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澍晨
9月初,廣東省精子庫告急,計生委負責人呼吁大家捐精。在錯愕與戲謔中,人們發(fā)現(xiàn),“缺精”是一個全國性的大問題。中信湘雅醫(yī)院也不例外,雖然早在1981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家精子庫。這家醫(yī)院的故事,反映了中國精子的30年焦慮。
買房不能靠捐精
中信湘雅醫(yī)院的捐精者多為大學生。“大學生年輕、身體好,而且能考上大學說明智商到了一定水平,一般來說他們生活也相對簡單,有性病的概率小些?!痹撛壕訋熘魅巍⒅心洗髮W生殖與干細胞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朱文兵說。此外,完成捐精全部過程需要往來十幾次、大半年時間,而學生的時間比較寬裕。
捐獻者第一次來,需要先填個人信息表,與專門接待的醫(yī)生交流幾次,簽知情同意書,確認其對后代無權利無責任,捐精者與受孕方及后代互相不會知道身份;然后開始體檢,項目包括精子質量、染色體、地中海貧血、蠶豆病、淋病、艾滋病、衣原體、乙肝、丙肝、肝功能等。通過者需要在精子庫儀器上留下指紋記錄,一個人一生只能捐一次精。不過這“捐一次”的意思是:需要進十次采精室,每次一般間隔3~5天,完成整個捐獻過程一般需要3~6個月。采精室有一張床,墻上掛著兩幅性感但不完全裸露的女性圖片,提供消毒設施和一個儲存管。取得精液后,工作人員向其中加入保護劑,混溶后放入儀器逐漸降溫,最后儲存到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半年后取出檢查HIV抗體,“沒問題的話就放進儲存室,可以直接提供給醫(yī)療機構了?!?/p>
80年代初,捐精者取一次精可得50元,至少需要取20次?,F(xiàn)在技術進步了,取精次數減少到10到20次,每次平均得補償350元,全部下來有3000至6000元。于是,高房價下的網友們開始討論一道計算題:全國各地湊足購房(100平米)首付需要的捐精次數,廣州138次,杭州100次,北京則需要208次……
“任何時候都只是合理補償,不能讓錢成為捐獻者的原始動機。網上說捐多少次就能買房都不可能。”副院長范立青說。即使不考慮一個人一生只能捐一次的限制,假設半年捐一次,在北京需要捐100年;即使100年后還捐得動,那時候的房價估計又得再等100年。
所以,別想房子了,捐精是慈善行為。
精子映射社會病
1981年,盧光琇在湖南醫(yī)學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人類精子庫。1983年,范立青畢業(yè)來到研究組工作。當時,使用該庫冷凍精子人工授精的第一名嬰兒已誕生。那時工作人員有四五個,每人都有招募捐精者的任務。招募工作只能一個個私下做,對象主要是醫(yī)生和醫(yī)學院校老師。
“大家一般都覺得(捐精)好‘丑,是隱私。有個老師說他討飯也不做這個?!狈读⑶嗪屯聜冎荒芤槐楸榈刂v,愛心、慈善、本質與獻血相同,光榮意義甚至大于獻血,因為可以拯救別的家庭……
他勸說成功的第一個人是他的朋友,也是個醫(yī)生。對方最初也很抗拒,后來扛不住勸說,到生殖中心也看到太多不育夫婦的痛苦,最終決定捐了。
80年代初,往往一年只能征到二三十個捐精者,體檢標準是“只要健康就可以”,通過率一般是50%左右?,F(xiàn)在每年有幾千人捐精,由于衛(wèi)生部在2001年出臺了嚴格的體檢標準,通過各種篩查的人比例大大下降。此外,多項研究表明,全球男性精子質量近年一直在下降,中信湘雅醫(yī)院的病人也比當年多了很多。
2008年,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生熊勉在寫作碩士論文過程中,對捐精者做了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動機依次是:檢驗自己的生育能力、有捐精補貼、幫助不育夫婦、身邊有朋友是捐精者、好奇……如今,網上有不少年輕人表示,看到流行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為買路由器去捐精的情節(jié),從而對這一行為產生了興趣。
20多年的工作中,范立青見過更特別的捐精者?!?0年代有一個供精者,專門從蘭州坐了三天三夜車來長沙。開始也說是為獻愛心,后來對我們講了真實目的:妻子生了個女兒,因為計劃生育不能再生,他來捐精是為生兒子。這人不要求跟捐精后代相認,只是希望,如果他捐的精子生出了兒子就告訴他一聲,這樣他就滿足了。因為這種理由來的,我們都謝絕了。”
最近,范立青的同事還接待了一個特殊的大學生捐精者:他壓力太大想了結生命,但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傳承下去,有后代了才能放心去自殺。最終他也被拒絕了。
至于捐精者要求找到所捐精子產生的后代,或者捐精產生的后代希望找到生物學父親的情況,范立青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到。他面臨最多的要求是:用精夫婦希望能事先分離X和Y染色體,或者選擇男性胚胎植入子宮,以保證生的是男孩。當然這也不被允許。范立青說,分離X和Y染色體,沒這技術也不會去研究這技術,國家也不允許——非醫(yī)療需要選擇胚胎性別是被禁止的。
倫理無爭議?
