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發(fā)
(安徽農業(yè)大學,合肥230036)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是女真人后裔滿人統(tǒng)一中原的時代,也是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制的最后一個王朝。
滿人臣服朱明王朝二百多年,公元1596年(明萬歷十三年),努爾哈赤被授予“正二品龍虎將軍”的職銜,權勢很大。羽翼已豐的努爾哈赤在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終于向老主子明王朝宣戰(zhàn),1644年大舉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宣告明亡清起。
滿人在臣服明王朝二百多年中,吸納了包括茶文化的中原文化,風俗、禮儀均已漢化,入關后,很快形成滿漢一體,并創(chuàng)造了一百多年康乾盛世。
清代茶政前期繼承了明朝的榷制(專賣制),后期則隨著海禁廢除,五口通商,順勢而改為厘稅制(征稅制)。茶葉的榷制、厘稅制都為大清王朝創(chuàng)造了大量財富。
成書于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的《清會典》載:“本朝茶法,陜西給番易馬……他省發(fā)引招商,征課起解,因地制宜”,繼承了明代的茶政。民國趙爾巽《清史稿》亦如是說:“明時茶法有三,曰官茶,儲邊易馬;曰商茶,給引征課;曰貢茶,則上用也。清因之”。
引,即引票,為茶商販茶憑證。引票由中央戶部寶泉局印制,由各產(chǎn)茶省領發(fā)各產(chǎn)茶縣,年辦年銷。茶百斤為一引,不及百斤,另給護貼。用過的殘引皆繳戶部銷毀。偽造茶引者,或作假茶者,或私與外國人買賣者,皆依律治罪。
凡商販入山制茶,不論精粗,每擔給一引,每引征銀三厘三毫,經(jīng)過各關卡時,驗引驗茶,引茶相符,方許出境。
乾隆時期,安徽省領六萬九千九百八十引,發(fā)產(chǎn)茶縣潛山、太湖、歙縣、休寧、黟縣、宣城、寧國、太平、貴池、青陽、銅陵、建德(東至)、蕪湖、六安、霍山、廣德、建平(郎溪)十七州縣。之前,雍正十年安徽茶引為四萬五千引(公元1732年)。之后,增發(fā)休寧、黟縣、寧國、建德、霍山各縣一萬八千三百八十引,復又增六安、霍山、黟縣、建德、寧國五州縣一萬五千五百引。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又因六安、歙縣、休寧、霍山四州縣原引不敷引運,又預發(fā)萬引。開除懷寧、桐城、宿松、望江、南陵、涇縣、旌德、石臺、東流、當涂不產(chǎn)茶十縣八千九百引。
按乾隆年代中央給安徽69980引,以每引販茶100斤(老秤)計,則可販699.8萬斤。乾隆年代浙江茶1400萬斤,其次為四川1060萬斤,安徽居第三。
“此嘉慶前行茶事例也,厥后泰西(歐美)諸國通商,茶務為之一變”(《清史稿》)。
厘稅制,是在茶葉流通領域實行的征稅制度。從五口通商后,茶葉出國門時開始,安徽茶葉主要從海上輸出。
在闡述中國茶葉從海路走出國門之前,本文先簡略敘述中國海權的變遷史。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早于阿拉伯,先于歐美,曾在宋、元的長達數(shù)百年時間里擁有東西方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的絕對控制權。
然而,到了明、清時期,這兩代王朝卻自廢“功夫”,閉關自守,進入長達四百年的海禁時代。
南宋,世界上第一個海洋強國。漢唐時期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到宋代卻為其北方的西夏阻斷,陸路不通,走海路,開啟海上絲綢之路。第六代皇帝神宗,鄭重地提出富國良策:“東南利國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到海上去發(fā)展。第十代皇帝高宗,雖已被逼到江南,建立南宋王朝,但發(fā)揚了乃祖遺風,向海洋進軍。他認定“市舶之利最厚”。第十一代孝宗皇帝,制訂了一系列政策以激勵:凡進行海上貿易者“饒稅”;凡“招誘舶貨者”,皆“補官有差”;可以升官,凡影響航海貿易,則降職查辦。朝廷還花費巨資改善、增建港口,在海岸線上每隔30里建立一座燈塔導航,形成了萬里海岸線全面開放的格局。
