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珍
所謂課堂教學藝術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學方法、技能、技巧得到藝術化的運用。通過這種藝術的影響,學生樂于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點有所通、啟有所發(fā)、導有所悟的最佳教學效果。那么,構成課堂教學藝術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創(chuàng)造藝術化的課堂教學呢?
一、善教者精于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jù)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的內(nèi)容有教材、學生、自身經(jīng)驗等方面。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教師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要認真?zhèn)湔n,在頭腦里寫好演講稿,巧妙設計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生物是一門貼近生活的自然科學,教師在教學時應以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巧設引人入勝的開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熐稍O引人入勝的開頭,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這是實現(xiàn)教學整體藝術效應關鍵的一步。比如,在引入《蒸騰作用》一節(jié)時,可以先說一下常見的現(xiàn)象“水向低處流”。這顯然是受重力的影響,然后提問:你們見過水向高處流嗎?這樣的問題會讓學生興趣大增,很想知道個究竟。之后再把蒸騰作用的有關知識一一道來,學生學起來既有條理又很輕松。
三、巧妙活化課堂,讓學生在動中學
生物實驗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達成生物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和方法之一。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既是一類探究活動,也是生物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實驗教學強調(diào)學生通過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與感悟,即“動中學”。實驗教學因開展的場地不同,活動的方式不同,更能發(fā)揮其情景性、行動性、探究性的優(yōu)勢,對改善學生思維習慣,促進學生關注生活,接近大自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探究,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安排好探究的過程及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散而不亂,有序學習。比如,在學習鯽魚的魚鰭與運動的關系時,學生自己實踐,通過觀察,之后進行分組討論,在小組長帶領下,既輕松又科學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充分發(fā)揮語言的藝術魅力
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語言的感情交流性,使教學語言“言為心聲、聲情并茂”,體現(xiàn)出教師愛的精神力量和個人魅力。教師運用教學語言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不能到能,自己獨立分析、解決問題。教學語言的藝術,是教師針對特定的對象、為達到特定的教學要求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技能和技巧的總和。藝術化的課堂教學要求生動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鮮明個性,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情趣,激發(fā)他們打開形象思維的閘門,創(chuàng)造令人入迷入癡的情境,只有語言才能保證教學信息在轉輸過程中發(fā)揮最佳的效能。
五、靈活運用教學手段
藝術化的課堂教學結構,需要藝術的教學手段。而這種藝術手段的優(yōu)化組合,將會為課堂教學產(chǎn)生高效低耗的效應創(chuàng)造得天獨厚的條件。只有探索教學手段運用的藝術性,才能使學生從進入課堂開始,就仿佛徜徉在語言形象的園林之中,走上一條充滿輕松、愉快的學習之路。在生物教學中要盡量寓教于樂,充分展示掛圖、模型、教具,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此基礎上自制教具,比如,結合教材講述植入人工心臟時說:“人的心臟每分鐘跳動70次,十年就得跳動幾億次。這種長期受血液沖擊的人工心臟瓣膜,用什么材料才合適?動力怎么辦?這牽涉到冶金、塑料等一系列科學技術問題,需要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我的講述使學生深感生物學科領域之廣,慨嘆自己知識的貧乏,從而更努力地學習。
六、設計具有審美價值的板書
板書是教學中教材思路、教師教路和學生學路三者熔鑄的藝術結晶,是教學過程的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創(chuàng)造板書的形式美和情感美,可以增添課堂教學中的強化效應和思索效應。畫圖在教學中的作用也很重要,恰當?shù)倪\用簡筆畫進行教學,不僅能彌補掛圖的空缺,而且還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生動、活潑,并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構成課堂教學藝術化的因素很多,這需要教師不斷在教學中摸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面對既是科學又是藝術的教學,只要我們教師善于探索,結合學生實際和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就能成功地把握課堂教學藝術,讓學生在良好氛圍中主動地學習知識,輕松愉快地把握課堂時間,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