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辛亥革命前后泰北華僑社會演變考
      ----以南邦府為研究案例

      2012-04-07 14:47:13陳景熙
      關鍵詞:洪門僑領華僑

      ○陳景熙

      (華僑大學 華僑華人研究院,福建 廈門361021)

      引 言

      對于華僑與辛亥革命的歷史淵源的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者,以及老一輩的新馬華人歷史學家,早已作過豐厚的學術探討。[1]不過,此類學術史成果,比較側重于以中國政治史為重心,討論海外華僑對于辛亥革命的貢獻,而較少涉及辛亥革命對于海外華僑社會的影響。

      本文將以海外華人文獻為主要材料,探討辛亥革命對于泰國華僑社會的影響問題。在具體研究對象方面,試圖以較少受到泰華研究領域關注的泰北南邦府為研究對象,梳理辛亥革命前后泰國南邦府華僑社會的歷史演變脈絡。

      囿于資料、學力等因素,文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敬祈方家不吝賜正。

      一 辛亥革命之前的南邦華僑社會

      南邦府(中文地名又作“喃邦”)[2]22-28,位于曼谷以北約604公里處[3]360。按佛歷2519年(1976)版《泰國山河》:

      南邦,是泰北高原盆地中古老府治,四周群峰蜿蜒環(huán)繞著,位于湄江四流之一汪河中流,東部與帕府相連,西部以昆丹山峰為南奔、清邁兩府之天然屏障,南部與噠府、素可泰兩府相連接壤,北部則與清萊府毗鄰。地勢位于北部之中心點,泰北天然的交通樞紐,貨物集散總站,經濟的大動脈,且為北部軍事要沖。昔日是毒品走私之孔道,冒險家的樂園。誠不愧為泰北之咽喉![4]19

      南邦的地位,除了是“泰北之咽喉”外,更重要的是,此地曾是泰國與中國、緬甸、老撾等國家與地區(qū)間的國際商業(yè)貿易的樞紐:

      直至北線鐵路之發(fā)展已及清邁,南邦這一地區(qū)不但為由曼谷到清邁必經之途,束兌車站且成為貨物集散之地。蓋由南邦至緬甸之大其力或由南邦至昌盛以入寮西,都要由丕夭經昌萊分途而到達。與湄公河只有一水之隔,此處乃為湄公河之上游。東北方乃為寮國,西北上即為景棟。由此二途,可以直指中國的迤南一帶——即所謂“十二版納”。這在當時來說,每年旱季即為云南馬幫以馱馬運貨從“十二版納”到南邦販賣;再由南邦運貨以至迤南——車里、佛海、南嶠、鎮(zhèn)越、普洱、思茅等山地發(fā)售。運來之貨,多屬煙土、茶葉、藥材、珠寶、玉器。運去之貨,則為一般舶來品以及食鹽布疋等等。[5]A1

      南邦府的上述經濟地理地位的獲得,及南邦府城經濟區(qū)域的發(fā)育,緣起于佛歷2459年(1916)連接曼谷與南邦府、清邁府的泰國北線火車的通行[6]9,

      曼谷通北線鐵路筑成以后,這里遂成為泰北商業(yè)重鎮(zhèn),是昌萊披夭商旅必經門戶,也為上述三府土產集中和上落貨物的轉運樞紐。市場分為兩個區(qū)域,以近火車站處,稱為束兌區(qū),土產商以及雜貨批發(fā)商多集中于此;從束兌經察猜路直入約三公里,稱為城內區(qū),也是府署和市政府之所在地,這里商家多以零售為主。[7]118

      而在北線火車開通之前,

      南北往還皆依靠汪江洪水,撐舟和竹桴?!@個時期,我們華僑到此地謀生的,大約有千幾百人,潮屬、客屬、瓊屬占大多數(shù),其他廣肇、福建、浙江則為數(shù)甚少。[8]8

      最早移民南邦的華人,據(jù)當?shù)厝A人文獻追溯,可能是清末的海南人。[6]9另按當?shù)厝A人耆老敘述,海南人始遷南邦,當在同治年間或之前。[4]22

      不過,在本文所探討的20世紀20年代,南邦華僑社會中,人數(shù)最多的社群, 卻并非海南人。按1926年到達南邦的陳暑木介紹,當?shù)厝A僑社會中,人數(shù)居多的是操潮、客兩種方言的廣東省潮州府豐順縣人。[5]A4

