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防,張麗萍,王運彩
(安陽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安陽455002)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的編制
任國防,張麗萍,王運彩
(安陽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安陽455002)
在充分研究已有文獻的基礎上,采用事實驅動的基本方法,結合開放式問卷和專家分析,編制了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初測問卷,并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初步確定大學生挫折承受力是包含積極抗挫因子、消極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質因子的3維度結構。問卷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測量學要求,可作為測量和評估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工具。
大學生;挫折;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人類心理生活的基本內在品質,也是人格結構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狀況如何以及怎樣提高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是目前社會各界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我國高校的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在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和壓力。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危機沖擊的背景下,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日趨復雜,他們面臨的學業(yè)、擇業(yè)、情感、人際交往等壓力越來越大,由此引發(fā)的心理問題呈逐年上升趨勢,校園悲劇事件不斷出現。目前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已成為其能否順利完成學業(yè)和更好適應社會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考察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對于評估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有關文獻中,挫折承受力又稱挫折耐受力、挫折容忍力、抗挫折能力、抗挫折心理能力等,與許多心理學概念一樣,尚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最早提出“挫折承受力”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心理測驗專家 S.Rosenweig,他定義挫折承受力是“抵抗挫折而沒有不良反應的能力”[1],簡單地說,就是個體受到挫折后免于行為失常的能力。我國學者張旭東、車文博認為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在遭遇挫折情境時,能否經得起打擊和壓力,有無擺脫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一種能力”[2],即個體適應挫折、抵抗和應對挫折的一種能力,故又稱挫折容忍力。馮江平認為挫折承受力是“個體適應挫折、抗拒和對付挫折的一種能力”[3],即個體在遭遇挫折打擊后,能夠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挫折容忍力越強,越能忍受重大的挫折。馮江平還認為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在此,我們結合自己和前人的研究,將挫折承受力定義為適應和對付挫折的能力。按照此定義,挫折承受能力強的人對挫折有比較客觀的認識,并能夠積極地想辦法避免或消除挫折帶來的不良影響,且能夠容忍失敗,從而使自己免于行為失常。
關于挫折承受力的維度,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觀點。Clifford和 McDonall(1988)認為挫折容忍度包含情感與行動兩個維度,當遇到學業(yè)失敗時,挫折容忍度高的會比挫折容忍度低的人更愿意再冒險嘗試,且較不易被情緒所困擾[4]。Kuhl(1984)研究發(fā)現挫折容忍度包含個體的意志力,當個體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認為情況可以控制、后果可以預期時,個體的表現就會好;反之,當個體有不正確或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時,就會降低對挫折的容忍度[5]。程正方等學者認為構成挫折承受力的維度有生理因素、情緒狀態(tài)、個性因素、他人支持、認知因素等[6]??傊?,挫折承受力是一個多維度的復雜結構;在遭遇挫折時,個體挫折承受力的強弱不僅影響到個人對當前挫折事件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反應,也對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
目前關于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題的研究,國內尚處于探索階段,主要集中在挫折承受力概念的界定、挫折承受力的培養(yǎng)和挫折心理產生的原因與應對等理論分析層面[7―9],定性的研究多,定量的研究少,并且缺乏相應的研究工具。本研究旨在結合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符合心理科學規(guī)律的手段,編制出有一定信度和效度且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的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為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評估提供一個可靠的工具。
本研究采用事實驅動的方法編制初始問卷,即在對相關文獻和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開放式問卷和結構化深度訪談的調查結果,選擇大量與大學生心理挫折實際應對行為、表現有關的表述,在廣泛征求在校大學生意見,并與心理學專家和高校教師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選出36個項目形成初試問卷。問卷采用自評式量表法,為避免趨中性給研究結果帶來不實效應,問卷采用6級計分方案[10]。填寫問卷時,強調被試者一定要實事求是,要根據各項目所述情況與自己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勾選答案,如果“非常符合”就勾選“6”,如果“比較符合”就勾選“5”,如果“有些符合”就勾選“4”,如果“有些不符合”就勾選“3”,如果“比較不符合”就勾選“2”,如果“非常不符合”就勾選“1”。為了避免心理定勢的影響,問卷中有15個題目為逆向題,在統(tǒng)計時要對其得分進行轉換。問卷的所有條目均采用隨機排列方式。
初測選取河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安陽師范學院等6所高校1200名在校大學生作為被試,共收回有效問卷1132份。被試的構成(少許問卷有漏填數據)如下:男生351人(31.0%),女生761人(67.2%);文科學生356人(31.4%),理科學生327人(28.9%),藝術類學生 212人(18.7%),體育類學生 222人(19.6%);獨生子女155人(13.7%),非獨生子女941人(83.1%);城市籍學生281人(24.8%),農村籍學生827人(73.1%)。
為了考察問卷的效標效度,有200名被試同時完成了SCL-90量表,整個測驗的完成時間在20分鐘以內。測試結束后,隨機將問卷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
首先進行項目分析。通過計算各項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刪除了與總分相關系數小于 0.40的 10個項目。在此基礎上,對剩下的26個項目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行性檢驗,包括采樣充足度的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示:KMO檢驗值為0.91,大于0.90,說明剩下的26個項目數據比較適合于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 5743.58,顯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明變量內部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
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le Components)和方差極大正交旋轉法(Varimax)對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結構進行分析。在符合特征根取值大于 1、共同度大于0.3、因素載荷值不小于0.4的條件下,結合碎石圖判斷,抽取出3個較為合理的因素(因子)??疾煨D后的因子負荷情況,有19個項目符合要求(具體見表1)。表1表明,抽取出的3個因素中,第一個因素有9個項目,主要涉及擔心失敗、遇事退縮等內容,我們將其命名為“消極抗挫因子”;第二個因素有 6個項目,主要涉及信心堅定、積極行動等內容,我們將其命名為“積極抗挫因子”;第三個因素有4個項目,主要涉及行為習慣等內容,我們將其命名為“抗挫特質因子”。
表1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因素分析表
以上分析表明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結構包含3個因子,即消極抗挫因子、積極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質因子。從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來看,由19個項目構成的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3個因子的構成比較合理,且每個項目在各自因子上的載荷較高,累計的方差變異解釋量達到了50.18%,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包含3個因素的探索性結果是可以接受的。
