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軍
(青島濱海學院文理基礎學院,山東青島266555)
誠信教育英語課程論①
唐友軍
(青島濱海學院文理基礎學院,山東青島266555)
學校,作為誠信教育的重要基地,應當以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這一最基本的活動為出發(fā)點,充分開展課程誠信教育。英語課程開展誠信教育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和突破點,任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英語課堂這個陣地開展誠信教育,為社會輸送更多講誠信同時具備語言素質的高素質人才。
誠信教育;英語課程;教育誠信
誠信教育的提出是我國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在認識上的飛躍,標志著我國人才培養(yǎng)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多年以來,在社會各界大力重視誠信教育的前提下,誠信教育深入人心,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又增添了活力,但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所存在的問題。就教育領域來說,依然隨處可見非誠信行為:學術腐敗,隨意上網下載資料,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大作,作為晉職升官的資本;應付上級檢查評估,編造材料;公開課講評流于形式,同樣的課已經重復準備演練多次,最后就是機械的模仿;考試作弊預演愈烈,泄題漏題屢見不鮮;大學生借貸不還現(xiàn)象,仍然不少;畢業(yè)推薦材料弄虛作假,獲獎證書泛濫。而最近出現(xiàn)“小悅悅事件”更讓國民反思我國的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應當進入到一個更加具體更加深入更加明確的階段:誠信教育呼喚教育誠信。
作為人才輸出的基地,學校理所當然承當起重任,在教育誠信活動當中發(fā)揮中流砥柱的作用。這種作用不能僅僅停留在層面上,空喊口號,而應當付諸于實際,從教師的教書育人著手,立足于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而貫穿這一活動的教學行為就是課程的實施,課程實施的過程也就是誠信教育轉化成教育誠信的過程。
1.在教學過程當中實施誠信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力補充
新技術革命和綜合化的發(fā)展要求學校培養(yǎng)既有全面牢固專業(yè)知識又遵守社會公德、講究職業(yè)美德的高素質人才。通過實施課程教學,學生可以輕松學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yè)知識,卻不能輕易培養(yǎng)講誠信這一美德。誠信教育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教學過程,它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需要同學之間的相互感染、潛移默化。在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學生講究誠信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多提倡講究誠信的行為。同時,對于舞弊,遲到,曠課等有悖誠信的舉動,要及時因勢利導,盡快加以糾正。講誠信是一個具備高素質人才的基本條件之一,在教學過程當中注重誠信教育是開展素質教育的有力補充。
2.誠信教育課程論是完善教育監(jiān)督體系的重要舉措
長期以來,教育亂收費、教師體罰學生的不良事端屢現(xiàn)報端,并沒有徹底消除的跡象,歸根結底,在于不完善的教育監(jiān)督體系,缺乏規(guī)范全面的獎懲機制。在教學活動中,積極有效貫徹誠信教育,師生之間相互簽定誠信協(xié)議,相互監(jiān)督,相互評價,共同創(chuàng)造講誠信重禮儀的氛圍,對于不誠信行為要舉報,逐步將誠信教育轉向教育誠信。再者,誠信教育課程論,也解決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在高等學校當中,往往只有學生評價任課教師的單向評價監(jiān)督體系;而任課教師對學生最直接的評價卻難以體現(xiàn)。誠信教育課程論進一步完善了教育監(jiān)督體系,使得一切與教學有關的活動更加透明,更加規(guī)范。
3.誠信教育課程論能促進潛在課程積極功效的發(fā)揮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一詞是由美國學者杰克遜(Jackson P W)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書中提出,作為一種課程形式,是與正規(guī)課程相對應的,是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結果必不可少的有機部分[1]。從內容上來看,是指學術以外的非學術內容,是抽象化的東西,主要包括價值觀、態(tài)度、情感、信仰、美德、技能、規(guī)范、品質等等。它的特點主要在于持久性,校園物質環(huán)境,作為潛在課程的載體,其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辦學思路、背景等在一定時期內是穩(wěn)定的,學生在長期的耳染目睹的熏陶下,往往會形成某些穩(wěn)定持久的個性心理品質[2]。倘若在學校里每一門課程都實施誠信教育,形成一個講誠信的校園環(huán)境并非難事,有了一個誠信氛圍,就存在著潛在課程發(fā)揮功效的陣地。誠信教育課程論的實施,為潛在課程的功效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有人曾做出過這樣的結論“開啟人類知識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語言,一把是音樂”。[3]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英語課程,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其交流媒介是語言,是英語。培養(yǎng)師生的語言素質,也就是培養(yǎng)任課教師和學生的英語素質。英語素質的培養(yǎng)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一詞最初源于生理學和心理學,并不是教育學術語。但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考試的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基礎教育中,依然存在著應試教育。為了轉變教育思想與觀念,“素質”一詞油然而生。盡管并不是完全對應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是根據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式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具有主體性、全面性、整體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其主體性特征雖然強調發(fā)展個性,但同時也重視同步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將人與社會的發(fā)展有機協(xié)調起來,達到統(tǒng)一的目的。從宏觀上來說,學生能力的發(fā)展素質的提高要適應于社會發(fā)展的大目標,跟上時代,與時俱進,從微觀上來看,各高校的英語課程設置要在保證學生具有基礎扎實、背景寬厚的前提下,具有相當專業(yè)技術知識與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英語課程對英語素質的理解既有廣義的,也有狹義的。狹義的英語素質主要包括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的形成、運用,以及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廣義的英語素質除了將英語作為一種工具使用而熟練掌握外,更要從國家從社會的高度去掌握和理解,具備全球意識,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就英語課程而言,突出對英語主要國家文化的學習,透過文化的學習去了解各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內化為自覺行動,其中誠實守信是主要英語國家各民族的一個鮮明而又重要的優(yōu)良品質,這從西方國家銀行的借貸程序和實際操作過程中不難看出。英語課程教授的過程應當是貫徹執(zhí)行誠信教育的過程,這個誠信教育的過程具備了自己特有的優(yōu)勢和條件。