      辛亥革命之前的南邦華人社會團體,已知者有海南華僑供奉的“水尾圣娘廟”和南邦埠眾共同供奉的“城內本頭公廟”[4]22,而社會影響力尤其卓著的,是各派系的洪門組織,據(jù)陳暑木(1901-1988)[9][10]72回憶:

      在民國前,泰國首都雖有地區(qū)性的組織,有如潮、廣、客、瓊、閩等等會館的雛形,然而以設神社之類為嚆矢,最著者還是洪門組織,幾于遍及泰國全國。當時南邦,仍然為泰國藩邦,藩王當有其政治地位。但民風純樸,致力農耕,商業(yè)幾完全操于華僑之手。而這時的華僑,也和其他各地的華僑一樣,把洪門組織傳播到南邦來。原來的洪門組織,有所謂“大公司”、“老公司“之分。民國以后,有“新唐山”組織的振起。這些洪門組織,又和勞工輩的生活有極大的關系。蓋離鄉(xiāng)別井,尋求生活,四目無親,唯一關系,只有同業(yè)的一群,如不團結合作,相互扶助,則生活無從保障。自然而然,發(fā)生了一種團體的結合,……洪門組織,事實也為如此精神的結合。惟是,有利也有弊,由于利害之不同,終于不免發(fā)生矛盾,于是也由于矛盾的發(fā)展,因其從屬,由合而分,引起對立,進行打斗。南邦之華僑幫會,也要受此一客觀環(huán)境所支配,而無法諧和。隱語橫飛,口訣不符,可以濺血喪命,此為民國十年以前的現(xiàn)象。[5]A1

      至辛亥革命之后,在民族國家觀念的激勵下,南邦華僑社會組織也出現(xiàn)了重要的演變:

      國家強盛和衰弱,凡屬國民都有職責。我國百余年來受到列強欺凌,海外華僑自然是痛心疾首,義忿填胸,歡聞祖國革命的火花燃遍全國,……散沙式的僑胞,大多被潮流沖擊而醒悟。舊時洪字的惡勢力,都在各方冷卻或消滅。尤其南邦城中,新生的力量才開始,書報社才在組織,而洪字便自行消滅,脫胎換骨,南邦華僑已進入另一種新境界。[8]8

      那么,所謂的南邦華僑社會的“脫胎換骨”,究竟是由什么樣的歷史人物,以什么樣的具體方式實現(xiàn)的?

      二 辛亥革命之后的南邦華僑社會

      辛亥革命后,南邦華僑社會的“脫胎換骨”,實際上是具有洪門領袖身份的南邦僑領藍鵠臣等人,在蕭佛成、陳暑木等旅泰同盟會、國民黨黨務工作者的指導下,以組建跨越幫群的華僑書報社、國民黨支部、華僑學校的方式實現(xiàn)的。

      (一)洪門領袖的“黨人化”

      辛亥革命后的南邦府洪門領袖,在經濟地位上多系地方殷實華商,在政治傾向上則與孫中山締造的民族主義政黨同盟會、國民黨發(fā)生了密切聯(lián)系。

      這種演變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即陳暑木所謂的:

      入民國后,洪門機構已逐漸蛻變,這是中國革命的影響?!藭r的南邦,為了交通的發(fā)展,市場的繁榮,已非初期開辟草萊時代可比,而藩王的還政于中央,也脫離了封建狀態(tài)。風氣既開,文物也隨之而至。[5]A1

      就南邦洪門組織而言:

      一般洪門二兄,多為殷商僑領。洪門三兄,也多屬有職業(yè)人物。具有浪人氣氛之輩,供人鞭策打斗者,逐漸遭受淘汰,而不為社會所崇敬。[5]A1

      其中,潮籍洪門領袖藍鵠臣是代表性人物:

      有如被稱呼“頭家鵬”之藍鵠臣,固屬一方之矯矯者,創(chuàng)設瑞源號,以經營商業(yè),且承辦政府的稅收業(yè)務,如煙、酒、賭之類。……藍鵠臣為潮安人,少年時代,因生活所驅,即行南渡謀生,輾轉風塵,乃至南邦。為人豪邁慷慨,任俠好義,頗有古之朱家郭解之風。在其播遷至此地以后,已能領袖群倫,成一方的首腦,對地方公益事業(yè),無不致其心力。當?shù)卣畬λ捕嗨蓄?,是以更成為眾望所歸。由洪門時代至同盟會時代,他始終為群眾所愛戴。地方之一切興革,惟他的馬首是瞻。[5]A1

