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韶華
【摘要】《南方周末》作為國內(nèi)精英類報紙的代表,其“南周體”的寫作手法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特別是在新聞寫作上,常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獨具一格。本文以《喬布斯:改變世界,能否改變中國》報道為例,從語言、結(jié)構(gòu)、敘述視角以及敘述策略等方面對《南方周末》的報道進行初步探討,總結(jié)《南方周末》講故事的技巧,以期對新聞報道寫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南方周末》;喬布斯;報道策略;敘事分析
堅持“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的《南方周末》,嚴肅莊重、典雅大方,一直以正義、良知、理性、愛心的形象佇立于國內(nèi)報紙的“領(lǐng)跑者”之列,其報道的廣度、深度、力度頗受大眾歡迎和褒贊。特別是在新聞寫作上,獨樹一幟,別開生面。其報道常以講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用散文化的筆法寫新聞”,以精到的細節(jié)見長,深入挖掘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動。用南周人自己的話說,“用自己獨創(chuàng)的、有靈氣的報道,來體現(xiàn)價值取向,呼喚一些東西”。本文以2011年10月13日的頭版新聞《喬布斯:改變世界,能否改變中國?》的報道為例,從語言、結(jié)構(gòu)、敘述視角以及敘述策略等方面對《南方周末》(以下簡稱南周)報道的講故事的技藝進行初步探討。
一、兼具新聞性與文學性的語言——準確生動
首先,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這則新聞報道開頭的第一句話上:
美國蘋果公司創(chuàng)辦者喬布斯再也無法享受明媚的加州陽光。
雖然不知道加州的陽光是否明媚,也不知道加州的陽光對喬布斯來說是否可以稱得上享受,但是用這樣一種具體的實際情境來展現(xiàn)事實,獨具一格,生動活潑。
接下來寫道:
北京時間2011年10月6日,蘋果公司官網(wǎng)發(fā)布訃聞,宣告這個傳奇而富爭議的硅谷之子,在和胰腺癌抗爭了8年后終于停止了思考。
一則“訃聞”信息的開頭,只用短短80余字,卻將時間(2011年10月6日)、人物身份(美國蘋果公司創(chuàng)辦者)、信息來源(蘋果公司官網(wǎng))、人物地位與影響(“硅谷之子”)、對人物的評價(傳奇而富有爭議)、死因(胰腺癌)、歷時(8年)等方面的信息逐一提及,足以體現(xiàn)新聞語言的準確性、嚴肅性,而準確客觀是新聞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新聞性。同時,甚至只字未用“辭世”、“去世”等字眼,相反用“無法享受、宣告、抗爭、停止思考”等一系列富有動態(tài)的語言,寫得別開生面。比起那些直接、“冷冰冰”的告知,更加富有可讀性,在故事的開頭就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其次,“用散文化的方法寫新聞”也是南周報道的一大特點。它借助于文學獨有的敘事方式和技巧,運用生動形象的文學寫作手法,用事實本身的張力給人以情感震撼和文學體驗。
我們看看《喬布斯:改變世界,能否改變中國?》這則報道的以下幾個段落:
在Twitter上,喬布斯的死訊以每秒約1萬條傳播,相當于本·拉登死時的兩倍;在美國,人們涌向加州帕洛阿爾托市的喬布斯住所,用鮮花、涂鴉和咬掉一口的蘋果祭奠這個“偉大的朋友”;在歐洲和日本,年輕人成為哀傷的主角,他們舉著顯示喬布斯遺像的iPad走上街頭;就連宿敵微軟和Google,也歷史性地降下半旗和推遲新品發(fā)布在向這個最讓人頭疼的對手致敬。
在遙遠的中國——一塊喬布斯終生沒有涉足的土地——類似的情景也正在上演。在北京等大城市,人們被莫名的憂傷籠罩,“果粉”們不顧長假里糟糕的交通,涌到市中心的蘋果店獻上鮮花、詩句、香燭,甚至眼淚;哀悼的微博被海量轉(zhuǎn)發(fā),媒體頭版則清一色變成了喬布斯專號,當晚的北京三里屯廣場燭光搖曳,途徑的人們駐足靜默。
這些筆鋒觸點致力于喬布斯去世影響的段落中,作者先后用了排比、對比、類比、反襯等修辭手法,捕捉傳神的細節(jié),渲染和再現(xiàn)生動的場景,精彩、活潑、生動、富有感染力,讓紙質(zhì)的文字滲透到讀者的心靈深處,散發(fā)敘事文本的形象性和新聞的生命力。但“偉大的朋友”、“最讓人頭疼的對手”、“莫名的憂傷”等修飾詞語的文學色彩過于濃厚,有點過界。
雖說“用散文化的方法寫新聞”,但終究新聞不是散文,更不同于小說,其語言的文學性和新聞性必須把握住一定的度,不能損害新聞的客觀性原則。
二、謀篇布局的結(jié)構(gòu)創(chuàng)新——別出心裁
結(jié)構(gòu)的跳躍,組織材料的匠心獨運、獨樹一幟,多樣化的敘事結(jié)構(gòu),也是南周報道的一貫傳統(tǒng)和風格。此則報道也是如此。
