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霞 楊梨容
摘 要:“有教無類”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溫孔子的“有教無類”對現(xiàn)代教育有重要啟示,踐行“有教無類”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有利于實現(xiàn)大眾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關鍵詞: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素質教育;現(xiàn)代啟益
一、“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內涵
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由于論語是語錄體,容易使人產生不同的詮釋,因此對“有教無類”的解釋,自古至今一直有歧義。歸結前人關于“有教無類”的詮釋,關于“教”字,古今同義。而對于“類”字則說法不一,一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解釋是將“類”解釋為“種類”,但對于如何來劃分這一“種類”卻存在很多不同的看法。
何晏認為“有教無類”的“類”是根據(jù)貴賤分類的,即“言人所在見教,無有貴賤種類也”。而朱熹卻把“類”歸為人善惡的不同種類,他在《論語集注》中說:“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息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于善,而不當復論其類惡矣?!边@兩種觀點在孔子招收的弟子中均有所體現(xiàn)。據(jù)《史記·仲尼列傳》的記載,孔子是不看重學生的出身和等級的,來者不拒??鬃拥膶W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很復雜,只有少數(shù)是貴族子弟(如南宮敬叔,司馬牛)和商人子弟(如“結駟連騎,家累千金”的子貢),大多數(shù)是平民(如顏回、曾參、子路等)。子路是“汴之野人”,冉雍是“賤人之子”;公伯寮曾犯過不忠于師門的錯誤,即“公伯寮愬子路與季孫”,孔子均收之為徒。由此看來,“有教無類”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分貴賤、出身、等級、善惡,只要愿意接受教育的,都要加以教育。
孔子招收學生是不分智愚的,學生的智能水平、學習態(tài)度都不盡相同。如顏回、子貢的接受能力較強;像高柴,曾參的智力卻較差,但經過孔子的教誨,最終成為高才生。同時,孔子招收學生的年齡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幾歲,也有比孔子小幾十歲的?!邦悺边€可以解釋為“族類”,從孔子招收的弟子來看,地域上不僅僅限于招收本國(魯國)之人,還有來自齊、秦、吳、楚等廣大地區(qū)的。
綜上所述,“有教無類”應該指有求教的,無論家庭出身、貴賤尊卑、善惡、智愚、年齡、種族等差異,都應該加以教育,不區(qū)別對待。孔子的“有教無類”突破了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官學樊籬,使教育對象有了一定的普及性,一定程度實現(xiàn)了教育的平民化,體現(xiàn)了歷史的進步性。“有教無類”的主張和實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教育壟斷局面,使古代教育制度發(fā)生了重大變革,擴大了教育對象,促進了“文化下移”,推動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馮友蘭認為,“如此大招學生,不問身家,凡繳學費者即收,一律教之以種種功課,教讀各種名貴典籍,此實一大解放也?!?/p>
二、“有教無類”的現(xiàn)代啟示
1. “有教無類”利于實現(xiàn)教育公平
“孔子的‘有教無類主張,擴大了教育對象,使‘學在官府變?yōu)椤畬W在四夷,不僅及于華夏平民,還讓邊遠地區(qū)的夷狄各族也享有教育權利?!笨鬃邮胀剑粏栯A級出身和貧富貴賤,沒有貴族和平民的分野。這樣的教育,打開了一條“學而優(yōu)則仕”的通道。
“教育公平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包括教育權利、就學機會、學業(yè)成就機會均等?!睖丶覍毧偫碓?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碑敶袊铝τ诮ㄔO和諧社會,必然要求教育充分體現(xiàn)教育公平原則,以回應孔子“有教無類”的呼聲。
在現(xiàn)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教育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最突出的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城鄉(xiāng)學生受教育的質量差別懸殊”。相對于城市學生來說,農村學生受教育的質量很低,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辦學條件嚴重滯后。第二,農村教師總體素質不高。第三,農村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這也是教育不公的又一表現(xiàn)。
2. “有教無類”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
從孔子的教育實踐來看,孔子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了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掘其潛能,使每位學生成才。
在當代教育中,素質教育并沒有真正得以落實,當今的素質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育評價的單一化、教育沒有注重人的個性發(fā)展等?!盁o類”教育不分聰資愚鈍,都應加以教育。而在今天的教育中,一些教師把學習成績當做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缺乏公平的原則,輕視學習差的學生。教師與學習差的學生缺乏溝通和交流,缺乏對學習差的學生的了解以及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這與“無類”教育是不相符合的。教師應該采取多元的評價機制來評價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每位學生的聰明才智。
3. “有教無類”利于實現(xiàn)大眾教育,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全體國民素質提高靠的就是教育,一個國家要高度重視并發(fā)展面向大眾的教育。所以要求教育要實現(xiàn)平民化,“有教無類”就是平民教育的最初探索。平民教育是現(xiàn)代發(fā)展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們應進行“無類”教育,以實現(xiàn)和諧社會。
大眾教育問題已成為教育的又一問題。目前,大眾教育在實現(xiàn)過程中面臨如下問題:第一,弱勢群體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突出。“弱勢群體就是指在生活物質條件方面、權利和權力方面、發(fā)展機會等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的群體。一般是指貧困農民、進城農民工以及下崗職工這三類人群?!币雽崿F(xiàn)“無類”教育,保障弱勢群體子女的義務教育權利是首要任務。第二,留守兒童的教育面臨困難?!盁o類”教育要求做到教育公平,留守兒童是缺少“愛”的人群,“愛”的不公平就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這也導致留守兒童形成極度叛逆的性格,學習成績跟不上。“據(jù)統(tǒng)計,近幾年農村學生輟學率、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輟學率上升,據(jù)官方公布的數(shù)字已達到5.47%,有的地方農村輟學率高達10%以上,農村文盲所占比例也相當高?!彼越處煈o予留守兒童更多的“愛”,以真正的實現(xiàn)“無類”教育。
參考文獻:
[1]何晏.論語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0.
[2]白明鳳.孔子“有教無類”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啟示[J].教育探
索,2001(1).
[3]施旭東,張?zhí)K.孔子“有教無類”主張對當代教育的啟示[J].昆
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08(3).
[4]陳貞蘭,馮文全.孔子有教無類思想及其對和諧教育的啟示[J].現(xiàn)
代科學教育,2007(6).
(1.綿陽師范學院法學與社會學院;2.綿陽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