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小媛
(河北省清河縣中心醫(yī)院口腔科,河北清河054800)
老年口腔患者1 000例修復情況的常見問題與分析
闖小媛
(河北省清河縣中心醫(yī)院口腔科,河北清河054800)
牙制備,口腔修復;義齒;老年人
口腔疾病常影響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多數(shù)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損或缺失,也就是說牙列缺損或缺失是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口腔疾患之一。為了維持正常的咀嚼、語言交流等功能,保證生活質(zhì)量,需要及時對有口腔疾患的老年人進行口腔修復[1]。但老年人的口腔疾患并非單一存在,口腔情況比較復雜,再加上老年人口腔疾患常與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并存,因此給口腔修復帶來一定的難度。本文對1 000例曾在我院口腔科行口腔修復治療的老年患者臨床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旨在為老年人口腔修復治療與預防保健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1年1月—2011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行口腔修復治療的1 000例老年患者,男性397例,女性603例;年齡60~84歲,平均68歲。
1.2 方法:進行口腔修復前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認真的口腔檢查,拍攝全口曲面段層或局部牙片,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患者在治療前后均拍攝關節(jié)側位片。修復前對口腔疾患進行治療,根據(jù)情況拔除松動的牙齒或者殘根殘冠,對牙髓病、齲齒、牙周病進行治療等。同時認真錄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牙齒的缺失與殘留、顳下頜關節(jié)、咬牙合關系,以及有無食物嵌塞等情況。并分別對活動義齒與固定義齒修復載牙3周、3個月及>6個月進行咀嚼效率測定比較。咀嚼效率測定方法,稱取5Gq去皮炒干花生米,囑患者咀嚼30s不吞咽,收集口內(nèi)及義齒表面咀嚼物,多次漱口及沖洗義齒,將所有咀嚼物及沖洗物全部收于盛器內(nèi)并漱凈口內(nèi)咀嚼物殘渣,用水將吐出的咀嚼物稀釋到1 000mL,經(jīng)充分攪拌1min,靜止2min以后,采樣吸取量筒中上1/3懸液于比色器中,以蒸餾水作對照。應用721型分光光度儀,590nm波長下測量戴用活動義齒與固定義齒的咀嚼效率隨戴牙時間的變化。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2種修復方法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口腔修復情況:1 000例患者中活動義齒修復793例(79.2%),共缺失牙齒7 489顆,平均每例缺9.4顆。固定義齒修復207例(20.7%)。
2.2 義齒修復情況:793例活動義齒修復中,全口義齒36例,上半口義齒57例,下半口義齒31例,部分牙齒缺失669例。207例固定義齒修復中,男性135例,女性72例;共修復牙單位214個,其中,男性153個牙單位,女性61個牙單位。
2.3 咬牙合接觸關系情況:1 000例中,上下頜骨間無咬牙合接觸關系124例,在義齒修復過程中咬牙合抬高121例,上下牙列間有咬牙合關系同時修復時也按原咬牙合關系修復459例。
2.4 食物嵌塞情況:僅有食物嵌塞或缺牙伴食物嵌塞者共392例占39.2%。其中,男性192例占19.2%,女性200例占20.0%。
2.5 咀嚼效率情況比較:戴牙3個月和>6個月固定義齒比活動義齒咀嚼效率高,見表1。
表1 2種義齒修復方法咀嚼效率比較(±s)
表1 2種義齒修復方法咀嚼效率比較(±s)
*P<0.05與活動牙齒比較(t檢驗)
義齒修復方法例數(shù)戴牙時間3周3個月>6個月活動牙齒79361.4±12.962.4±7.864.4±7.1固定牙齒20751.8±7.973.6±13.1*75.0±12.0*