      至于其他的南邦洪門領袖,也大抵如是:

      一般僑領,除藍鵠臣而外,尚有趙瑞昌、恒泰祥、陳開發(fā)、林炳標、陳寶蓮、謝瑞福、林生合等等,雖然掛名為二兄、三兄,但已非若洪門時代以此姿態(tài)與僑社相往還。有如陳之恒是在曼谷很有名氣,原為同盟會人物,入民國后,仍然列名為中國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以至改組后的中國國民黨。雖然后至,仍可領袖一方。其他人物雖非全為黨人,但也與?;庶h或其他政黨無關。[5]A1

      由是,這些洪門領袖、地方僑領,實際上成為了遙尊孫中山先生,聽命于旅泰中國政治家蕭佛成,認同于中華民國的“黨人”群體:

      他們的精神既然只有一個民族國家,而其彼此之間的關系,無形中也只有一個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其崇拜的偶像,蕭佛成先生也為受欽敬的長老。[5]A1

      因此,對于南邦華僑社會具有導向性影響的洪門領袖藍鵠臣等“黨人化”的僑領,引領了南邦華僑社會的歷史演變:

      至民十五年(1926),南邦僑領藍鵠臣等,鑒于時代已在前進,而洪門的思想和組織,已屬落伍,迎接新時代,應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歸趨,而中國國民黨方盛極一時,也應以代替舊有的洪門組織。[5]A4

      (二)組織書報社與促進僑社團結

      20世紀20年代,決意改良南邦華僑社會的藍鵠臣,在蕭佛成、陳暑木的指導下,由發(fā)展文教事業(yè)入手,促進僑社團結:

      時代的變易,他知道一般都不能固步自封,而地方的幸??禈?,文明進步,有賴于群策群力。他一方面致力于消弭私派幫會之隙,一面致力于除去籍貫疆域之分。其眼光如炬,知所先后,而以致力團結地方組織,建立文教事業(yè)入手。[5]A1

      具體而言,藍鵠臣參照了清邁府華僑社會的改良模式:

      當時南邦的藍鵠臣,是和清邁的蔡勛輝結有金蘭之誼。而當時的清邁,其社會的復雜情形,有甚于南邦。不但有幫會之糾紛,且復有從屬籍貫的轇轕,一分為二,常相對立傾軋,更有甚于南邦。經蔡之奔走駭汗,申請蕭佛成先生的大駕蒞臨,為之排難解紛,結果蕭氏為之組織書報社,為之成立支部,乃使僑社團結,化禍于無形,也且有利于當?shù)氐闹伟?。清邁與南邦,本來是聲氣相通,其所獲得的結果,極受南邦僑社所欽羨。[5]A1

      而藍氏等南邦僑領的采納清邁模式,又是來自藍氏商店司理李聲騰的獻策。據(jù)陳暑木介紹:

      李為潮州揭陽縣人,少年卒業(yè)小學,為稻粱謀而不得不背鄉(xiāng)離井到泰國來。但因其自學精神非常健旺,于書無所不窺。憑其天分,自行進修,學問孟晉。當時的中國正是在“新文化運動”達于高潮的時候。這種風氣,也傳播到了南洋,一切新舊作品,汗牛充棟。他如饑如渴,力所能及,即予購讀。他尤其是愛好文哲一類之書籍,因性之所近,故常常寫了一點文章投曼谷各報,其散文的造詣,確算了得。[5]A2

      “藍鵠臣也師蔡振輝的故智,要申請蕭佛成先生大駕以赴南邦為僑社開辟新團結之道路,以謀社會的福利”[5]A1的具體緣起,就是由于:

      有李聲騰者,在南邦藍鵠臣的商店是擔任司理之職,且也成為其領導僑社的得力助手,一切言聽計從。李對南邦藍鵠臣等僑領獻議,如要趕上新時代,必須有新組織的姿態(tài)面世。一言之善,可以興邦。藍等僑領也從善如流。于是乎李為之擘劃,建立書報社,建立學校等有關之文教事業(yè),而且兼謀要以建立一個支部。藍等僑領乃推派李為代表到曼谷和蕭佛成先生接洽一切事宜。[5]A1

