的是由學生對彼此完成的學習任務情況進行互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gòu)主義理論和外語習得理論基礎上的學習活動。話語能力則指的是在合適的語境中運用語言、形成語感的能力。它是一種動態(tài)的語言能力,對此呂叔湘曾有一段精辟的論述:“近代語言學的發(fā)展,拿它的主流來說,是理性語法,研究的對象是語言本身,研究的方法是靜態(tài)分析。靜態(tài)分析很重要,是根本,但是不應當?shù)酱藶橹?,用一堵墻把自己圈起來。語言不存在于真空,語言是供人們使用的。研究人們怎樣使用語言,這就是語言的動態(tài)研究。”話語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若干句子組成的句群,只要是能表達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際功能的語言片段,都是話語。語言能力并不等于話語能力,由語言能力轉(zhuǎn)化為話語能力要經(jīng)過語言實踐。
根據(jù)Vygotsky的“相鄰發(fā)展區(qū)”理論,在交互和共同建構(gòu)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在水平較高的同伴或教師的幫助下比單獨學習能取得更大進步。從二語習得理論看,同伴互評能很好地體現(xiàn)Swain所提出的對促進外語習得具有積極作用的三項功能,即注意功能、檢驗假設功能和元語言(反思)功能。同伴互評也符合Little所提倡的觀點:三項相互作用的原則——學習者參與、學習者反思和使用目標語——影響外語教學的成敗。同伴互評中學生不僅僅扮演被評的角色,而且還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由此可見同伴互評課堂中學生話語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
二、同伴互評中學生的話語量情況
筆者通過教學實驗發(fā)現(xiàn),在一堂5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第一學期學生的課堂話語占課堂教學時間的50%以上,其中同伴評價話語量占20%左右,評價時中斷時間較多。第二學期學生課堂話語占課堂教學時間超過80%,其中同伴評價話語量接近40%,評價時中斷時間逐漸減少。從整體上看,第一學期至第二學期,同伴互評學生話語量明顯增加。第一學期,可能是因為學生不習慣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他們謙虛謹慎的保守內(nèi)向性格,使學生缺乏主動參與輸出的積極性,從而產(chǎn)生學生話語量較少的現(xiàn)象。第二學期,在教師示范點評和熟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評價知識,他們樂于參與點評,主動發(fā)話,大膽提出建議,學生的課堂有效話語量逐漸提高,話語的流利度增強。從授課中發(fā)現(xiàn),同伴互評課堂中學生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較好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三、同伴互評中學生話語能力培養(yǎng)的手段
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著力于教會學生主動傾聽、調(diào)動學生參與評價是前提,從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話語能力培養(yǎng)是關鍵,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話語能力,達到促進語言習得的最終目的。
1.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評價的前提。只有學生主動傾聽同伴表達的內(nèi)容,并能準確知道同伴想表達的意思,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是“同意”還是“反駁”?而且要理解同意什么,如果反駁的話,為什么?因此,評價是藝術(shù),傾聽更是藝術(shù)中的藝術(shù)。學生學會傾聽,不是一朝一夕能養(yǎng)成的,這和教師平時的培養(yǎng)分不開。
首先,教師要做好榜樣作用,要做到傾聽學生。課堂上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聲音時,教師要對各方面的信息進行快速的判斷,及時捕捉有價值的資源,加以利用,以利于更為深刻的評價語言的生成。其次,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特別是同伴的發(fā)言,傾聽是對同伴的尊重,學生要愿意傾聽同伴,與同伴一起分享交流。
2.教師要努力營造參與評價的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應把評價的指揮棒交給學生,應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同伴,有效營造比、學、趕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互評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贊賞別人的發(fā)言,又要指出其不足。這樣,學生在互評中,不僅能認真傾聽同學的發(fā)言,而且可以學會從知識、語言表達、情感等方面相互評價、相互欣賞、相互幫助。針對學困生,教師要找準時機,把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他們充分參與其中,并且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此營造濃厚的同伴互評氛圍。
3.互評中要提高學生詞匯的使用能力
學生在同伴互評活動中的詞匯學習與使用能力需要培養(yǎng)。Biber和Finegan給出了12個表示對命題內(nèi)容的態(tài)度、感情、判斷或參與程度的標識語。這些標識語包括副詞、形容詞、名詞、動詞、連詞等評價性詞語,如success,succeed,failure,fail,interesting等。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示范這些詞匯的使用,引導學生善于運用這些標識語。其次,在學生對評價知識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引導學生使用表達主觀意見、評價趨向具體化的標識語,如表達態(tài)度的修飾語nice,active,creative,fluently,lovely,unfortunatel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