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
【摘要】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視的技能. 重視數學閱讀,提高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根據數學的抽象性,數學閱讀的邏輯性、精確性,可以從重視教科書的閱讀、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把握好數學閱讀的特征、利用好“閱讀理解”題等幾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閱讀能力;閱讀意義;閱讀特性;閱讀策略
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習數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視的技能. 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診斷研究表明,學生的“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指標. 數學語言發(fā)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量少. 教學實踐也表明,數學語言發(fā)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時常常發(fā)生困難和錯誤. 因此,在數學教學過多關注解題訓練的同時,重新審視一下對學生數學閱讀理解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的.
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tǒng),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意義,其獨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學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數學既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也是一種語言. 數學語言的特點又決決定了數學閱讀的特殊性.
數學的抽象性決定了數學語言的邏輯性. 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必須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理解每個術語和符號的意義,并能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最后達到對材料本身的理解,形成知識結構,這中間用到的邏輯推理思維特別多.
數學的精確性要求數學閱讀必須要精讀. 每個數學觀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數學中的結論對錯分明,當一名學生試圖閱讀、理解一段數學材料或一個概念、定理或證明過程時,他必須了解其中出現的每一個數學術語和每個數學符號的精確含義.
在閱讀的過程中恰當運用聯想可使閱讀效果事半功倍. 如讀到“直角三角形”,可聯想到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如讀到“等腰三角形”可聯想到三線合一,等邊對等角等.
我國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將閱讀理解題納入教材內容. 如何使學生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是我們每位教師都應探討的課題.
1. 重視教科書的閱讀
教材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重要的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課本進行的,學生的讀書過程,就是數學概念、規(guī)律逐漸形成、理解、記憶和掌握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充滿了感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它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初中學生處于心里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注意力不夠持久,獨立思考能力差,興趣易于轉移,遇到疑難問題經常走過場不會深入探究. 為了指導學生閱讀,需要指出閱讀的范圍、內容、目的,弄清“是什么”,“怎么樣”,“學什么”,并在老師指導下解決問題,發(fā)現新的問題. 同時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予以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教師指導時,力爭做到徹底解剖,從教材中挖掘它們豐富的內涵,對關鍵字眼要特別點出,使學生習慣于認真仔細閱讀. 小結時要求學生在讀書的基礎上用簡明的語言或表格就某一內容進行概括. 這樣長期從讀書方面進行誘導和強化訓練,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步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2. 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也是指導學生更有效進行數學閱讀的重要一環(huán). 閱讀方法一般有“略讀”、“精讀”、“深讀”, “略讀”是了解數學概念,明確公式、定理、法則的條件、結論,是一種比較粗糙的、不很精確的、低水平的讀;“精讀”是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和規(guī)律,達到對有關概念和原理的精確而清晰的認識;“深讀”則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程度. 這三種閱讀方法適合于不同類型的數學內容,也適宜于不同類型的學生.
3. 把握好數學閱讀的特征
數學閱讀有不同于一般的閱讀的特殊性,因為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故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學生不能夠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整理、概括,就達不到閱讀的效果. 數學閱讀的內容包括數學符號、數學術語、數學圖表等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言簡意賅,每一個符號都有特定的含義. 數學閱讀的對象是通過邏輯推理來證明對象內部規(guī)律的真實性,并以精密的數學語言進行描述的科學. 要順利進行數學閱讀,需要牢固掌握數學概念、定理的內容,同時注意挖掘數學符號、圖表的意義,以積極的邏輯思維為基礎和紐帶弄清知識的生成過程.
4. 利用好“閱讀理解”題
近年來,各地的中考試題中出現閱讀理解題,它一出現就引起了普遍的關注,并迅速成為中考熱點. 閱讀理解題題型來自課外,而涉及的內容與思想方法卻源于教材,源于教學. 閱讀理解題考查的是學生對過程的觀察、發(fā)現、分析和歸納,運用理行教材進行閱讀理解教學需從過程上著手. (1)在例題、習題教學中,重視對解題過程的教學讓學生在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采?。洪喿x習題、弄清題意——閱讀解法、暢談體會——得出結論、歸納小結. 在習題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探求思路上. (2)在公式、法則、性質的推導過程中,重視從特殊到一般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去觀察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讓學生去觀察比較,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讓學生參加公式、法則、性質的推導,這樣學生閱讀、觀察,探索的能力必然會提高.
學生學習數學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逐步完善. 未來的科學越來越數學化,社會越來越數學化,將來要想讀懂“自然界這本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偉大的書”,沒有良好的數學閱讀基本功是不行的,數學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培養(yǎng)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