誠信教育課程論的最終目的是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最基本的校園活動加以規(guī)范監(jiān)督,讓師生雙方彼此承諾相互信任,旨在形成一個重信用的教學環(huán)境。為此,最有效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師生雙方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相互簽定誠信協(xié)議,就每一門英語課程的教與學相互承諾,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以英語演講藝術課程為例,師生雙方可憑借各自的承諾協(xié)議開展誠信教育活動:
誠信教育課程系列——《英語演講藝術》
教師篇
作為《英語演講藝術》課程的任課教師,為了讓教學對象能真正提高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所具備的各種素質,我鄭重向每一名同學承諾:
1.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
2.認真布置和設計每一次英語演講作業(yè),及時點評演講作業(yè),并耐心講解疑難問題;
3.提前到上課地點,不遲到、不早退、不缺課;
4.熱情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
5.加強課外輔導,深入自習室了解教學反饋,并及時與學生溝通,解決教學過程當中所存在的一切問題;
6.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7.加強自我學習,豐富知識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8.尊重學生,不體罰學生,保證學生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權利;
9.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以上承諾自即日起生效,由教學對象共同監(jiān)督,并在學期末由學生評價,分出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并將該表存入教師的誠信檔案。
任課教師簽名:
學生評價等級:
2012年2月29日
誠信教育課程系列——《英語演講藝術》
學生篇
為了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英語演講水平、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順利畢業(yè)以及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素質,作為學生,我向《英語演講藝術》任課教師莊嚴承諾:
1.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勤做筆記;課下及時預習、復習、練習;
2.培養(yǎng)語感,養(yǎng)成多讀、多聽、多說的好習慣;
3.上課集中注意力,不開小差:不看課外書、不睡覺、不吃東西、不玩手機;
4.嚴格自己的考勤,不隨意遲到、不缺課、不早退;有事情及時請假;
5.尊重教師,講究誠信,及時高效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6.培養(yǎng)獨立自主精神,堅決抵制舞弊,誠實守信;
7.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學習過程當中,逐步培養(yǎng)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所具備的道德情操與能力,做一個重信用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8.加強與任課教師的溝通,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承諾,自簽名日起生效,由任課教師于期末按優(yōu)、良、及格、不及格評定等級。同樣評定結果最終存入學生的誠信檔案中。
學生簽名:
教師評價:
2012年2月29日
以上誠信協(xié)議不夠細致,評價系統(tǒng)過泛,在這里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任課教師可以根據課程以及教學對象的各自特點擬訂自己的誠信協(xié)議和評價系統(tǒng)和標準。實踐證明,任何協(xié)議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契約,意味著某種程度的約束。它要求締約方都作出或明或隱的承諾,并莊重地恪守這種承諾[4]。經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這種英語課程誠信協(xié)議的方式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基本上未出現(xiàn)學生遲到、早退、曠課、違紀、舞弊等現(xiàn)象,初步達到了誠信教育和教育誠信的效果。
當然,開展誠信教育英語課程論僅有誠信協(xié)議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具備以下配套條件:
(1)在同一校園內,應當在所有的正規(guī)課程中實施誠信教育,形成濃厚的誠信氛圍,惟有此方能發(fā)揮“泡菜原理”的作用。當講究誠信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約束時,誠信教育才真正實現(xiàn)質的飛躍。
(2)學校相關部門應當為教師和學生分別建立誠信檔案,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
(3)健全評價體系,將教師和學生的誠信等級與各自的切身利益掛鉤,增強誠信協(xié)議的約束性。如:可將教師的誠信等級與獎金等級、晉職機會連線,對誠信高、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較高的獎金或給予較多的晉職機會,反之奕然;對待不講誠信,評價等級為不及格的學生,可讓其重修該門課程或讓其緩期畢業(yè)亦可不給予推薦就業(yè)等措施給予施加壓力,提高誠信教育實施的針對性。
以上內容為本人有關誠信教育的粗淺見解,很多方面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面。要想全方位實現(xiàn)教育誠信,有待長期在課程教學實踐中開展更多有效的誠信活動。只有當誠信協(xié)議所起的約束效力轉化為一種自覺遵守承諾講究誠信的習慣時,才能在教育領域中實現(xiàn)誠信教育。由此,以點帶面,從誠信教育課程論擴展到學校班主任工作誠信論、到行政后勤工作人員誠信論,最終形成全社會各個領域崇尚誠信的大好局面,為社會主義全面建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從而實現(xiàn)了高等院校最高的辦學目的。
[1]趙昌榮.二十一世紀教育與教學研究[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0.
[2]肖云南.中西方關于語言能力的認識及其對外語課程的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
[3]胡曉.素質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4).
[4]張鳳陽,李永剛.契約:交易倫理的政治化及其蔓延[J].文史哲,2008(1).
(責任編校 許中堅)
G42
A
1674-5884(2012)06-0120-03
2012-04-10
唐友軍(1974-),男,侗族,湖南懷化人,講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及少數民族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