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榮
摘要:成語形式簡潔,表達能力極強。在文學作品中,成語或在對話中用來刻畫人物形象,或用于描寫之中,增添文章的文學性。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使成語英譯一直是一個難題,楊氏夫婦對《儒林外史》中成語的翻譯靈活巧妙,值得借鑒推廣,本文通過對楊譯《儒林外史》中成語的翻譯策略分析,旨在為廣大翻譯工作者提供可行的成語英譯方法。
關(guān)鍵詞: 成語;翻譯策略;語境
成語是漢語的瑰寶,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F(xiàn)代漢語詞典把成語定義為“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對于成語的范圍,學界有兩種認識,一種是廣義上的成語,包括俗語,諺語,歇后語以及慣用語等;一種是狹義上的成語,就是指四字詞組,為了更細致討論成語的翻譯問題,本文所討論的是四字成語的翻譯。楊憲益夫婦對于《儒林外史》中成語的英譯采取了多種翻譯策略,譯文意義準確,達意傳神,體現(xiàn)了他們精湛的翻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作者現(xiàn)用《儒林外史》中成語的翻譯實例,將有關(guān)的翻譯策略和方法進行評述。
1.直譯
直譯法是指在不違背譯入語語言規(guī)范以及不引起錯誤的聯(lián)想或誤解的條件下,保留原語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直譯法簡單明了地傳達了原語意義,在不引起歧義或者誤解的情況下,多為譯者所采用。
(1)季葦蕭道:“先生大名,如雷灌耳。小弟獻丑,真是弄斧班門了。”(第二十八回)
“Your great fame long since reached my ears like thunder,” responded Chi.
句中“如雷灌耳”字面意義是聲音響亮的像雷聲傳進耳朵里,用來形容人的名聲大。譯者將其直譯為英文,保留了原文意象,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意義。直譯法適用于那些含義明確,直譯后不會造成表達晦澀的成語。
2 意譯
漢語中成語的數(shù)目達一萬條之多。很多成語往往內(nèi)涵豐富,寓意深刻。這時,簡單的直譯難以傳達原語的豐富內(nèi)涵。意譯法是為了保持原語內(nèi)容的完整性,犧牲原文的風格,聯(lián)系上下文,傳達原語的意義。
(1)(和尚)說道:“居士,你但放心,說兇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保ǖ诙兀?/p>
“To speak of bad luck usually brings good luck. But 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you, I shall carry out all your wishes.”
“山高水低”是委婉語,用來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處如果直譯為“high mountain and low water”,將造成譯入語詞不達意,不著邊際。此處作者采用意譯手法,用英語詞組“happen to”,同樣委婉表達出了老和尚話語的意義。
(2)王德道:“你有所不知。衙門里的差人,因妹丈有碗飯吃,他們做事,只揀有頭發(fā)的抓,若說不管,他就更要的人緊了。如今有個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 (第五回)
“If nothing is done, they can make things hot for him. I suggest that we go to the root of the matter by sending mediators to satisfy the plaintiffs…”
成語“釜底抽薪”字面意義為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直譯為“take away the firewood under the cooking pot”,盡管保留了原文的意象,但加重了讀者的閱讀負擔,讀者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語境推導成語的意義。而譯者采用意譯手法表達出其引申義,言簡意賅,而且合乎譯入語的表達習慣。
3.套譯
一些漢語成語和英語習語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它們不但有相同的意義,并且有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形象或者比喻,在翻譯此類成語時,譯者可以直接借用英語習語,或稍加變通,使得譯文自然貼切。
(1)石老鼠冷笑道:“你這小孩子就沒良心了!想著我當初揮金如土的時節(jié),你用了我不知多少……” (第二十四回)
“You ungrateful cub!” The Rat gave a sneering laugh. “Think how much you had from me when I was spending money like water! …”
(2)這位小姐,德性溫良,才貌出眾,魯老先生和夫人因無子息,愛如掌上之珠,許多人家求親,只是不允…(第十回)
Since I am staying with them I know the young lady, and she is virtuous, gentle and beautiful. Because Mr. and Mrs. Lu have no son, this girl is the apple of their eye…
在上述例子中,“揮金如土”意義等同于英語習語“spend money like water”,雖然意象一個為“土”,一個為“water”(水),但都表達的是“極度揮霍浪費“的意思,譯文自然貼切,可讀性強。同樣,英語習語“the apple of ones eye” 恰當?shù)乇磉_了漢語成語“掌上之珠”的內(nèi)涵。
4.直譯加注
成語中涉及典故,人名,地名或者歷史事件時,往往不能直譯,而意譯有時無法清楚表達其內(nèi)在意義,或者顯得意猶未盡,這時我們可以采用直譯加注的方法,既保持譯文的流暢性,又可以讓譯入語讀者了解和熟悉我國的歷史文化和傳統(tǒng)習俗等。
(蕭云仙)卻自己嘆息道:“人說塞翁失馬,未知是福是禍。前日要不為追賠,斷斷也不能回家,父親送終的事,也再不能自己親自辦??梢娺@番回家,也不叫做不幸。”(第四十回)
“When the old man at the frontier lost his horse, he thought it might be a good thing,”* sighed Hsiao. “If I hadnt had to pay that sum, I certainly shouldnt have come home; in which case I couldnt have buried my father myself. So my return cant be called unfortunate!”
塞翁失馬,語出《淮南子·人間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用來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事后卻因此得益;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變成好事。在譯此成語典故時,譯者在譯文中采取了直譯的方法,并加以腳注,用115個單詞來解釋“塞翁失馬”的故事,將典故的來龍去脈解釋十分清楚,同時也讓感興趣的外國讀者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在《儒林外史》中,像“雪夜訪普”“臧倉小人”等也是采用此策略。
在成語英譯中,譯者也會用到省譯,合譯等其他譯法,由于篇幅限制,作者在此不作一一評述。
小結(jié)
成語的英譯一直是翻譯工作者津津樂道的話題,可讀性強的成語譯文不僅要再現(xiàn)原語信息,還要符合譯入語讀者的接受能力。翻譯是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橋梁,譯者作為“建設(shè)者”,在翻譯過程中,特別是在文學作品的翻譯中,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理解成語在具體語境下的涵義,方能譯出高質(zhì)量的譯文。
參考文獻:
[1]吳敬梓. 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張培基.習語漢譯英研究(修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9.
[3]劉重德.文學翻譯十講[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
[4]高嘉正,高菁.成語典故的英譯[J].上海翻譯,2010(1).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