報道的開頭便引人注目,在文章的前面已提及,此處不再贅述。敘事的時間從開始的“2011年10月6日”追述到“1984年2月16日”,后回到“2011年8月15日”,再次追憶到“1985年”、“1997年”……到最后又回到現(xiàn)在的“2011年”,順敘、倒敘、插敘相互交織,善于分散材料;全文共有51個自然段,喜于劃分小段落,不斷變化角度。文章用一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回放全過程,運用“AppleII與‘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導師喬布斯的中國‘門徒”、“最大的‘遺產(chǎn)”、“改變世界,能否改變中國?”等4個小標題,巧妙地穿插相關(guān)背景材料和相關(guān)人物(如王松贊、李勁、雷軍、周鴻祎、陳昊芝、史玉柱等),將報道對象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情感變化等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深刻感受和體驗到敘述人物的悲歡離合。這種在各段銜接處有意識地停頓,一張一弛的過渡節(jié)奏感,富有懸念的設置,然后運用電影“蒙太奇”的手法把他們串聯(lián)起來的寫作方式,使得行文流暢、敘述緊湊、材料充實、內(nèi)容豐富。
三、多視角轉(zhuǎn)換——豐富充實
敘事視角指的是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一般而言,當敘述者大于人物,我們稱之為“全知全能視角”,熱奈特命名為“零度焦點敘事”;當敘述者等于人物,我們稱之為“人物限知視角”,熱奈特命名為“內(nèi)焦點敘事”;當敘述者小于人物,我們稱之為“純客觀視角”,熱奈特命名為“外焦點敘事”。三種不同視角的相互轉(zhuǎn)換和交叉使用,既豐富充實了報道內(nèi)容和形式,同時也更加全面地展現(xiàn)事實本身和還原人物。
在談到喬布斯的成就時,文章提到:
喬布斯邁向輝煌之路與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在時間上不謀而合,他的觸角通過孜孜不倦的技術(shù)革新延伸至這個國家并在不同時期迎合了其發(fā)展浪潮,最終催生了獨特的中國的蘋果文化和現(xiàn)象。
這段文字中,敘述者就如同一個萬能的上帝一樣,對人物的歷史功績以及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了如指掌。此外,還表現(xiàn)在他對人物的優(yōu)點、缺點、長處、短處也是完全知曉。如對“一生特立獨行、銳意創(chuàng)新、以think different為標志的喬布斯”的稱贊、對他“過分任性、剛愎自用”的失望、“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的無奈、對他“道德低劣、狹隘、偏執(zhí)和自私的狂夫”的遺憾、繼而又對他“卓識、遠見、嚴謹、深刻的洞察力和藝術(shù)家般的苛刻”的欣賞。
可以說,文章這里采用的全知全能視角判斷著一切,掌控著一切,高高在上,因此也不可避免地給讀者帶來一種單調(diào)和距離感。
文章在講述喬布斯的中國“門徒”時,描述了這樣一種情景:
2011年8月15日,北京798藝術(shù)中心的小米手機發(fā)布會,小米科技創(chuàng)始人雷軍一身黑色T恤、藍色牛仔褲和布鞋走上黑色主調(diào)的講臺,像極了他所崇拜的喬布斯。
雷軍很享受這種向偶像致敬式的模仿秀。他42歲了,也已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但仍認為沒有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人。他在歡呼中保持著清醒,“我不是喬布斯,我也無法成為喬布斯?!睍?,他對媒體說,“但他對我影響很深。”
這里采用了敘事視角的不斷變化和轉(zhuǎn)換來實現(xiàn)敘事目的:先是純客觀視角(2011年8月15日,北京798藝術(shù)中心,小米手機發(fā)布會,一身黑色T恤、藍色牛仔褲和布鞋走上黑色主調(diào)的講臺),接著是全知全能視角(像極了他所崇拜的喬布斯、享受這種向偶像致敬式的模仿秀),然后是雷軍本人視角(我不是喬布斯,我也無法成為喬布斯,但他對我影響很深),到文章的下一段又回到全知全能視角,開始講述這些中國“門徒”的生活背景、環(huán)境以及年代色彩。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就像放風箏的人一樣,握著那根風箏線,調(diào)控著一切,從一個限知視角轉(zhuǎn)換到另一個限知視角,使敘事精彩紛呈,靈活多變,成功避免了單一視角的死板和呆滯。
多種視角的運用,讓報道的敘事更加生動,也讓報道更加全面,精準,增添可讀性。
四、客觀性與傾向性相統(tǒng)一的敘事——平衡報道
在這篇報道中,既有純客觀的描述,也有語言傾向性的選擇,多種聲音得到反映。如使用Apple的普通消費者:“他是個好人?!?、“他帶給我們最簡單的快樂?!?、“喬布斯影響了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Apple公司的同事:“一切都是基于喬布斯在過去10年20年所積累和推動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商業(yè)模式?!?;IT行業(yè)同行:“我不是喬布斯,我也無法成為喬布斯?!薄ⅰ昂芏嗳硕及褑滩妓股窕?,應該把神還原成人,不然我們是無法從神身上學到東西的。”
讓各方聲音說話,以求達到報道的平衡。同時也通過詞語選擇、句式選擇等微妙的使用,達到“用事實說話”的效果,形成相對隱蔽的敘事立場。“蘋果被賦予了新生和久違的魅力,喬布斯深刻改變了世界?!蓖瑫r也給我們留下了在喬布斯深刻改變世界的同時,“能否改變中國”的疑問,這也正是作者從喬布斯事件的敘述中所要探求的本質(zhì)問題,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綜上分析,《南方周末》以講故事的形式報道新聞,獨具一格。作品兼具情感力度與思想深度,深受讀者喜愛,發(fā)人深省。
(作者: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