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麗芳(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南海中學)
每經(jīng)過一輪高三語文教學,學生們感觸最多的就是高三的語文課堂太沒有語文味。每天機械式地重復考點,了無生機。誠然,進入高三,高考迫在眉睫,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學校、家庭,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高三的教和學趨向功利是迫不得已又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就語文這一學科來說,我個人認為,扎實固然不可少,但興趣與素養(yǎng)也很重要。高考是一種知識與能力的綜合考查,如果不提高學生的興趣與素養(yǎng),高三整一年學生的語文成績是不可能有多大突破的。
因此,雖然是從事高三教學,科任教師也應該關注學情、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式、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訓練。只有讓課堂活躍起來,學生才學得快樂、覺得靈活,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本文試以“辨析與修改病句”這一考點的復習為例談談我對激活高三語文課堂的一些看法與具體做法。
“辨析與修改病句”的復習一直是學生的死穴,因為這個考點考查的是學生長期的語文積淀反映在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內容。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語法功底,還要求他們有較強的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F(xiàn)在的學生,語法知識較為欠缺,更不用說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了。如果教師還是按常規(guī)的復習教學模式(做題、講解)來教學,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兩個明顯的問題:一是聽覺疲勞;二是興趣寡然。
我們知道,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他們對所學的內容興趣不大,學習心理就會受到壓抑,思維活動自然也就處于抑制狀態(tài)。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整個課堂中處于最佳狀態(tài),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fā)?我認為熱烈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產(chǎn)生一股按捺不住的激情,從而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
因此,在“辨析與修改病句”復習教學中,我依據(jù)文、理科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這個考點所包含的知識點特征,通過一些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各種具有競爭氛圍的教學情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從而培養(yǎng)他們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吸取往年復習的經(jīng)驗、教訓,我在實際教學中對高三的語文復習教學方法作了新的嘗試。具體在復習“辨析與修改病句”時,我先補上了兩節(jié)語法課,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晨練(基礎知識訓練)資料,利用課余時間自行歸納“辨析與修改病句”這個考點的知識要點,語法特征,通過列舉典型例題,概括各種病句類型的解題方法。為了檢查他們的歸納情況,我還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每個人整理的資料,同時將各組認為最有價值的討論結果以卡片或講義的形式進行整合,選出各小組發(fā)言人,以備下幾節(jié)課進行知識點和典型題例的講解,以及訓練題的搶答。
因為補上了兩節(jié)語法課,學生對晨練中的病句有了新的認識。因此他們在自行歸納時,對病例中的“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兩種類型定位比較準確。再通過一節(jié)課的小組討論,學生對病句中的其他幾種類型,比如“表意不明”“結構混亂”等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他們整合出來的卡片或講義有的內容全面、細致,有的重點或難點突出……相比老師以往在課堂上苦口婆心地讓學生抄筆記,我認為學生在熱烈的討論中總結出來的知識點更難以忘記。
高三學生為迎戰(zhàn)高考,在各考點的復習中必然會有大量的配套練習。在“辨析與修改病句”這個考點的復習中,我們準備了典例題、熱身題、復習題等幾大訓練,題量有100道之多。如果老師還是像以往一樣,讓學生做題,然后老師講解,我想這樣的課堂肯定是機械的、乏味的。我的做法是采取堂上搶答與補充的方式來激活課堂,因為事先選好了各小組發(fā)言人,因此課堂秩序井然,學習效率也很高。具體做法是,由于我們在編寫訓練題時有意把同類病因的題目編在一起,于是我事先按不同病因的題目分成幾組,這樣在小組代表講解完畢后,我便能針對不同類型的病因作小結,點出知識要點、方法。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們可以唇槍舌劍,急辯質疑,所以課堂氣氛也達到了空前的熱烈,以至于有時下課鈴響了,一些小組仍要堅持把自己不同的理解講出來。
劉國正先生說:“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就是能力課?!闭Z文教學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而設置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啟發(fā)、點撥、指導。通過熱烈的討論甚至激烈的爭論,可使學生在做題時遇到的疑問漸趨明朗,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審題能力。而且高三學生為迎戰(zhàn)高考,學習任務重、壓力大,生活單調枯燥,經(jīng)常都處于一種疲憊的狀態(tài),如果課堂里還波瀾不驚,平靜得像一潭死水,學生的進步會有多少?因此,高三語文課堂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還是十分必要的。
在“辨析與修改病句”這個考點的復習中,我將以往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方式轉變?yōu)閷W生自主研究、集體交流,同時提供競爭機會,教師參與歸納總結的“自學—歸納—比賽練習”式教學模式,這種方法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始終活躍,學生對知識點深入挖掘,思維的火花時時迸發(fā),達到了以往復習課所沒有的效果。而且,“辨析與修改病句”所包含的語法知識與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都得到了運用。
課后有些學生與我談心,他們說,這種復習方式讓他們似乎忘記了高考的壓力,有一種可以透出一口氣的感覺。的確,高三的備考復習,除了緊張、繁忙外,教師們可以想辦法扭轉學生們那種被動的、疲憊的、毫無生機的狀態(tài)。
其實,教無定法。高三的課堂教學雖然有備戰(zhàn)高考的壓力,但我們還是應該有不斷反思和批判的精神,有不斷革新和重建的勇氣。只要能讓教學過程流動起來,高三的語文課堂一樣可以有詩意、有激情、有聯(lián)想。只要語文教師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了學生的熱情,高三的復習就不會那樣沉悶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