      南邦書報社及國民黨支部的創(chuàng)立簡況,據(jù)代表蕭佛成前往南邦的陳暑木回憶:

      這是公元1926年的事,當時我是在《華暹新報》工作,且也是“中華會所”執(zhí)事之一。李聲騰既代表南邦僑社來和蕭佛成先生接洽有關組織事務。蕭因公務忙碌,不能分身,遂派我為代表與李商議,并赴南邦一行?!以谀习罟戳羝陂g,乃寓于藍鵠臣的宅第,……在不到幾天之間,“束兌華僑書報社”于以成立,南邦支部也由此奠定。[5]A1-A2

      另據(jù)1925年即定居南邦的蕭友英回憶:

      書報社之成立,可謂適應其時。其地址創(chuàng)于束兌區(qū),定名“華僑書報社”,其中定派好多份日報、期刊、書籍等等,供給僑胞閱讀。社中有庶務專司其職,并于社內后座附設小學。[8]8

      此類泰國華僑書報社的淵源及其功能,按1933年版《暹羅雜記》記述:

      閱書報社為社會教育之要端。今暹屬各省府多有之??计鋭?chuàng)始時期,在前清末年,當時因黨人在暹運動革命,招集黨員,乏辦事處所,故借此以為聯(lián)絡同志之機構,庶可掩暹官之耳目。今各地黨部既已成立,書報社之存在者,皆為開通風氣,灌輸文明而已,非有別項作用也。[11]83

      上揭清邁的模式,實系書報社與國民黨支部同時一體設立的方式。

      就南邦而言,深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的李聲騰所謀劃的南邦華僑社會改良計劃,實際上是對清邁模式的繼承與發(fā)展,即書報社、華僑學校、國民黨支部三位一體同時建構(南邦華僑書報社創(chuàng)立時,書報社秘書、國民黨支部秘書[5]A2、公立華僑學校教員[6]9三職,由聘請自曼谷的李序倫一人兼任),力求運用新文化建構暨政治統(tǒng)合的復合手段,促進地方華僑社會的團結。

      (三)從書報社附設夜校到“育華學?!?/p>

      南邦華僑社會的教育事業(yè),并不始于書報社附設的華僑學校,而是昉自海南籍華僑所辦的育才學校:

      南邦華教事業(yè),始于佛歷2466年(1923),不少瓊屬同僑愛國熱心人士首先集資創(chuàng)立育才學校,教導海外兒女接受中國文化。[6]9

      不過,育才學校一則與生俱來有著濃郁的幫群色彩,畛域分明,二則在地理位置上并不方便束兌區(qū)華僑子弟就讀:

      蓋南邦與束兌,相去尚有一個路程,交通工具既有腳踏車、馬車,在大人來說,也不感若何遙遠。但因為南邦是城內,束兌是車站。商業(yè)集散之地,已由城內移轉于車站,而人煙之湊集,也就使車站之日見繁榮,所有的批發(fā)商業(yè),幾乎全部集中于束兌,于是乎而一般商賈住眷,也就接踵而至,使此處之住戶,則也如鱗次櫛比。一般感覺,育才學校是近于城內,宜于城內子弟之就學。以束兌來說,如是小童上學要步行一個相當遠程,才到育才學校。[5]A4

      1926年南邦華僑書報社附設的學校,卻是南邦第一家跨越幫群界限的華僑學校:

      南邦僑領藍鵠臣等最先發(fā)起組織“華僑書報社”,社中教授中文,歡迎各屬兒女入學,藉此作為僑社團結的先聲。[6]9

      這所附設學校,最初是夜間授課,稱為“華僑夜校”。[5]A4隨即,書報社創(chuàng)辦后不久,“華僑夜?!边w至束兌區(qū)與城內區(qū)的中點,擴充為“南邦公立華僑學?!?簡稱“華僑學校”),以便南邦府城二區(qū)的華僑子弟均可就學:

