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逯自明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平頂山467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高發(fā)病率的致殘性疾病,早期診斷、早期規(guī)范化治療可減少骨關節(jié)破壞并改善預后。目前RA的診斷以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表現(xiàn)為主,血清學指標類風濕因子(RF)僅是診斷條件之一,且診斷的敏感性低、特異性差。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Anti-mutated citrullinated vimentin antibody,抗MCV抗體)對RA的診斷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1]。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們對63例RA患者血清抗MCV抗體水平進行了檢測,旨在探討其在RA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1.1 臨床資料 同期收治的63例RA患者(RA組),男22例,女41例;年齡19~77歲,平均46.8歲。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RA)1987年修訂的RA診斷標準。另選擇63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AD組),男18例、女45例,年齡16~69歲(平均42.5歲),其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22例、干燥綜合征15例、骨關節(jié)病13例、混合型結締組織病6例、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4例、血管炎3例。設63例我院體檢中心體檢健康者為對照組,男28例、女35例,年齡18~73歲(平均43.7歲)。三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血清抗MCV抗體、抗環(huán)瓜氨酸多肽(CCP)抗體與RF-IgM檢測 三組均抽取靜脈血3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密封并置于-80℃低溫冰箱保存?zhèn)溆?。用ELISA法定量檢測抗MCV抗體和抗CCP抗體(其中抗MCV抗體試劑盒由德國Orgentec公司提供,抗CCP抗體試劑盒由德國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標準品、質控品和標本均做復孔同時測定;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濁法測定RF-IgM,試劑和儀器均由德國Roche公司提供。結果判定:抗MCV抗體以>20 U/mL為陽性,抗CCP抗體以>15 U/mL為陽性,RF-IgM以>20 U/mL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用四格表計算抗MCV抗體、抗CCP抗體和RF-IgM診斷RA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及陰性預測值。
2.1 抗MCV抗體、抗CCP抗體與RF-IgM陽性率 RA組抗MCV抗體、抗CCP抗體與RF-IgM陽性率均顯著高于AD組和對照組(P均<0.01),見表1。
表1 三組抗MCV抗體、抗CCP抗體與RF-IgM陽性率(n=63,%)
2.2 抗MCV抗體、抗CCP抗體、RF-IgM診斷 RA的價值 抗MCV抗體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顯著高于RF-IgM(P均<0.05),其中敏感性顯著高于抗 CCP抗體(P <0.05),見表2。
表2 抗MCV抗體、抗CCP抗體與RF-IgM診斷RA的價值(%)
RA是最常見的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疾病之一,以關節(jié)滑膜慢性炎癥病變?yōu)橹饕憩F(xiàn),部分患者在發(fā)病2 a內即可出現(xiàn)不可逆轉的骨關節(jié)破壞而致關節(jié)畸形和喪失勞動力[2],因此RA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F(xiàn)行診斷標準(1987美國風濕病學會分類標準)中RF檢測是主要的實驗室指標。雖然RF與RA相關,但非RA的其他結締組織病及部分慢性感染性疾病、腫瘤,甚至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RF也會升高,故其診斷特異性不高。特別是不典型的早期RA,易造成漏診,錯過早期可逆的治療期。多年來不少學者致力于尋找一種RA特異的診斷指標,直到1994年由 Despres等[3]發(fā)現(xiàn)波形蛋白與RA有關。波形蛋白是一種重要的細胞骨架蛋白,由310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58 000 Da,屬中間纖維中的波形纖維蛋白類,在RA患者的滑液、滑膜細胞中亦可發(fā)現(xiàn)。波形蛋白在凋亡的巨噬細胞內被瓜氨酸化,此過程可改變蛋白結構并增加潛在的抗原決定簇(與RA相關的靶抗原瓜氨酸)。波形蛋白在凋亡細胞內分解后成為核周蛋白的聚集物,未及時清除時可致瓜氨酸波形蛋白持續(xù)存在,進而促進抗MCV抗體產生[4]??筂CV抗體作為瓜氨酸相關性自身抗體(ACPA)中新的一員,與抗CCP抗體在化學結構上具有相關性,兩者均有抗原決定簇瓜氨酸,其中CCP僅具有1~2個潛在的決定簇,而MCV共有四十多個可被瓜氨酸酸化的位點,即MCV比CCP具有更多的瓜氨酸抗原決定簇,故抗MCV抗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5]。
有研究表明,抗MCV抗體檢測對于RA的診斷是目前各種自身抗體中最有效的,優(yōu)于抗CCP抗體和RF-IgM等檢測,且抗MCV抗體與RA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病情發(fā)展有關,而抗CCP抗體和RFIgM則無此關聯(lián)性[6]。提示抗MCV抗體檢測對于RA的早期診斷、病情監(jiān)控及預后評價都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顯示,RA組抗MCV抗體、抗CCP抗體與RF-IgM陽性率均顯著高于AD組和對照組;抗MCV抗體診斷R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顯著高于RF-IgM,其中敏感性顯著高于抗 CCP抗體(P<0.05);抗MCV抗體診斷RA的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均略高于RF-IgM。此與張宏等[6]及陳鳳英等[7]報道基本相同。此結果表明與RF-IgM相比,抗MCV抗體在RA診斷準確性和預后判斷等方面占有一定優(yōu)勢;抗MCV抗體與抗CCP抗體相比特異性近似,但敏感性顯著增高,與陳霞[5]報道一致。故抗MCV抗體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抗CCP抗體診斷敏感度低的不足,適用于RA的篩查試驗。
綜上所述,抗MCV抗體對RA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且檢測方法簡便、快捷,可作為篩查和輔助診斷RA的重要指標。
[1] EI-Gabalawy HS,Wilkins JA.Anti-Sa antibodies:prognostic and pathogenetic significance to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es Ther,2004,6(2):96-98.
[2]邵耀明,倪芳穎,陳國千.類風濕關節(jié)炎實驗診斷指標的比較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0):1655.
[3]Despes N,Boire G,Lopez-Longo FJ,et al.The Sasystem:a novel antigen-antibody system specific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J].Rheumatol,1994,21(6):1027.
[4]馮蕊,李永哲,趙冠飛,等.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6,10(11):686-689.
[5]陳霞.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檢測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斷中的意義[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26(5):112-113.
[6]張宏,李向培,汪國生,等.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檢測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意義[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7):394-396.
[7]陳鳳英,劉曉麗,蔡軍.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診斷價值[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45(4):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