“9月4日開始,可以在中央信息庫查到全國捐獻者信息,不能重復捐獻。這個信息庫是經過加密的,類似現(xiàn)在高鐵車票上印的身份證號,即使工作人員也不能看到捐獻者的個人身份信息?!敝煳谋f。
精子庫的運行遵守供、受、醫(yī)三方互盲原則,保護捐獻者的隱私,有嚴格的保密制度。精子庫和生殖中心必須分開設立,必須是獨立單位。為保護隱私,精子庫給生殖中心的精子只有編號沒有具體信息;生殖中心給精子庫的反饋,則只有求精者的編號以及是否懷孕、孩子是否健康。什么時候用哪份精子,沒人知道。
精子庫檔案管理系統(tǒng)有三個信息庫,一是供精者個人身份信息,20多名工作人員中,“只有兩個人有權力打開”;二是供精者代號和身高等主要身體情況,注明此人精子用了幾份,生出幾個孩子,是否健康;此外還有用精者資料庫,由用精醫(yī)院反饋得來,注明后代情況,使用者身份信息在其中也是用編號代替。
為防范近親結婚,衛(wèi)生部規(guī)定這些檔案永久保存,“也就是不少于70年。70年剛好是三代,而近親結婚也就是三代以內?!蓖瑫r跟受孕者簽訂了協(xié)議,其后代結婚,都需要經過免費檢查?!安贿^這個(檢查)做的很少,因為根據數學模型,人工受精產生的下一代婚配的概率很小?!狈读⑶嗾f。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的社區(qū),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后代結婚的幾率幾乎為零。
原本溫情的故事
“媽媽找小蝌蚪”,原本應是一個溫情的故事,但卻演變成一個充滿了社會焦慮的故事。
范立青記得,大約在1985、1986年,一些地方開始做人工授精,但十分隨意,沒有建制標準、管理流程,產生了不好的社會影響。“很多地下精子庫都不冷凍保存,直接用新鮮的。也不檢查身體、家系甚至HIV,甚至有時向院門口擦皮鞋的一招手:‘你!進來!”當時那些醫(yī)院精子的來源是非常隨意的,一些醫(yī)院甚至不對捐精者體檢,地下黑精子交易非常嚴重,甚至有媳婦接受公公或者小叔提供的精子懷孕這樣極端的倫理鬧劇。
為消除亂象,2001年,衛(wèi)生部簽署《人類精子庫管理辦法》,對精子庫的審批、精子采集與提供、處罰等作出規(guī)定。
但情況仍然不樂觀。
幾年前,范立青作為衛(wèi)生部專家之一,去調查重慶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附屬醫(yī)院精子庫,給其“掛上了黃牌”,限令整改,因為該庫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不做出庫記錄,將精子標本私下賣給醫(yī)院。被責令整改之后的數年內,盜賣仍在繼續(xù)。2009年,檢察機關指控該庫負責人和幾名工作人員盜賣上千份精子標本,甚至注冊了公司便于對外銷售,獲利200余萬,還涉及主管計生部門負責人受賄事件。最終,因“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倫理原則以及人類基因安全和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造成嚴重危害”,幾名涉案人員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朱文兵、盧光琇、范立青合作的一篇論文強調了精子庫的“防止商業(yè)化原則”:“精子庫的建立以優(yōu)生優(yōu)育、提高民族素質及生殖保險為主要任務,決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坏孟蛭传@得批準的生殖中心提供精液,也不得為獲利而降低精液質量,更不能與流通服務公司合作,把精子當做商品?!?/p>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