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記者走基層活動 重在取得實際效果

      2012-04-29 08:54:10楊琴
      今傳媒 2012年7期
      關鍵詞:走基層三貼近走轉改

      楊琴

      摘要:真正的基層是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第一線,是人民群眾火熱生活的最前沿,是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新聞媒體如何走基層,必須做到思想在基層,行動在一線,把鏡頭對準基層,把版面和熒屏留給群眾。當前的“走、轉、改”活動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和盲點,應從建立常態(tài)化機制,杜絕短期行為;關注基層群眾的思想實際;關注“大民生”;把傾聽民聲輿情搜集結合起來;把“走、轉、改”活動與提高媒體自身素質等等,結合起來。并以此為著力點,才能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

      關鍵詞:走基層;三貼近;走轉改;社會效果

      中圖分類號:G9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07-0122-02

      去冬今春,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廣泛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確實給新聞界帶來了一縷春風,亮點、熱點紛呈,社會反響熱烈。但回顧大半年來的此項主題活動,我們仍然能從捷報頻傳的表象后面發(fā)現(xiàn)一些新問題,引發(fā)一些冷思考,值得業(yè)界警醒和重視。

      一、真正的基層在哪里,如何深入基層

      相對于中央媒體來說,?。ㄗ灾螀^(qū))即為基層,而相對于省級媒體來說,市、縣則是基層。以此類推,不同層次的媒體,其基層的概念完全不同。搜索百度詞條,對基層的解釋,指的是設在面層以下的結構層。主要承受由面層傳遞的車輛荷載,并將荷載分布到墊層或土基上。當基層分為多層時,其最下面的一層稱底基層[1]。從行政管理角度上,基層,一般泛指縣市(縣級市)、區(qū)級以下,包括鄉(xiāng)、鎮(zhèn)及村委會組織。前教育部長周濟曾給基層一詞做了一個全新的解釋。在他看來:“基層的內涵十分豐富。

      過去一談到基層,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農村和窮鄉(xiāng)僻壤。而基層應該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廣大農村,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區(qū);既涵蓋縣級以下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團組織,也包括非公有制組織和中小企業(yè);既包括自主企業(yè),自謀職業(yè),也包括艱苦行業(yè)和艱苦崗位” [2]。

      由此推之,我們不難看出,真正的基層,并非狹義的農村和街道社區(qū),而是廣義上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第一線,是人民群眾火熱生活的最前沿,是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平凡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這才是我們今天記者走基層活動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它與行政層級無關,卻與民生疾苦、百姓呼聲有關,與當前改革攻堅,團結穩(wěn)定的工作實際血肉相聯(lián)。

      所以,中宣部部長劉云山曾精辟地概括:新聞工作者真正的位置應當是“在路上,在基層,在現(xiàn)場”[3]。這才是我們對基層涵義的正確理解。也就是說,基層既是實的,也是虛的,既是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也是其所思所想所盼的思想實際。它既是靜態(tài)的現(xiàn)實,也是動態(tài)的思想實際。

      厘清了基層這個概念,我們才能正確地理解什么是基層,真正的基層在哪里。找準基層這個目標,我們應如何深入下去,真正接地氣,聽民聲,改文風,轉作風呢。

      筆者認為,要做到深入基層,我們新聞媒體就必須做到思想在基層,行動在一線。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把鏡頭對準基層,把版面和熒屏留給群眾。真正實現(xiàn)黨的主張與人民心聲的統(tǒng)一;堅持正確導向與通達社情民意的統(tǒng)一;正面宣傳與輿論監(jiān)督的統(tǒng)一。通過走基層活動的偉大實踐,增強媒體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虛心向群眾請教學習,從而推動新聞媒體自身作風和文風的切實改進,取得預期的社會效果。

      二、當前“走、轉、改”活動的幾個誤區(qū)和盲點

      誤區(qū):1.重偏遠農村實際,忽略城市街道社區(qū)實情;2.重反映民生疾苦,輕群眾思想實際;3.重披露基層問題,輕輿論推動解決;4.重具體問題分析,輕宏觀政策解讀;5.重社情民意熱點難點,輕常態(tài)輿論監(jiān)督;6.重新聞輿論宣傳,輕社會輿情收集;7.重形式生動熱烈,輕實際社會效果。

