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摘要: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作者結合數學學科教學實踐,來探討通過本學科教學進行素質數育,這是每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思考和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實施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fā)展,是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必然引發(fā)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下面談談筆者的幾點做法。
一、數學知識、數學語言和數學運算技能是提高數學素質的基礎。
在平時教學中,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教學,在教材的定理、公式的推理、論證中,教師不僅要充分揭示其內在規(guī)律,分析講解并展示其推理過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基礎知識中蘊含的一般方法和內在聯系,更應通過一些應用定理、公式來解決問題,使學生通過解題,理解和掌握基本方法的相互配合,從而形成知識的遷移能力。只有在知識和能力并重發(fā)展的情境中,才能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fā)展。
數學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離不開載本——數學語言。為了提高數學知識水平,不能不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進行數學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數學而言,其語言主要有普通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和集合語言。數學教學中必須重視、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語言的水平,通過數學練習、測試和鞏固練習等環(huán)節(jié),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和運用準確、精練、規(guī)范、科學的數學語言。
提高運算技能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之一,這也是人的基本素質的表現形式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從一些常用的算法、速算方法和科學地借助運算工具(或媒體)等方面,通過適當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技能,同時,也應注重以數學題目為載體,通過解題練習達到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目的。
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是提高數學素質的核心。
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方程配方法、換元法、歸納法等基本方法,需要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明確恰當地講解與滲透,特別是在解題中。教學中,應重視思路分析,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方法,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字里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講出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的能力,再有計劃、系統(tǒng)地加以訓練,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三、重視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會學習是提高數學素質的有效方法。
學生在今后的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的大量知識大都不是課本上現存的,需要他們去自學,通過閱讀、查資料,不斷地充實更新,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學會學習的方法、習慣。數學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加強預習,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巧妙設疑”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通過及時表揚來使學生的學習勁頭更足。
四、教書育人,注重非智力品質的培養(yǎng)是提高數學素質的保證。
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注意力、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習慣等,它不屬于數學思維能力的組成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否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非智力因素的優(yōu)劣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應當樹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并重發(fā)展的新的教育觀念,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優(yōu)化學生的思想品質。
五、強化數學應用意識,是提高數學素質的目的。
轉變教育觀念,加強“數學應用”意識的教育與教學,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數學知識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已成為當前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幾年的數學題中,應用題的分量已達到相當高的比例,并且越來越具有現代生活的氣息。這方面的嘗試是對素質教育的正確引導。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問題的解決中,使學生領會到比教材更多的數學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的同時,必須增強他們走向社會后的競爭能力。所以注重應用數學,對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這也正是數學教材和教學中被忽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六、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積極向老教師請教,并多聽老教師的課。新教師由于剛登上講臺,很多知識都處于摸索之中,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是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一個捷徑,汲取他們講課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二)細心抓住每個知識點,備好每一節(jié)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也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無限知識的先決條件。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認真歸納知識點,理清結構層次,力求透徹。
(三)細心講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傳授為輔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明確層次,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優(yōu)化學習過程。優(yōu)化學習過程,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問、聽、練,成功而有效地自學。自學能力是一種獨立獲取知識、多層次的綜合能力,其中閱讀能力是基礎,思維能力是核心,創(chuàng)造能力是最高目標,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利用好網絡資源,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五)在議論中求發(fā)展。數學能力的形式,不但要聽、要看,還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競爭、熱烈討論的和諧氣氛,促使他們去想、去說、去做,相互啟發(fā),互相鼓勵,共同提高。議論要以自學為基礎,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教師引導要有針對性、目的性,重點突出,還要準確把握議論內容的深淺,要論得起來,議有余味。
(六)加強課后反思,并且要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作為教學第一線的老師,我們應該思考:今天的課講好了嗎?學生學懂了嗎?學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能長期堅持,我們的成長一定能更快一些。所以哪怕一周一次這樣的反思和總結也是極其必要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用以上方法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數學學習與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