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軍英
摘要: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利用多種媒體信息,抓住誘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思維的契機,使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本課堂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極大的擴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使教與學雙方都感到輕松,還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生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0(b)-0239-01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它主要介紹常用機構和通用機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識。教材中不少插圖較為復雜且涉及動態(tài)的分析過程,采用掛圖、簡易實物模型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說明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設計理論,教與學雙方都感到比較困難,學生學習也缺乏興趣,無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正在構造一個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和智能化有機結合的教育環(huán)境。在《機械基礎》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使教與學雙方都感到輕松,還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效率。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人才成長的起點,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學習的興趣,無疑會達到事半功倍韻效果。機械基礎中傳統(tǒng)的教學只是利用掛圖或投影片來創(chuàng)設情境,而知識的引入有時顯得生硬而蒼白。而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可以創(chuàng)設出生動而又貼切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的發(fā)揮,使課堂教學從一開始就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主動接受了知識的引入。
在講解常用機構時,每次講一個機構時可以用該機構的多媒體導入,讓學生首先通過有動感、形象逼真的動畫實物接受最初的信息,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一種渴望掌握的欲望。這種方式能給學生以鮮明的感性認識,學生對機構的認識也變的更加容易。例如,講“凸輪機構”時,我首先以凸輪機構的動畫引入,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東西,然后邊演示邊講解。隨著機構的演示,學生的多種感觀被調動起來,有了一種自己動手的欲望,課間便可以指導學生來操作,并對課堂知識進行討論。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是活波、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在加上圖文并茂的效果,讓學生可以很生動的、直觀的看到現(xiàn)象,還可以把一成不變的教學過程轉變?yōu)橐粋€活波生動的教學場景,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在學習上的興趣,調動了積極性。還可以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思路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在課堂上盡可能的消化掉學習上的難點和重點,從而提高了教學上的效果。
2 動畫模擬,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理解
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觀的運動圖像,又能隨著圖像的展示作簡要的說明。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變得主動,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講解齒輪的嚙合原理時,如果僅僅通過板書畫出嚙合原理圖,講解分析效果不佳,我們可以通過錄像或制作多媒體課件,直觀、立體、生動的演示其嚙合過程,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多媒體課件教學主要應用于機械的運動原理、特性分析、設計原理等內容抽象并且難用語言表達的部分。例如: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四桿機構類型及應用、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圖解法設計凸輪機構反轉法原理、齒輪機構、軸的類型及結構設計、滾動軸承類型及結構、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等。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動畫演示,加上教師的詳細講解,使學生對一些抽象、模糊的機械運動、工作原理、內部結構有更清晰的感性認識,接受起來比較容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授用圖解法設計凸輪輪廓時,將凸輪機構運動時各構件的運動情況及凸輪機構經(jīng)過反轉法原理處理后各構件的運動情況用Flash動畫分別演示出來,然后對照分析,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運動的異同,進而得出結論。由于將書本上靜態(tài)的概念變成生動、形象、直觀的動態(tài)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觀察力,促進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因此提高了教學效果。
3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
教學中采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顯示所學內容,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挈領、融會貫通,系統(tǒng)掌握有關知識效果。如在講解齒輪輪系時,講到輪系的傳動比的變化,教師可以讓學生看段司機開車的視頻,然后向學生提問:坐公交時經(jīng)常可以看到司機師傅用右手撥動右側的撥桿,為什么隨著撥桿位置的變化,汽車行駛的速度會時快時慢?然后讓學生討論,因為學生對汽車的興趣一般較大,所以討論會比較激烈。最后讓學生說出討論的結果,教師再告訴學生,司機撥動撥桿是在調整汽車變速箱里齒輪輪系中的齒輪位置,從而改變輪系的傳動比,從而改變汽車行駛的速度。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課堂上的氣氛就被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大不少,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去學習知識。
4 分層練習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會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層次區(qū)別讓學生解答。可是在做練習、布置作業(yè)時,卻很難按學生的層次區(qū)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有效幫助,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資源。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題。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設計練習時,應注意資源的重組和整合,由易至難地編排練習。
5 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及時的反饋、矯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當中能夠及時有效地的進行矯正和反饋。計算機中的交互性能還可以提供很多的反饋信息,比如各種豐富多彩、容量大、反應快、生動活潑的反饋信息。教學效果一般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學生測驗和批改作業(yè)才能了解清楚,學生反饋的信息就比較的滯后,計算機就可以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做到及時地反饋,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滿足了學生對自己學習效果進行了解的心愿;另一方面教師要時刻的掌握學生的反饋信息,這樣才可以對教學策略進行下一步時更加主動。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時,能夠有效地進行當堂反饋,及時補救的策略,不讓錯誤進入到下一堂課,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計算測試功能可以對當堂課的知識進行全班的達標檢測。并且可以按照順序選擇答案和檢測題。要及時補救和糾正錯誤,不讓錯誤在腦海里留到明天。同時老師還要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還可以對差生進行有利的補救措施,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及時的獲得學生掌握的程度以及實現(xiàn)形成性檢測,出現(xiàn)問題當堂鞏固和矯正,還可以消除在學習中學生累積性的誤差。
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可以及時的誘導和掌握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以及在思維上的契機等方面,使傳統(tǒng)的書本課堂得到了極大地擴展,使學生們受到豐富的教學資源的教育和影響,為學生在個性發(fā)展上得到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