      盲點:目前“走轉改”活動較少涉及的重要領域。1.改革創(chuàng)新一線工作的現(xiàn)狀和思想動態(tài);2.社會公平和正義、貧富懸殊的深層原因探討;3.輿論監(jiān)督和媒體自身維權的關系。

      三、社會效果是“走、轉、改”活動的終極目標和著力點

      眾所周知,“走、轉、改”活動,既要有內容,也要有形式。但我們始終認為,內容高于形式,實實在在的社會效果才是我們“走、轉、改”活動的終極目標和著力點。

      (一)強化機制,杜絕短期行為

      記者走基層活動的實質內涵,應是從根本上解決新聞媒體如何實現(xiàn)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真正體現(xiàn)新聞的“三貼近”原則等問題。它著力解決的是新聞的“假大空”、高高在上、麻木不仁、報喜不報憂等頑疾。而這些問題的解覺,僅靠熱熱鬧鬧的花架子、表面功夫和一段時間的活動是無法實現(xiàn)的。要真正讓新聞媒體思想在基層,工作在一線,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新聞媒體為誰服務的思想問題。只有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切實端正為人民服務,為基層服務的態(tài)度,我們才能把這項活動貫徹在實際工作里,蘊藏在長效機制中,真正沉得下去,靜得下來,抓到基層一線的鮮活素材,我們的新聞報道也才具有行動力、感染力和引導力。也只有把走基層活動常態(tài)化,讓民生疾苦、百姓呼聲真正感染和打動我們的記者編輯,也才能從靈魂上觸動我們思想,激發(fā)我們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鞭策我們用更生動鮮活的形式去再現(xiàn)人民群眾一線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使我們的“走、轉、改”活動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互為促進,亮點紛呈。真正實現(xiàn)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短期活動和常態(tài)效應的統(tǒng)一。

      (二)基層的生產、生活實際,更要關注基層群眾的思想實際

      毋庸諱言,基層群眾面上的生產生活實際和民生疾苦,是我們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采訪報道的第一手素材,它能反映出基層群眾的現(xiàn)狀和實情。但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樣的表象后面,基層群眾的思想活動如何,所思所盼的焦點在哪里,他們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有何評價,有何要求,這更是我們要深入挖掘的很有價值的素材。只有真正了解基層群眾的思想動態(tài),我們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才能貼到實處,貼近心坎,拉近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使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更具針對性,更有前瞻性。這也是新聞媒體服務一線,服務于黨和政府工作大局的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

      (三)關注“小民生”,更要關注“大民生”

      的確,新聞媒體把鏡頭對準基層,對準老少邊窮和弱勢群體,既體現(xiàn)了媒體的社會責任和人文關懷,也讓我們的新聞報道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對民生疾苦或弱勢群體的關注不是我們“走、轉、改”活動內容的全部,它只是我們民生視角的一個局部或側面。作為新聞媒體來說,謳歌改革創(chuàng)新一線的輝煌,頌揚各行各業(yè)的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反映城鄉(xiāng)群眾的所思所盼,追蹤社會熱點和難點,解讀黨和政府的各項重大決策,鞭韃社會丑惡和腐敗,同樣是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和關注的重點,這才是更高層次上的民生實際,也是我們新聞報道的主流和著力點。所以,筆者認為,“走、轉、改”活動既要關注一般意義上的民生實際,更要關注深層次的、更高層面的民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的記者走基層活動才會內涵更豐富,視野更寬闊,更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四)聽民聲與輿情搜集結合起來

      “聽民聲,關注民意,反映民情”是我們“走、轉、改”活動的原則要求和采訪報道的重點。但由于新聞媒體具有特殊的專業(yè)優(yōu)勢,工作環(huán)境優(yōu)勢和廣泛的社會關系,使一線的新聞記者編輯觸角敏銳,信息來源渠道眾多,能夠為黨和政府的輿情搜集工作帶來很多便利。

