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樹財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但在新課改的閱讀教學實踐中,不時出現(xiàn)的學生被參與,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與思考。
1.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重構(gòu)、整合與拓展意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內(nèi)容被參與
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不少的閱讀教學課,教與學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位,即教師所教的不是學生想學的,學生想學的教師又沒教或者沒花心思去教。原因何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教師忽略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根據(jù)學生學習需求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重構(gòu)、整合與拓展的意識,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始終停留在教教材的層面,按部就班地把教材上的內(nèi)容依次傳授給學生,毫無創(chuàng)新意識。而這些內(nèi)容,學生預習時學了,課堂上還得學習,除了預習時沒弄懂的能讓他們提起一點興趣之外,其他的恐怕沒什么興趣了。既然學生在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上是被動的,他們參與課堂的熱情自然有限。這也是一些課堂沉悶而無生氣的原因。
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心中必須明確,教材內(nèi)容不等于教學內(nèi)容,要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師在設計每一堂閱讀教學課的內(nèi)容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學習興趣,要善于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重構(gòu)、整合與拓展。這樣,課堂才能牢牢吸引住學生,學生也才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2.無選擇地使用多媒體,無品鑒地自我表演,學生學習方式被參與
曾聽過一節(jié)年輕教師的語文課,教學內(nèi)容是《失街亭》。教師在導入、解題、作者作品介紹之后,就給學生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關于失街亭的視頻片段。整個視頻放下來花去近27分鐘。視頻放完了,也就下課了。課后,與這個老師交流,問他下一節(jié)課怎么安排?他說讓學生來改編課本劇,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聽后,我在想,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否真正讓學生參與了課堂?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是學生學習的有效方式?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并非個案?,F(xiàn)在,不少閱讀教學課,多媒體使用已成泛濫之勢。一些教師不考慮教學內(nèi)容,動不動就聲光電齊上陣,表演對白一起來。一些教師教學古詩文,動不動就播放名家的朗誦錄音,插入富有意境的圖片。有些教師在教學《雷雨》《茶館》《邊城》《林黛玉進賈府》等課文時,往往不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課文細節(jié)及人物形象的品鑒上,而是讓學生整堂課觀看相關的影視資料,或?qū)⑦@些課文改編成劇本分角色表演。表面上看,學生是參與了課堂,課堂也算是熱鬧了,可這樣的閱讀教學課能算是語文課嗎?這樣的語文課有語文味嗎?這樣的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能有多大幫助?
其實,對于閱讀教學中一篇篇需要透過文字去想象、體味與感悟的課文,多媒體、學生自我表演等教學手段的教學效果有限。它們只能作為閱讀教學的輔助手段。使用時,一定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的特有方式而有所選擇。只有這樣,閱讀教學才不至于成了娛樂和表演,學生的課堂參與也才是積極有效的。這樣的課,也才能真正上出語文味來。
3.無目的的“滿堂問”,學生思維被參與
《文匯報》上曾刊登過一篇名為《“滿堂灌”緣何成了“滿堂問”?》的文章。作者提到:在一次隨堂聽課中,他細心地做了一個統(tǒng)計,一位任課教師在40分鐘里竟然向?qū)W生提了110個問題?。ā段膮R報》2008年11月3日第2版)
作者傅海洋是一位數(shù)學特級教師,文中說的可能不是語文課。但“滿堂問”在如今的語文課尤其是閱讀教學課中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筆者曾聽過一節(jié)市級語文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阿Q正傳》。授課教師課上問了80多個問題,其中有70多個問題都是不用怎么思考就能回答的。表面看是熱鬧,學生也似乎是全部參與了課堂,但絕大多數(shù)問題沒有什么價值,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沒有多大意義。因此,學生的思維只能停留在表層,學生在課堂上其實也就沒學到什么。
公開課都這樣,平時的常態(tài)課情況可能會更嚴重。一些老師在閱讀教學時常采用簡單的師問生答,牢牢地將學生拽在手中。學生則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乏自主提問與思考的機會。這種無目的的碎問碎答表面上看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師生互動,讓學生參與課堂,其實是剝奪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機會和權(quán)力。試想,在40分鐘的課堂里,學生要回答80多個問題,從教師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完畢,平均每一問題只有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學生能思考出什么來?學生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學生的思維過程如何延展?思維的過程都沒了,學生還能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嗎?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痹谡Z文課上,學生發(fā)現(xiàn)和生成問題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他們主動感受形象、體味語言的過程。閱讀教學,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目的性。問題的設置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目標。所提問題要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4.忽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學生閱讀個性被參與
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倡導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弊钚骂C布的《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與鑒賞”模塊的教學目標也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閱讀教學,學生的參與一定是學生閱讀個性的參與。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教師未能領會這一理念的實質(zhì),使閱讀教學走向了兩個極端:一是忽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用教參的答案固定教學的方向,限制了學生的自由。二是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充斥課堂。這種做法是新課改后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教師動不動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表面上看課堂熱熱鬧鬧,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可在討論合作的背后有多少是學生自己的閱讀思考和個性閱讀體驗呢?這種做法以群體閱讀代替?zhèn)€性閱讀,實質(zhì)上也是對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忽視。
閱讀教學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學生個性。教師一定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思考與感受的空間,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和理解。這樣,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尊重,學生的良好個性才能得到培養(yǎng)。
沒有學生參與的閱讀教學課是毫無生氣的、無效的語文課。學生被參與的閱讀教學課同樣也是無效的語文課。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閱讀教學一定要謹防學生的被參與,切實讓學生參與課堂,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作者單位:成都市成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