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源
摘 要 本文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作了闡述。在說明兩種模式成功與不足的基礎上,對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做了專門的討論,并就教師角色的轉(zhuǎn)換和反思性教學進行了簡要說明。認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具有人性化寬松的環(huán)境,能體現(xiàn)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發(fā)揮個性,在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
關鍵詞 教師為中心 學生為中心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iscussion on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LI Siyuan
(English Department, Simao Teachers' College, Puer, Yunnan 66500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teacher-centered and the student-center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two models, the change of the teacher's role and the reflective teaching a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iscussion, we know the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is more effective, it not only gives the students chance to show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teacher-centered;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teaching
0 引言
課堂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的活動情況是決定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課堂教學的“中心”一直是外語教學爭論的焦點之一。
中國的外語教學雖然引入了許多西方的理論、觀點,但受傳統(tǒng)教學體制的影響,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以講授理論、分析概念、組織訓練、課堂提問等形式開展教學;學生以跟隨教師學習、聽、記、練、問、思為主。這種教學模式在綜合英語教學中演繹出了“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它強調(diào)外語學習中的規(guī)則的語法、詞法分析及用語的規(guī)范性,語言技能的操練以機械的聽說訓練為主。教師怎樣教學生只能跟著怎樣學,即所謂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的培養(yǎng),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理想的要求。國外教師大多采用鼓勵學生觀察、思考和實踐,動腦開口、不怕出錯、師生對話、錯了重來的形式教學,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語言的交際功能得以很好體現(xiàn),即所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1 教師中心說與學生中心說的內(nèi)涵
兩“中心”說的由來都有其深遠的社會歷史淵源,有中西方各自的思想文化、宗教意識、教育理念、哲學觀、價值取向影響,社會發(fā)展史、人的思維意識等眾多的差別,任何簡單的定論都是輕率之舉。對兩“中心”說應合理接納、理性認識各自的思想,正確處理其間的差異,使之在教育教學中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1.1 教師中心說
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文化意識、師道尊嚴觀念鑄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育模式,在語言教學中注重語言結(jié)構,將語言學習等同于一系列的固定語法、句法、詞法認知模式,教師承擔著教和學的責任,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教師說了算,課堂上學生少有話語權,學生的思想完全由教師支配,更注重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很少顧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嚴師出高徒”、“師高弟子強”等強調(diào)教師在整個教學中作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能按照老師的計劃以教材和指定的學習內(nèi)容去完成學習任務,做相應的聽、說、讀、寫、譯訓練。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的權力是不可動搖的,教師具有絕對的支配權,有人形象地把它比喻為“壺杯”模型。
1.2 學生中心說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習者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以發(fā)展,掌握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知識、能力,使學生的思想意識、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世界觀、人生觀都得以發(fā)展。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應該圍繞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要考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積極主動性,學生是知識的探尋者和構建者,讓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去選擇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對學習做監(jiān)控和評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引導者、信息資源提供者和顧問的角色,起促進者的作用。這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diào)知識是學習者構建的,不是教師傳授的。外語教學以交際為導向,以語言技能應用活動為載體,課堂上教師更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應用語言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Nunan(1989)指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程有著同樣的要素和過程,不同之處在于由學生參與課程設計的每一階段,選定教學內(nèi)容,外語課堂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決定教什么、怎么教、何時教和怎么評。
綜上所述,兩種中心說有它產(chǎn)生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教師中心說創(chuàng)造了幾千年東方文明,向世界展示了璀璨的東方文化,成就了炎黃子孫的文化精髓儒學、道教,也為中國乃至世界培養(yǎng)了一代代語言學大師、科學家、工程師。學生中心說演繹了現(xiàn)代文明,創(chuàng)造了西方文化,培養(yǎng)了如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不朽的大師、巨匠。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的倔起、現(xiàn)代工業(yè)和信息社會的所有文明都離不開現(xiàn)代教育,現(xiàn)代教育大都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開展。
2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雖然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功不可沒,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與不足,致使它在外語教育教學中顯露出不少弱點,較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上都滯后于后者,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四個方面:
2.1 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被忽略
在傳統(tǒng)的綜合英語課堂中,教師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主宰意識,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考慮的是教師如何教,如何進行語言的理論分析,如篇章、句子結(jié)構、語法、修辭、構詞等等,教師設計了一套所謂嚴謹求實、無可挑剔的知識講授、灌輸方案。學生則以聽講和做筆記為主,偶有師生互動也只是流于形式。整個課堂都彌漫著教師的觀點和思想,教師成為典型的知識輻射源,師生對話都是不平等的,學習者完全沒有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機會,更談不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2 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傳統(tǒng)的綜合英語課堂中,雖說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整套貌似具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教學方案和傳授知識的程序,課堂上教師也確實很盡職盡責。但由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本身的先天不足,它難以迎得學生課堂上很好的配合,總是一言堂代替群言堂,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低,學習積極性很難調(diào)動起來。一堂課可能教師感覺很好,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而學生則不知學到了什么,覺得課堂枯燥,對教師所講授內(nèi)容似懂非懂,學習目標不太明確。說不清問題出在哪里,只能認為自己沒有認真聽講,悟性不高沒能很好領會老師的教學用意,混沌模糊,似霧里看花,課后還得多加努力。