3.1 老年人口腔疾患的特點:老年人口腔的各組織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fā)生退變,表現(xiàn)為牙齒磨損增多,黏膜及牙齦變薄萎縮,由于牙列缺損及牙齒缺失,導致口內(nèi)有大量殘根殘冠,余牙因超負荷使用磨損過度,牙齒易折斷。臨床表現(xiàn)為,①頜曲線異常。老年人牙列缺失后,余留牙傾斜移位對頜牙伸長,加上不良咀嚼習慣,均可造成牙列的縱頜曲線與橫頜曲線異常,引起牙周疾病及咀嚼肌功能紊亂,導致關節(jié)區(qū)壓痛、張口受限等癥狀。②咬牙合垂直距離降低。老年人因牙齒重度磨損,雙側后牙游離端缺失,上、下頜交錯缺牙,致使正中咬牙合缺乏有效支持,加上缺牙未及時修復等原因,導致咬牙合垂直距離明顯降低,造成患者咀嚼無力,咬牙合時易咬腮、咬舌、咬牙齦[2]。
3.2 修復方法
3.2.1 治療模式:制定修復治療計劃時,修復體的設計制作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特點,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口腔疾病、身體狀況、家庭條件,義齒的使用效果如何,以及患者是否能主動配合。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修復方案,嚴格按照計劃拔牙或者補治后進行修復治療,以盡快恢復咬牙合功能。
3.2.2 口腔修復前的準備: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機體恢復能力及對疼痛的耐受力較差,口腔狀況也因身體素質(zhì)下降而易發(fā)各種復雜疾病。導致老年患者口腔疾病的病因較多,在修復前要做一個系統(tǒng)性口腔檢查,處理急性癥狀,保證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拆除不良修復體,治療和控制齲病、牙周病和口腔黏膜病。主要包括余留牙的保留與拔除,不良修復體處理,拔牙創(chuàng)面的愈合,牙周炎、牙齦炎等多種牙周疾病的治療。修復前黏膜組織準備,修復前骨組織準備,修復前正畸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系統(tǒng)病史、口腔疾病,根據(jù)患者的自身條件及意愿,制定一個醫(yī)患雙方都接受的方案。
3.2.3 口腔修復方法的選擇:活動義齒修復是當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復治療的第一選擇?;顒恿x齒修復治療的種類多,包括各種可摘局部義齒、全口或半口義齒、各種防嵌器以及贗復體等。
可摘局部義齒價格低,但機械性能差,戴用不舒適,也不利于口腔衛(wèi)生,優(yōu)點是易于修改,有利于患者適應將來的全口義齒。固定義齒體積小、無異物感、舒適、不妨礙語言交流,患者不需要取戴,因此缺牙較少、缺牙間隙小、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可以考慮安裝固定義齒。選擇修復方法時,口腔醫(yī)師應綜合考慮患者的全身健康情況、缺牙部位、咬牙合關系、牙齦情況等多種因素。
3.3 咀嚼效率:機體在一定時間內(nèi),對一定食物咀細的程度,稱為咀嚼效率。本文分別將活動義齒修復后戴牙3周、3個月及>6個月咀嚼效果與固定義齒比較。
結果表明,固定義齒3個月和>6個月比活動義齒咀嚼效率高,但老年人缺牙多,固定義齒類適用范圍窄?;顒恿x齒類應用老年人群范圍廣泛,方便。
3.4 治療
3.4.1 頜曲線異常:大多數(shù)顳下頜關節(jié)與咀嚼肌功能紊亂的患者都存在正中咬牙合位的不穩(wěn)定或雙側顳下頜關節(jié)的不對稱。頜曲線異常主要是造成義齒修復后不易達到咬牙合平衡,因此必須進行修復前的咬牙合調(diào)磨,然后通過義齒修復進一步解除咬牙合創(chuàng)傷,恢復正中咬牙合位的穩(wěn)定性和顳下頜關節(jié)的對稱性。穩(wěn)定的咬牙合關系也是恢復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的基礎[3]。
3.4.2 食物嵌塞: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牙齦退縮、牙周病松牙、牙體缺損、牙列不齊、咬牙合關系異常、牙合面重度磨損,以及不良修復體等,常常造成牙間隙增寬,以致牙間食物嵌塞。不僅影響牙周支持組織的健康,引起牙齦更加退縮、牙槽骨吸收,而且妨礙正常進食,給患者帶來痛苦和不安。醫(yī)師在用調(diào)頜、嵌體充填及全冠修復體修復缺牙的同時,可針對病因綜合治療常能取得較好療效[4]。對有食物嵌塞部位的防嵌設計,縱型可采用牙體充填術解決。多個牙間隙嵌塞時,可采用鑄造支架防嵌器或頜墊的方法。前牙及前磨牙牙齦萎縮并伴有楔形缺損時,可用光敏樹脂同時修復楔形缺損和部分鄰接點下方的三角間隙。后牙可酌情使用牙齒連續(xù)卡環(huán)加頰側牙間三角固位體、牙周夾板[5]。