      書報社創(chuàng)辦不久,遂發(fā)生了問題,因為社址設在束兌區(qū),南邦城內學生要到距離三四公里的社里去求學,殊為不便。以后遂有建議,如果能得到束兌區(qū)與城內中間一塊地皮,建起一座校舍最為理想。后來經過幾十位老前輩的努力奔走,結果由理想而成事實?!习罟⑷A僑學校于佛歷2470年(1927)落成。[6]9

      同時,南邦府埠眾公推原籍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廣和利”商行東主侯芷光[12]23為董事長,藍鵠臣等十多位南邦各籍僑領為董事,組成第一屆校董會。[6]9以建校捐款人之一,原籍廣東梅縣的客家人,百貨商店東主,校董侯衍序[13]22的泰籍夫人娘金花為地產保管人。[6]9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邦公立華僑學校建成后,華僑書報社仍留在原址,而同一時間,南邦府海南華僑就在城內另立“瓊屬書報社”[8]9。書報社的形式,看來未能承擔起團結南邦華僑社會的歷史重任。

      1935年,南邦公立華僑學校與海南籍華僑的育才學校合并為一校二校區(qū)的“育華學校”:

      佛歷2478年間(1935),南邦華僑為促進團結,減輕學校經費負擔,育才與華僑聯(lián)合為一團,即育華一校、育華二校。[6]10

      要之,至1935年為止,南邦華僑社會終于在華僑教育事業(yè)的平臺上,實現(xiàn)了華社團結。

      結 語

      對于近代泰國華人社會的歷史發(fā)展問題,施堅雅(G. William Skinner)曾指出:

      從19世紀轉入20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這一期間也是暹羅華人社會組織的一個 轉折時期??偠灾?,主要的趨勢是:華人的社會組織從地下活動轉向合法,從分裂轉向團結,從非正式轉向正式組織,從社會的無政府狀態(tài)轉向社會負責。這些改變是適應華人社會內部和外部的新情況而產生的,自然每一發(fā)展反過來又成為今后歷史發(fā)展的條件。[13]176

      施堅雅將這個歷史進程,稱為“進入新時代:向民族主義和團結的過渡”,認為五世王駕崩、六世王登基、曼谷華人大罷工的1910年,“是暹羅華人歷史的一個轉折點”[13]166。

      與此同時,施堅雅也注意到,辛亥革命前后泰國華人民族主義情緒的興起的問題:

      清朝政府方面這些過時的舉動,加上孫逸仙對海外華人所表示的關心,使暹羅華人希望在辛亥革命后得到共和國政府真正的保護?!吡_華人民族主義增長的重要結果,有如下幾點:加強與祖國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辦中文報紙和華文學校,增加華人在泰國國內的政治活動,以及出現(xiàn)了為整個中國事業(yè)而消除華人在當?shù)厣鐣膬炔糠制绲内厔荨HA人社會對其中國特征和國籍有了一種新的認識。[13]170

      換言之,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對于泰國華人民族主義的增長與泰國華人社會的歷史演變,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按施堅雅的梳理,大致分為上揭的創(chuàng)辦中文報紙和華文學校,以及秘密會社的衰落與新型華人社團的創(chuàng)建數(shù)者。[13]166-181其中新型的華人社團方面,施堅雅認為最顯要的,是橫線的社團組織天華醫(yī)院和中華總商會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13]180

      在新舊華人社會組織領袖的經濟基礎與社會背景方面,施堅雅認為:

      新領袖的經濟基礎與舊領袖的不同:他們的事業(yè)是在迅速增長的加工廠、銀行、保險、汽船業(yè)及進出口等方面。他們不是代理專利商或包稅商,他們與秘密會社的關系是極微、或完全沒有關系。他們大部分是支持革命事業(yè)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足夠的覺悟看到克服華人團結障礙的必要性。[13]181

      就本文所梳理的南邦府華僑社會的案例而言,辛亥革命前后,地處泰國北部的南邦府同樣經歷了華人民族主義興起、華僑社會新舊轉型、華僑社會團結的歷史演變過程。不過,相比起施堅雅所集中討論的曼谷華僑社會案例而言,南邦華僑社會的轉折,在時間節(jié)點上,延遲至北線鐵路開通十年后,新文化運動發(fā)生后的1926年,這表明,海外華僑社會的歷史發(fā)展既受到中國政治動態(tài)的作用,也受到僑居地交通條件、經濟地理因素,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思潮的影響。同樣與曼谷案例有所不同的是,在華人社會組織的歷史演變方面,地方強勢的華人社會組織洪門會黨,被改良為以書報社為實體,華僑書報社、華僑學校、國民黨支部三位一體的新型華人社團,而新社團的領袖人物,實際上是兼有殷商、僑領身份的洪門領袖“脫胎換骨”而來;此外,地方華僑社會,最終是在華僑教育的社會領域,實現(xiàn)了團結。