      所以,記者在一線采訪時,既要從新聞報道的角度去收集素材,更要從輿情搜集的角度廣泛收集信息,為黨和政府的各類決策提供信息依據(jù)。能公開報道的,以合適的體裁予以報道;不能公開報道但又十分重要的輿情信息,則可通過梳理,以內參方式呈報給相關政府和部門,為其決策提供信息依據(jù)或預警。這也是“走、轉、改”活動一個全新而又十分必要的內容。

      (五)走、轉、改”活動與提高媒體影響力和公信力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媒體的自身素質

      “走、轉、改”活動是否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是依據(jù),就是新聞媒體是否在這項常態(tài)的活動中真正實現(xiàn)了作風和文風的根本轉變。要實現(xiàn)這些轉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在作風上真正體現(xiàn)思想在基層,行動在一線,求真務實,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只有端正了我們新聞工作者的思想和態(tài)度,才會使我們自覺地把思想和行動落實到基層,落實到群眾中來,也才能真正靜得下來,沉得下去,接上地氣,抓到活魚,從根本上杜絕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追求轟動效應等短期行為。

      2.通過“走、轉、改”活動,真正使新聞媒體把鏡頭對準基層,把版面留給群眾,切實改進會議報道方式,把黃金版面和時段的報到重點轉移到基層一線上來,轉移到百姓心聲、民生疾苦和改革創(chuàng)新的熱點難點上來。只有這樣,“走、轉、改”活動才會切實推動媒體報實情,講真話,訴民生,真正實現(xiàn)三貼近目標,發(fā)揮好黨和政府密切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3.“走、轉、改”活動應該把提高收聽收視率和媒體的感染力、公信力、引導力結合起來,實現(xiàn)新聞媒體文風的根本轉變。在這方面,著力研究新聞報道的角度和表現(xiàn)方式,增強節(jié)目欄目的可聽可視可讀性尤其重要。作為新聞媒體來說,報實情、講真話、不搞假大空,注重宣傳報到的創(chuàng)新和節(jié)目、欄目質量的提高,是提高媒體感染力、說服力、公信力的前提。只有真正具有公信力的媒體,才會具備較好的輿論引導力。綠色收聽收視率和可讀性,不僅是“走、轉、改”活動成效如何的一個重要測評依據(jù),更是這項活動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被黨和政府及人民群眾所接受的一個重要標準。這就應驗了那句業(yè)內俗語:貼近就是生命力,感染力就是引導力。

      參考文獻:

      [1] 底基層[OL].百度百科,2010-12-22.

      [2] 周濟在2007年度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7-01-05.

      [3] 劉云山在中央電視臺“新春走基層活動座談會上的講話[OL].新華網,2012-02-07.

      猜你喜歡
      走基層三貼近走轉改
      全媒聯(lián)動融入、強化責任擔當,把脫貧扶貧作為“走轉改”重要抓手
      中國記者(2016年4期)2016-12-20 09:48:35
      習作指導須“三貼近”
      對“走轉改”活動常態(tài)化的幾點思考
      淺論廣播電視如何守護主流媒體公信力
      新聞愛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55:43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
      對央視“走基層”系列報道的分析研究
      活力(2016年10期)2016-10-18 17:52:21
      淺談群眾戲劇創(chuàng)作與“三貼近”原則
      故事細節(jié)語言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08:08
      城市臺時政新聞“講好故事”的四條路徑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5:38
      如何在“走基層”中走出新語態(tài)
      活力(2016年1期)2016-04-20 18:30:02
      蕉岭县| 洛阳市| 屏山县| 商南县| 永德县| 黄梅县| 正阳县| 大石桥市| 高雄市| 南安市| 永济市| 梁河县| 寻乌县| 益阳市| 黑龙江省| 台中市| 宁强县| 厦门市| 顺平县| 桃园市| 金溪县| 九龙城区| 建瓯市| 宣威市| 乌兰察布市| 盐池县| 大洼县| 苍溪县| 孟连| 鹤岗市| 灵璧县| 濮阳市| 平乐县| 波密县| 琼中| 扶余县| 永安市| 汉中市| 泸州市| 美姑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