剩下的另一半問卷用于驗證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以上述3個因素為潛在變量,以每個因素對應的條目為觀察變量,所用軟件為 AMOS 7.0。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所有項目在其對應因素上的標準化回歸載荷(Standardized Regression Weight)均大于0.4,驗證性因素分析所獲得的擬合指數均達到可接受標準[11]。此外,與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結構的單因素模型相比,從擬合指數上分析,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結構的三因素模型擬合相對更為理想(具體見表2和圖 1)。
表2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結構模型驗證的擬合指數
圖1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標準化因素路徑圖
本研究采用克倫巴赫α系數作為信度指標。分析結果顯示:總體問卷的α系數為0.88,而由表1可知各因素的α系數在0.73和0.86之間,均高于標準參考值0.7;從各題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看,各維度內項目得分與維度總分之間也具有較高的相關(具體見表3)。這些數據表明本問卷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效度。
表3 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的項目分析結果
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顯示因子之間均呈中等程度的相關,各因子與總問卷之間、因子與因子之間的相關都符合測量學要求,說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具體見表4)。另外,有關專家、高校教師對問卷進行的內容分析也表明,相應的條目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較好地反映了其對應維度的實質,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表4 各分維度與總分的相關性
通過將問卷的各因子得分和總分與 SCL-90量表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各因素得分和問卷總分都與 SCL-90得分有非常顯著的負相關,即本問卷的得分越高則在 SCL-90量表上的得分越低,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具體見表5)。
表5 問卷的效標效度(與SCL-90量表的相關)
挫折承受力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挫折承受力強的人,大多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他們在挫折面前能夠保持正常的行為能力,能夠以理智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法應對挫折;挫折承受力弱的人,常常遇到輕微的挫折就不知所措,既不能理智地看待挫折,更不能采用正確的方法應對挫折,長此以往,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進而導致心理和行為失常,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fā)展及人格塑造的關鍵期和轉折期,他們生活閱歷淺,理想色彩濃,自我評價好,對生活的期望值很高,因此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不如意之事或挫折事件時,更容易因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而產生強烈的挫折感,進而對其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而探討提高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方法和途徑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我們對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力進行專門研究,并編制信度、效度較好的大學生挫折承受力問卷,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進一步的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理論和實踐研究奠定基礎。
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和廣泛征求心理學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選擇與大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相符的題項形成了初始問卷。對初始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該問卷的KMO指數為0.91,Bartlett球形檢驗值為5743.58,適合進行因素分析。通過對初始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據有關心理測量學的要求,在刪除部分題項后共抽取出 3個因素,分別是積極抗挫因子、消極抗挫因子和抗挫特質因子。這3個因子的分布構成合理,且每個項目在其對應因子上的載荷較高,累計方差變異解釋量達50.18%。正式問卷共包括19個題項,對正式問卷的信度、效度檢驗和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正式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總體問卷的α系數為0.88,各因子的α系數在 0.73和 0.86之間,均高于標準參考值0.7,模型擬合指數符合多項模型擬合度的可接受標準。總之,問卷的各項指標均符合測量學要求,可以作為測量和評估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力的工具。
[1] Harrower M.The Stress Tolerance Test[J].J Pers Assess,1986,50(3):417―427.
[2] 張旭東,車文博.挫折應對與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62―63.
[3] 馮江平.挫折心理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78―82.
[4] Clifford M M,Kim A,Mcdonald B A.Responses to failure as influenced by task attribution, outcome attribution, and failure tolera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88(57):19―37.
[5] Kuhl J.Volitional aspect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oward a comprehensive theory of action control[M]//B. A. Maher(Ed).Progress in Experimental Personality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4(13):99―171.
[6] 程正方.現代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16―417.
[7] 李志.當代大學生挫折承受能力及培養(yǎng)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92―94.
[8] 張旭東,車文博.大學生挫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對策[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1,22(6):101―104.
[9] 毛艷霞.高師大學生應激源、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2):136―138.
[10] 金盛華,鄭建君,辛志勇.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結構與特點[J].心理學報,2009,41(10):1000―1014.
[11] 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56.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Questionnaire
REN Guo-fang, ZHANG Li-ping, WANG Yun-cai
(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Anyang Henan 455002, China)
Based on the full stud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using the basic fact-driven approach combined with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and expert analysis, the researchers finish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test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uppor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tolerance is a 3-dimensional structure: positive anti-frustration factor, and negative factors and characteristics factor. Psychometric of index of the questionnaire had good performance, and the questionnaire is fit for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frustration toler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frustration; frustration tolerance
B841.7
A
1006-5261(2012)02-0019-04
2012-02-27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0BJY001);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2009-JKGHAG-0158)
任國防(1976―),男,河南湯陰人,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張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