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璇
沈陽市奉天學校 (沈陽110000)
所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就是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成長需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習的實踐活動,做學習的真正主人為教學出發(fā)點,組織課堂教學。簡言之,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課堂教學,通過學生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任何教學都應該有“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也就是教學要從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著手。但是,一定要注意,只有通過“教”,才能達到“不教”的境界。
教學必須首先考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不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是無效的。因此,教學方法、教學流程,要依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知識基礎、生活需要等進行設計。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者特研究一種“五邊型”,即“課前展示、創(chuàng)境激趣、分組討論、展示匯報、教師操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力求在日后教學中不斷完善:
(1)課前展示 教師提前布置自學任務。課前學生以諺語、故事、對話、視頻等形式呈現(xiàn)給班級。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有效預習新知識的能力,并整和自身的實踐經(jīng)歷和理解,編排成新的形式,初步加深學生對新課程內(nèi)容的認識。
(2)創(chuàng)境激趣 由教師依據(jù)課節(jié)重點,聯(lián)系日常生活見聞,說明學習新課的意義和作用,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進而為接下來的學生分組討論做以正確引導和有效鋪墊。
(3)分組討論 在自學探究的基礎上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主要目的是開展“兵教兵”的活動。教師把握課堂主線,引導學生展開研討,把自學不懂的問題,通過四至六人的“合作學習小組”進行互議研討?!昂献鲗W習小組”以學生認知層次,閱歷水平,學識積淀的不同進行合理分組[注意:應根據(jù)“組間水平相當”的原則分配]。該過程注重合作學習,注重信息交流,注重生生互動,注重師生互動,教師要以平等一員的身份參與。要在教學重點處、理解的疑難處、知識的關鍵處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開展課堂研討,切忌形式主義。
(4)展示匯報 在小組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各組由一名學生對重點題目進行板演(考查書寫)或口頭分析講解(考查語音、語調(diào)),再由其他學生點評補充。必要時,老師要適時進行引導點撥,力求講解正確完整。要注意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追求最佳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
教師應對解題的思路、方法、規(guī)律以及注意問題,加以總結歸納。在展示過程中出錯率較多的重點題目,要反復進行練習,且要求學生在錯題集上加以訂正。
(5)教師操練 在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通過練習加深理解,領悟要點,靈活應用,掌握方法,培養(yǎng)能力。題目的選編要針對學習目標和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精選(即教師走“題海戰(zhàn)術”),采取分層設練,可設置三級平臺,即:知識技能訓練(70%),實踐應用訓練(20%),能力方法訓練(10%)。以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中低檔題為主。注意題型的多樣性、代表性和覆蓋性。
對于練習題,先由學生認真思考,定時獨立完成。練習完成后,按學習小組進行研討交流,體會總結,探討解答問題的各種方案。老師要全面觀察、了解練習交流的情況,隨時給予啟發(fā)引導,切實注意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
該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檢查學生自學交流的效果,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對此老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對學生交流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要應對自如,胸有成竹;對課內(nèi)外知識的融會,前后內(nèi)容的聯(lián)系,要把握準確,隨時進行穿插講解;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要有全面的估計,及早做好準備。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聯(lián)系點、易錯點、易忽略點、應用熱點要認識清楚。這樣才能正確引導思路,準確解答問題,適當延伸擴展知識。
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法,應遵循“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交流中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講”??上茸寣W生提出疑難問題,再由學生解答或補充,對回答不全面的問題,教師要精點巧撥,明確肯定。對教材中可以拓寬引深或被學生忽略的重點問題,應由老師提出置疑,讓學生思考后予以回答,最后由老師加以規(guī)范。對于老師理解知識的心得體會,經(jīng)驗總結,必須進行精講,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但是在實踐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源于模式,但又不拘泥于模式?!拔暹呅汀闭n堂模式,根據(jù)課型、內(nèi)容和實際情況的需要,可以突出某一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打破模式重新進行整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不能機械的生搬硬套,其生命力在于它的靈活性、開放性。如:習題課就可只用分組討論、展示匯報、教師演練三個環(huán)節(jié);有時也可將兩課時作為一個整體使用五個步驟。特別是不同學科各有自己的特點,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特長,應有不同的方法,但總的思想理念是一致的——“以學生為主體”。
作者的轉變只能說是剛剛起步,離新課改的精髓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能力層次不同,“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沒有真正確立;教學容量較小、節(jié)奏較慢、效率較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下游學生沒有得到更好的照顧。
新理念呼喚新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時時反思,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受益。作者會把新課改的主旨所在深入貫徹執(zhí)行在課堂教學之中。
[1]張曼莉.自助式教學法.見:馮雙鵬,譚惠苓.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沈陽:沈陽出版社,2006.
[2]劉男平.“1+1”課程模式淺析.見:馮雙鵬,譚惠苓.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沈陽:沈陽出版社,2006.
[3]金海鷹.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見:馮雙鵬,譚惠苓.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沈陽:沈陽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