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國仙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046000)
中藥治療慢性盆腔炎48例
史國仙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046000)
我們2009年11月~2010年7月對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報道如下。
96例對象均為慢性盆腔炎門診病人,其中94例為育齡婦女,2例為絕經(jīng)婦女;年齡最大50歲,最小21歲,21~30歲57例,31~40歲32例>40歲以上7例;病程長者10年,短者1年,病程<3個月9例,3~6個月55例,6個月~1年20例,1~10年12例。隨機分為兩組,兩組一般資料具可比性。
臨床特點:下腹墜痛,腰骶酸痛,月經(jīng)失調(diào),白帶增多,可伴低熱,常在勞累、性交后、排便時加重,不孕病程長,病情較頑固,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急性發(fā)作[1]。婦科檢查:子宮常呈后位,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輸卵管炎時在子宮一側(cè)或兩側(cè)可觸及條索狀物,并有輕度壓痛,盆腔結締組織炎時子宮一側(cè)或兩側(cè)有片狀增厚,壓痛,或在盆腔一側(cè)或兩側(cè)觸摸到包塊。輔助檢查:B超檢查排除腫瘤及其他病變。
治療組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法,選用配方有:紅藤20g,忍冬藤20g,敗醬草20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丹參15g,桃仁9g,赤芍15g,莪術15g,三棱15g,鱉甲15g,延胡索15g,木香10g,黃芪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于月經(jīng)干凈后3天開始治療,連續(xù)10天為1個療程。
對照組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于月經(jīng)干凈后3天開始靜脈滴注,連續(xù)10天為1個療程。
兩種治療方法均治療2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陽性體征全部消失。顯效:癥狀及陽性體征大部分消失。有效:癥狀或體征減輕或部分消失。無效:癥狀無緩解,陽性體征輕微改變或無改變甚至惡化。
治療組48例,治愈13例,顯效28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48例,治愈5例,顯效11例,有效20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5.00%。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療不徹底或遷延而致。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法治療慢性盆腔炎已取得明顯的效果,中藥治療提高了治愈率,減輕了病人痛苦,經(jīng)濟方便。
慢性盆腔炎在中醫(yī)屬“帶下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孕”、“腹痛”等范疇。多有經(jīng)期、產(chǎn)后余血未盡,為風冷所乘;或房事不潔,感受濕熱邪毒。病邪日久不祛而致濕熱內(nèi)蘊,寒濕內(nèi)生,氣滯血瘀,沖任阻滯,凝聚于下焦而成[2]。當病邪經(jīng)陰戶襲擊胞脈時,胞脈氣血運行受阻,瘀滯不通,導致本病各種癥狀的產(chǎn)生。氣滯血瘀為其病機核心,急性發(fā)作期多兼濕濁蘊熱,而在非急性發(fā)作期常夾寒凝瘀阻,日久多致正虛邪盛、虛實夾雜。瘀而不通,不通則痛,故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西醫(yī)學認為,本病久治不愈,反復纏綿的根本原因是盆腔內(nèi)血循環(huán)障礙,瘀血及盆腔炎癥所造成的瘢痕粘連不斷刺激盆腔神經(jīng),從而長期反復發(fā)生不同程度和性質(zhì)的下腹墜痛癥狀。忍冬藤、紅藤、蒲公英等清熱解毒,以除入侵之外邪,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活血化瘀類中藥結合清熱解毒類中藥可降低炎性期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少滲出水腫。丹參、桃仁、赤芍、三棱、莪術等活血化瘀,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盆腔組織營養(yǎng)狀況,有利于炎癥吸收和消散。“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延胡索、木香理氣止痛?!罢龤獯鎯?nèi),邪不可干”,黃芪可補氣、增強正氣,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于盆腔炎癥滲出物的吸收,粘連組織的松解。直接控制慢性盆腔炎的感染、血運障礙、粘連阻塞三個基本病理環(huán)節(jié)。中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法治療慢性盆腔炎治愈率和有效率高,值得推廣。
[1]孫云橋﹒婦產(chǎn)科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
[2]紅麗﹒逍遙消帶湯治療慢性盆腔炎81例﹒河南中醫(yī),2005, 25(7):56 .
2012-01-01)
·拔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