      上揭辛亥革命前后南邦華人社會演變的歷史過程與具體機制,是華僑社會轉型與一體化發(fā)展的另一個案例,與施堅雅對曼谷華僑社會作出的相關研究頗有差異。這表面,南邦華僑社會與曼谷華僑社會之間,在具體而微的歷史條件、歷史發(fā)展過程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同。因此,對于泰國華人社會的研究,或許不應局限于關注曼谷華僑華人社會,漸次開展泰國各地華人社會的實證研究,有助于拓展泰國華人社會文化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

      參考文獻:

      [1] [澳大利亞]顏清湟.星馬華人與辛亥革命[J].李恩涵,譯.臺北:聯(lián)經出版事業(yè)公司 ,1982.

      [2] [泰國]黃病佛.錦繡泰國[M].曼谷:泰華文化事業(yè)出版社,1974.

      [3] [泰國]葉 同.泰國風土人情錄[M].曼谷:大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

      [4] [泰國]林鴻楷.泰北重鎮(zhèn)——南邦縱橫談[M]//泰國山河.泰華內地記者報業(yè)協(xié)會,1976.

      [5] [泰國]陳暑木.紀述我與南邦僑社的因緣[M]//喃邦善堂成立十周年紀念特刊.南邦:南邦善堂董事會,1973.

      [6] 編輯委員會.育華學校史略[M]//泰國南邦府育華學校創(chuàng)校六十周年紀念特刊.南邦:育華教育慈善基金會,1987.

      [7] [泰國]徐位倫.蕭條時代不復返,南邦繁榮可期[M]//南邦善堂德教會紫南閣成立五十周年五彩金禧大典紀念特刊.南邦:南邦善堂德教會紫南閣,2010.

      [8] [泰國]蕭友英.四十年來南邦之華僑動態(tài)[M]//喃邦善堂成立十周年紀念特刊.南邦:南邦善堂董事會,佛歷2516.

      [9] [泰國]陳暑木.陳暑木詩文選編[M].澳門:文化廣場,2004.

      [10] [泰國]洪 林.泰華文化人物辭典[M].曼谷:泰中學會,2000.

      [11] 楊文瑛.暹羅雜記[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12] 侯芷光先生史略[M]//泰國南邦府育華學校創(chuàng)校六十周年紀念特刊.南邦:育華教育慈善基金會,1987.

      [13] [美]施堅雅.泰國華人社會:歷史的分析[J].許 華,等,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洪門僑領華僑
      我的華僑老師
      華人時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從家書看僑領單聲的家國情懷
      華人時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吳衛(wèi)東:“三組數(shù)字”盡顯海外僑領硬核擔當
      華人時刊(2020年13期)2020-09-25 08:21:34
      華僑華人賀祖國70華誕: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華僑華人詠盛典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僑領吳昊:傳遞中俄世代友好的接棒者
      華人時刊(2019年21期)2019-05-21 03:30:38
      古巴洪門三十六誓考釋
      卷宗(2018年25期)2018-11-07 11:46:08
      華僑華人慶“國慶”度“中秋”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海外僑領愿做“金絲帶”“參與者”和“連心橋”
      華人時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03
      清代洪門文化研究的幾個側面
      ——以乾隆末年至咸同年間洪門會簿為中心
      龙井市| 河西区| 沙坪坝区| 隆回县| 台南市| 河东区| 长宁区| 长沙市| 曲靖市| 莫力| 庆安县| 梁山县| 栾川县| 西畴县| 正定县| 崇礼县| 峨边| 新源县| 松江区| 远安县| 赤峰市| 腾冲县| 闸北区| 德惠市| 西城区| 集贤县| 赤壁市| 武城县| 兴安盟| 土默特右旗| 应城市| 新建县| 新沂市| 阜宁县| 奉化市| 大连市| 建德市| 宾阳县| 武夷山市| 安远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