2.3 教學難以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活”起來
綜合英語教學講究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過程必須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的情境中。教師要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交際的環(huán)境、素材,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在其中融入單元語言技能學習要求。課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讓學生所學知識能夠“活”起來,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難以做到的。
2.4 多媒體手段的不合理應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合理使用給我們帶來新的視覺效應,課堂變得色彩炫麗,情景交融,單一枯燥的黑板加粉筆時代一去不復返,科技進步著實讓外語課堂蓬蓽生輝,給教師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墒侨绻麘貌划敚瑔渭兊臑榱俗鼽c綴而用或者是以課件代替教學,教師的肢體語言沒了,教師講解少了,多媒體成了小電影,學生昏昏欲睡、做筆記的機會沒了、課堂缺失了往日的靈魂。
可見,以教師為中心片面夸大教師的作用和以學生為中心完全否定教師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新的教學理論、方法、手段不斷涌現(xiàn),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越來越表現(xiàn)出它的局限性,不適應性和滯后性”(李聳等,2005)越來越“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充分發(fā)展”(陳堅林,2005)。新的教學模式必然代替舊的教學模式,教師的觀念和方法也必須隨之改變。
3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
勿庸置疑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重新定位了師生角色,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具有了學習方法、內(nèi)容、時間的選擇權,能夠?qū)W習做出控制、選擇和評估。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習者營造學習的條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更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通過學習策略的訓練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增強。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英語教學為學生認知、構建、應用知識構筑了舞臺,也為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3.1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能充分體現(xiàn)人性化氣息,它為學習者營造寬松溫馨的課堂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能使學生的自信心、注意力、思維力、對問題的理解力等智力因素處于最佳狀態(tài)。加之教師以得體的服飾和友好的表情、用理解和充滿鼓勵的語氣將經(jīng)過周密設計的教學內(nèi)容用英語娓娓呈現(xiàn),再配以適當?shù)亩嗝襟w音質(zhì)畫面輔助,當充滿關切的目光頻頻投向?qū)W生并邀您互動,這份師的親切、關愛、誠摯和責任是不是會讓你從心底生出由衷的敬意、回報以積極參與、主動配合并以學習者的熱情來擁抱這個課堂,使教與學的雙方總是處于最佳狀態(tài),學習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3.2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重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能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fā)揮,承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體量并尊重每一個學生,使其張揚個性,善于思考,在能力和學業(yè)上得到應有的發(fā)展。由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具有寬松的環(huán)境,教師理解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出的各種差異,如記憶、理解、辨音、語言歸納、模仿、寫作能力等等。人無完人,某學生可能在辨音方面表現(xiàn)出較強的能力,其語音語調(diào)、英語表達、英語演講等表現(xiàn)出色,而記憶力則表現(xiàn)不足。教師會鼓勵她在課堂上多做朗讀示范、演講比賽等活動,通過朗讀和演講來記住用其它方法沒有記住的內(nèi)容,即揚長補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師能包容理解學生的差異甚至錯誤,學生只有差異沒有差別,任何一個學生都能成材,各自都有明確的成長方向。
3.3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能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注重交流和合作等應用技能的訓練。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自主的學習者。Holec(1981)指出:學習者自主就是學生自我負責任管理語言學習的能力,具體地講,就是能夠自己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nèi)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jiān)控習得過程及自我評估學習效果。而教師的角色則由傳統(tǒng)的教學主體、知識傳授者、專家、課堂控制者轉(zhuǎn)變?yōu)檩o導員、促進者、資源庫。作為輔導員,師生的平等消除了鴻溝,可以平等對話探討問題;作為(下轉(zhuǎn)第頁35)(上接第11頁)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支持,關心、幫助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逐漸培養(yǎng)自主的能力;作為資源庫,教師要為學生隨時提供學習所需的資源,甘當“活的百科全書”,任何時候都能與學習者在交流中找到共同點,能很好的滿足學習者的需求。
3.4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要求教師不斷反思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最終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性,進而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要求教師成為自主反思型的教師。既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了然于胸,也要能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反思性研究制定處理問題的計劃,再進行教學實踐檢驗并對其效果做出新的評價,以求解決問題,如此循環(huán)往復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反思性教學“是要求把學生‘學會學習與教師‘學會教學統(tǒng)一起來的教學”?!耙驗榻處煹陌l(fā)展實際上得利于學生的不斷發(fā)展。而教師的發(fā)展又為學生的不斷發(fā)展提供了條件。”(熊川武,1999,12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要求教師優(yōu)化意識、觀念、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和評價手段的組合,從而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自覺調(diào)節(jié)學習行為使教與學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4 結(jié)語
綜合英語教學應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很好的協(xié)調(diào)教學諸要素間的關系,充分利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自主學習能力、自主意識等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能為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意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態(tài)度都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教師成為自主型的教師,使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李聳等.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東北大學學報,2005(2).
[3] 陳堅林.現(xiàn)代外語教學研究—理論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 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First Published 1979,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