3.4.3 咬牙合垂直距離過低:老年人常因牙齒重度磨損,雙側后牙游離端缺失,上下頜交錯缺牙致使正中咬牙合支持喪失,以及牙槽骨重度萎縮和不良修復等原因,導致咬牙合垂直距離明顯降低。在解除病因的情況下,盡快在患者的適應范圍內(nèi)恢復合理的咬牙合垂直距離。若缺牙較多、余牙較少,或是失去了原有的咬牙合垂直距離,可適當抬高咬牙合;若為個別缺牙,又無關節(jié)癥狀及重度磨損所致的牙本質(zhì)過敏和多數(shù)牙食物嵌塞等癥狀,可不抬高咬牙合;若余牙較多,并伴有上述癥狀者,可考慮抬高咬牙合。由于老年人很難適應咬牙合抬高,必要時可先使用過渡義齒,待咬牙合垂直距離調(diào)整合適后更換最終義齒。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都有其特殊性,要想口腔修復獲得最好的效果,口腔醫(yī)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系統(tǒng)知識和嫻熟的專業(yè)技能,而且要在整個修復過程中做到全身與局部的相互兼顧、治療與護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與防病的相互結合,不斷改善老年人口腔疾病修復治療條件,總結臨床經(jīng)驗,提高治療水平,提高老年患者對口腔修復治療的滿意率。
3.4.4 預防和治療義齒性口炎及口干綜合征:在可摘局部義齒中,混合支持式義齒發(fā)病較低,且病變程度與基托的適應性、咬牙合的均衡受力有關。在義齒的修復中,應采取措施,確?;械墓涛恍浴⒎€(wěn)定性,確保義齒在各種頜位下均衡受力,以盡量減小義齒對覆蓋組織所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對于組織適合性差的義齒、戴用時間較久的義齒應及時重新制作。應注意口腔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普遍較差,而且口腔黏膜的厚度隨年齡增加而變薄、干燥、萎縮、彈性差,唾液腺功能減退,導致唾液量少而黏稠,食物殘渣易黏著在口腔黏膜與義齒之間,義齒縫隙之間,不易自潔,同時唾液由酸性轉為堿性,這些都有利于念珠菌的增殖與對口腔黏膜的侵襲??趦?nèi)的義齒阻礙了舌的自潔作用及流動的唾液所攜帶的抗菌物質(zhì),使細菌易于沉積在義齒的表面及黏膜上。為此,配戴義齒的患者應注意口腔衛(wèi)生,對齒應進行定時、定期清洗。針對義齒鑲配者,為提高其口腔衛(wèi)生水平和健康狀況,預防義齒性口炎等病癥,必須定時定期做專業(yè)的義齒護理。
總之,老年人牙列缺損或缺失獲得良好的修復效果,口腔醫(yī)生不僅必須具備良好的系統(tǒng)知識與專業(yè)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問題的關鍵。在整個修復過程中應注意做到全身與局部的相互兼顧,治療與護理的相互配合,治病與防病的相互結合,以期通過口腔醫(yī)技人員的努力,給老年患者帶來更多的晚年幸福。
[1]劉洪臣.老年口腔醫(yī)學[J].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642-647.
[2]張煜,朱琳.軍隊老年療養(yǎng)干部口腔修復健康調(diào)查[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19(5):517,543.
[3]周嵩琳,柳海,張小良,等.重新修復42件全口義齒修復體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5(6):35-36.
[4]楊敏,李茹.老年人食物嵌塞307例調(diào)查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72-73.
[5]張春來.598例老年口腔修復問題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3):145-146.
(本文編輯:劉斯靜)
R787
B
1007-3205(2012)05-0611-03
2011-09-08;
2011-12-19
闖小媛(1966-),女,黑龍江伊春人,河北省清河縣中心醫(yī)院主治醫(yī)師,從事口腔疾病診治研究。
10.3969/j.issn.1007-3205.2012.0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