騎馬打天下的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接過宋人手中的接力棒,繼續(xù)向海洋進軍,政府派出使節(jié),到海外招誘貿易,頗似當今駐外商務代表團。海上貿易是高投入、高風險,也是高回報的行業(yè),造大船出海,一般商戶是沒有這么多資金的,且載貨出海風險很大,這個問題前朝未解決,元朝實行“官本商辦”的海外貿易的“官本船”制度,政府出船出錢,所獲利息,官商三七分成,官七商三,政府承擔經(jīng)營風險。在朝廷鼓勵推動下,元朝海商的遠洋帆影已出現(xiàn)在波斯灣、紅海、東非。
明、清兩代卻將海上貿易者,乃至出海捕魚者,均打入另冊,概之為“海盜”、“倭寇”。實行海禁,不準片板入海,甚至實行“遷?!?,海岸線邊民一律遷入內陸,宋元時期建立的港口、燈塔徹底推毀等等閉關政策。寧愿耗費巨萬,在漫長海岸線上建衛(wèi)所,嚴防死守。然而防不勝防,“海盜”、“倭寇”才是明朝一代二百多年的心腹大患。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歙縣汪直(即王直),大鬧南海,朝廷震驚,《明史》記載了這一事件,“迨承平久,船敝伍虛,……兵非素練,船非專業(yè),見寇舶至,輒望風逃匿,而上又無統(tǒng)帥御之。以故賊帆所指,無不殘破。三十二年三月,汪直勾諸倭大舉入寇,連艦數(shù)百,蔽海而至,浙東、西,江南、北,濱海數(shù)千里,同時告警……”。所幸,那時西方堅船利炮未至。
所謂“海盜”,其實是沿海商民進行海上貿易的百姓,禁止出海,則無以生計,不得不鋌而走險。嘉靖皇帝為汪直所驚,復又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2年),興化府(福建蒲田、仙游)被海盜攻陷,此時才被迫開放了漳州月港,準許商民前往貿易。一時商舶百貨從集,海盜變成合法的海商。
至清代,繼續(xù)實行海禁,一代明君康熙到晚年也患有明代開國平民皇帝朱元璋晚年一樣的多疑癥,嚴禁商民赴南洋貿易。朱元璋說:“聯(lián)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嘗禁其往來”。嚴禁民間出海通商,違者,梟首示眾,全家充軍。下海捕魚也不行??滴跻嗳缡?,他說:“海外有呂宋(今菲律賓的呂宋島)、噶喇巴等處,常留漢人,自明代以來有之,此即海盜之藪”。
清初,外貿口岸原有廣州、廈門、寧波、江蘇白云山(后改為上海)四處,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封了三處,僅留廣州一處口岸,規(guī)定洋商均往廣州貿易。但洋商在廣州也不自由,只準與十三行(亦稱洋行、洋貨行、外洋行)行商做生意。外商在廣州只能住夷館,不得在廣州過冬。“番婦”不得上岸,中國人不得與外國人私下接觸等等,這是乾隆下的圣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馬嘎爾尼率領英國使團,以祝壽為名前來中國尋求通商,乾隆皇帝回答說:“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幾句話把英國使者的口封住了。
既然文的不能開啟沉重的中國國門,那就以堅船利炮武力來摧毀,于是就爆發(fā)了鴉片戰(zhàn)爭。
道光二十年~二十一年(公元1840~1841年),因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查禁英國輸入的毒品鴉片,在廣州虎門焚毀鴉片二百三十余萬斤。此舉,朝野歡呼,英人震驚,在美法支持下,炮轟廣州、廈門、定海、寧波、鎮(zhèn)江、南京,國門洞開,無險可守,道光帝只得革林則徐職,充軍伊犁,割地賠款,準許五口通商,至是廣州、廈門、寧波、漢口、上海成了西方人的商貿大市場。茶葉從此才大批量地進入了這個大市場,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近代,陸地發(fā)掘古墓葬,海上打撈古沉船,以見證歷史,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幾年前在瑞典海域哥德堡港口打撈出的“哥德堡號”沉船,船上裝有370噸中國松蘿綠茶和瓷器。茶葉在深海缺氧條件下,至今仍有茶味。此船確認是中國清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從廣州起航的,已經(jīng)二百五十多年。1997年,我國在南海海域也打撈起一艘沉船,船上盡是瓷罐,罐裝的都是錫紙包的屯溪茶莊的綠茶。這是1855年(咸豐五年)從上海起航的一艘駛向新加坡(時值英國殖民地)“洋船”。
