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
一爐沉香,兩曲古箏,三五好友圍坐茶桌,品茗論事,談古說今,蕩滌心靈,此乃世間之愜意??墒牵缃裱刍潄y的“快餐文化”,將那種優(yōu)雅淡泊的生活節(jié)奏沖擊得支離破碎,讓凝神靜氣的飲茶竟然成為一種奢侈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割舍不下對茶的情有獨鐘,保持了對茶的專一,例如時下出現(xiàn)的“飄逸杯”,使得一些人在辦公室、汽車內(nèi)、旅途中仍舊可以選擇茶飲。但是,實話實說,這與真正的飲茶還是相差甚遠。
冷泡茶——這種全新飲茶方式的出現(xiàn),在一些層面上解決了傳統(tǒng)飲茶習慣的繁瑣,符合時下快節(jié)奏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能夠讓更多的人品嘗到茶之真味。
冷泡茶,顧名思義,就是泡茶要用冷水。冷泡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的本味和鮮爽度,與傳統(tǒng)的沖泡程序相比,可謂冷暖自知。由于冷水對茶本身的浸泡度會有所降低,所以泡茶時間需要延長,大致保持在8-12小時,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茶放到冰箱中。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晚上臨睡前把茶放到礦泉水瓶中,茶與水的比例大致在1∶50左右,比如一瓶550ml瓶裝水,放20粒左右即可,浸泡一夜。翌日,一種全新感受的茶品就自制成功了。
冷泡茶起源于臺灣,其與傳統(tǒng)的熱水泡茶存在本質的區(qū)別,但又不失能夠體味到茶的本色與自然品質。炎炎夏日,熱茶待客,溫高氣盛,讓人徒增一絲煩躁;而一杯冷泡茶清涼甘潤,暑氣全消,豈不美哉,實乃飲茶之新時尚。
但是,“冷泡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冷泡”。依筆者看來,像那種條索緊結的中焙火茶和炭焙老茶,就不適合這種飲茶新法,而清香型的高山茶,當為最佳。
高山茶很多人可能還不大了解。它盛產(chǎn)于臺灣中部地區(qū),主要品種有凍頂、阿里山、杉林溪、梨山、大禹嶺等。其制作方法為半發(fā)酵的烏龍茶,主要以烏龍和金萱茶為代表,在臺灣產(chǎn)量最大的品種是烏龍。高海拔的烏龍(如大禹嶺)非常適合“冷泡”,茶湯中高山冷峻之氣直沁心脾,一飲滌塵,飲后回甘生津,令人心曠神怡。
傳統(tǒng)的熱飲也好,時尚的冷泡也罷,都是泡茶的方法不同。傳統(tǒng)的泡茶方式謂之“味”,時下的冷泡道之“韻”,“味”讓茶變得包容而醇和,“韻”則賦予了茶以輕靈和飄逸,而相傳一脈的茶文化,深厚未改,其“韻味”卻是更加悠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