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氣象水文局門診部(100081)丁江魯 孫艷艷 許天興
在臨床上經常會遇到過敏性哮喘急性期發(fā)作的患者,利用西醫(yī)的方法緩解喘息癥狀后,往往有部分患者會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十分棘手,如能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將會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有時甚至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例是采用患者在平穩(wěn)期行針灸方法治療,療效肯定,為臨床工作者提供參考。
患者:女,53歲,間斷咳嗽3月,喘憋加重1月?;颊?個月前出現(xiàn)咳嗽,無咳痰,無發(fā)熱。曾到某大醫(yī)院就診,考慮為“哮喘”,查血白細胞12.3×109/L,中性粒細胞0.87,紅細胞9.82×109/L,血紅蛋白184g/L,血小板412×109/L。給予抗炎平喘治療后癥狀稍好轉。既往有高血壓,但未曾規(guī)律服藥治療,否認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近期無明顯誘因咳嗽加重,患者服用醫(yī)院開出的棕銨合劑,5分鐘后突發(fā)喘憋,見癥狀兇險,其家屬遂電話求助我門診部就診。查體:神志恍惚,張口呼吸,唇紫,雙眼流淚,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滿肺哮鳴音。心率86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BP 140/88mmHg。予沙丁胺醇氣霧劑吸入后,緊急轉送上級醫(yī)院急診治療。查血白細胞10.4×109/L,中性粒細胞0.79,紅細胞8.97×109/L,血紅蛋白179g/L,血小板406×109/L。急診予甲潑尼龍、二羥丙茶堿、莫西沙星、氨溴索靜脈輸液治療,癥狀好轉后回家,但咳喘癥狀時常復發(fā),患者自覺十分痛苦。遂到我門診部進行針灸治療,參照許天興等針灸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成功經驗[1],取膻中、內關、神門、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等穴為患者針灸治療后,患者自覺咳嗽、喘息癥狀日漸減輕,接受針灸治療一個療程后未見復發(fā),隨訪一年,患者自覺一般狀況良好。
本例患者屬中老年人,既往無哮喘病史,CT檢查無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等表現(xiàn),考慮此患者為過敏所致。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發(fā)作性肺部過敏性疾病,此患者以陣發(fā)性呼吸困難為特點,易發(fā)生于秋冬季,夏季緩解,任何年齡均可發(fā)作,但以12歲前開始發(fā)病較常見?,F(xiàn)代病理學認為,支氣管哮喘主要是對某些物質過敏及精神因素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膜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加,使大支氣管腔狹窄而導致呼吸困難。
本病在中醫(yī)臨床多屬于“哮”和“喘”的范疇。祖國醫(yī)學認為,脾虛氣衰、健行無權、飲食不化精微、僅為痰濁、痰濁阻肺、氣道受阻,因而出現(xiàn)咳嗽多痰氣促、痰氣相搏、喉中有哮鳴音,腎陽虛則衛(wèi)陽不固,所以汗出;肺主氣,邪實氣壅、肺之升降失常,故而不能平臥,喘息性呼吸;肺又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虛則根本不固,吸入之氣不能歸納于腎,就會出現(xiàn)呼多吸少和吸氣困難;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虛則血滯,陽氣不充,血痰繼發(fā),故口唇、指甲發(fā)紺、正氣潰敗、精氣內傷,則有發(fā)生呼吸性酸中毒、代謝紊亂和陽氣閉脫的可能[2][3]。
根據(jù)上述辨證以施治,取足三里、血海、三陰交等穴佐以口服王氏保赤丸用以健脾補土,土生金,再配曲池、合谷以調大腸之氣,強固肺臟,針灸三陰交以補腎虛[4][5][6]。
哮喘是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困擾人類健康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棘手病癥之一,常因某些因素的刺激而發(fā)病,遷延不愈,而且一旦復發(fā)不但患者非常痛苦,有時甚至會造成嚴重后果。筆者認為,在采取其他措施治療無效或者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不妨采用針灸治療的方法,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