清政府規(guī)定,洋船不得入內河,華船不得出外洋,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上(嘉慶帝)喻:“閩、皖、浙商人販運武夷,松蘿茶赴粵銷售,自由內河行走,近多由海道販運,夾帶違禁貨物私賣,飭令茶商仍由河道行走,永禁出洋販運,違者治罪,茶入官?!?/p>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茶葉主要從漢口、上海、福州外運。漢口集湖南、江西、安徽、湖北之茶,溯漢江以運于河南、陜西,經(jīng)青海、新疆而達于俄羅斯,皆為磚茶;上海市場更大,集江蘇、湖南、廣東、江西、安徽、浙江、福建之茶。江西、安徽紅茶、綠茶多銷往歐美各國,浙江紹興茶輸出美國,寧波茶輸往日本,福建紅茶輸往美國及南洋群島。此外,廣州、天津、芝罘(山東煙臺)三處,“洋商亦菌集焉”。五口通商中國茶葉迅速遍及全球。
茶葉大量出口外銷,大大地擴大了茶葉市場,以徽州一地而言,茶葉銷售明顯地分兩條渠道:一是內銷,叫“京莊”,市場以京、津及北方地區(qū)為主,兼及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一是外銷,叫“洋莊”。有統(tǒng)計,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徽州茶內銷只占總銷售量10~20%,外銷卻占80~90%,徽茶出口初在廣州,五口通商后,改以上海出港。
清代茶葉產(chǎn)、制、銷的環(huán)境是比較寬松的,尤其是在五口通商后,華茶大量外銷,徽茶80~90%經(jīng)洋莊涌出國門,茶市因之而繁榮。
五口通商后,與“諸國通商,茶務為之一變”,自“咸豐以來(公元1851年以后),各省次第行厘”(《清史稿》),即取消了千年政府壟斷專賣買的引票制。而實行厘稅制(征稅制),只管流通領域。
厘稅,又稱厘金,厘捐,厘金稅。這一稅制,自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開始實行。后來,這一稅種又衍生出許多變種,如坐厘、貨厘、統(tǒng)稅、統(tǒng)捐、產(chǎn)銷稅、落地稅等等。各省、縣設征稅機構——厘金局,在通商要津、要道設置正卡,下設分卡、巡卡,分卡下又設檢查分卡和收厘分卡,前者專管查驗和緝私,后者專管征收稅金。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休寧縣正堂(知縣)發(fā)布統(tǒng)一征收茶葉落地稅的告示:
為出示嚴禁事案照,休邑茶厘前奉各大憲扎飭,以同治六年為始,改為落地稅,于業(yè)戶售賣茶斤價內扣存稅銀,責成方行按數(shù)繳局,請照給客販運,嚴禁偷漏……新茶登市訪聞有等不法園戶,及茶販人等,不憑牙行過秤,膽敢包攬私售偷漏厘金,于茶務大有窒礙,除藏飭緝弩外,合行出示愛禁。為此示仰茶,牙并產(chǎn)茶業(yè)戶,及茶販,保捕人等知悉,自示之后,爾等務須將茶斤憑行議價過秤,由行扣存稅厘,赴局完繳,請領休照,方準販運出境,不得私運他處,……亦不得以零星為辭,私相買賣。如敢藐視不遵,或私售私販,或越境買賣,以棍徒包攬,偷漏清弊,許該茶牙行及保捕人等,指名稟縣,以憑立拿究辦,該茶牙及保捕人等包庇容隱,查出一并嚴懲,決不寬待。各宜凜遵勿違。特示。
右仰知悉
同治八年四月初六日示
五口通商后,安徽茶葉獲得極好商機,他們云集上海,辦茶棧、茶莊,經(jīng)營洋莊等,獲得巨大成功,政府獲得的稅利大幅增長,以咸豐二年實行厘稅制之后,到光緒年間,徽州茶稅,以每引九錢二分提高到每引二兩四錢八分,增長率為166.7%,外銷茶還要繳海關正稅銀每引二兩五分,茶稅之高前所未有,還不包括地方上名目繁多的捐稅。關卡林立,勒索商販。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省派道員(高級行政長官)程雨亭駐徽州府整飭徽州六縣茶市,他在《整飭皖茶文牘》報告中稱:訪得西皖各厘局,向有需索經(jīng)過茶船之弊……而皖南所轄,向設驗票之分卡,名為稽查偷漏,徒索驗費。祁門茶由閶門江水運經(jīng)鄱陽湖入長江,原在倒湖設有分卡,而在縣城又設東關卡、西關卡。婺源茶運浙江,原在休寧設卡驗票征收厘金,然到屯溪不過數(shù)十里,又征一次,到歙縣深渡又過一卡,船行不過50里到街口再過一關,關關勒索,雁過拔毛,茶商苦不堪言。
中國封建制兩千多年,王朝多次更迭,法制不斷變更,唯貢制不變。
《清會典》載:“歲進芽茶。順治初,系戶部職掌,七年(公元1650年),改屬禮部,俱從土產(chǎn)處起解,轉送該(各)衙門供用,各有定數(shù)”。
清代貢茶區(qū)域在順治、康熙年間,限在淮河以南,長江兩岸的安徽的六安、霍山、廣德、郎溪,江蘇的常州,浙江的杭州、湖州、紹興、麗水、寧波、溫州、金華、衢州、臺州、建德、淳安、桐廬,江西的南昌、南康、贛州、袁州、臨江、九江、瑞州、建昌、撫州、吉安、廣信、饒州、南安,湖廣的武昌、寶慶、岳州、長沙,福建的建寧等35個州、縣??滴醵辏?684年),禮部下達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廣、福建六省貢茶總量為4030萬斤(老秤,一斤十六兩)。其中,福建2350斤,主要用于宮中洗滌杯盤碗盞。安徽六安、霍山、廣德、建平(郎溪)645斤。浙江十府州505斤。江西十三府州450斤。湖廣府州200斤。所貢皆為芽茶。
貢茶除規(guī)定數(shù)額,還規(guī)定送達京城的日期,各布政司(各省的專管財賦和人事的機構),必須每年谷雨后十日起解,限定日期到部,如延誤,督撫布政司一并參處。送達時間,則依據(jù)各地與京城間距離確定。六安州二十五日;常州、廣德四十六日;杭州、湖州五十二日;長沙八十一日;南安(信豐)九十日。
在清代,中國唯一的交通是驛道。驛道是秦漢以降各王朝中央與全國各地聯(lián)絡、傳送文書、運兵、運糧草、物資、貢品等的官道,唐代官道尤為發(fā)達,官道每隔30里設一驛站,每站配有良馬、驛卒。驛卒所乘的驛馬,都要要馬脖下懸掛鈴鐺,以便當驛卒在馬上飛奔時,下一站驛卒就能夠遠遠地聽到鈴聲,提前做好準備,從而馬到即換馬飛奔,接力傳迎?!耙惑A過一驛,驛馬如流星”。
官道驛站有嚴格的傳遞速度,普通公文和物品,一晝夜行程180里,緊急的有300~500里。六安貢茶規(guī)定25天到達京城,如以一晝夜180里計,則是180×25=4500里。
六安貢茶在清代是特寵的,《清會典》載:“康熙十七年(1678年)提準,浙江、江南、湖廣、福建應解芽茶,俱照江西例,布政司匯齊,仍應谷雨后十日,照例起解。六安霍山芽茶,仍另委官起解。如進到時,而會同光祿寺(專管宮廷酒醴膳饈之事的衙門)交送內務府(由滿人執(zhí)掌的專管皇室事務的機構)收供內用”。各省貢茶由禮部分送各衙門,唯霍山茶直送光祿寺供內廷飲用。
張英、張廷玉,桐城鄉(xiāng)人尊稱“父子宰相”,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皆為中央重臣。父子對六安茶情有獨鐘,皆留有文字傳興。張英:“食畢而茗,所以解葷滌齒頰,以通利腸胃也。茗以溫醇為貴,岕片、武夷、六安三種最良。……石泉佳茗,最是清福?!痹凇堵斂听S語》中說:“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飲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種茶可以終老,其他不必問矣。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為歲寒之交,六安尤養(yǎng)脾,食飽最宜?!?/p>
六安茶主產(chǎn)于霍山。清文壇桐城派主將之一姚范在《援鶉堂筆記》中記述:六安茶以谷雨前者為上品,……其產(chǎn)地……仙人沖、黃溪澗、烏梅尖、佛寺嶺、蒙潼灣、付埠園、香草園。貢茶,又名皇尖,只取一旗一槍。四月八日進貢之前,嚴加把守,茶不得發(fā)賣,不得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