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靜 孫 彥
1.松江河林區(qū)醫(yī)院內科,吉林白山 134504;2.九臺市東湖衛(wèi)生院內科,吉林長春 130505
本次選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的80例患者,予以服用藥物替米沙坦與貝那普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探究兩種藥物對于治療高血壓和左心室肥厚的療效。
選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并依據超聲心動圖診斷為左心室肥厚共8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64~78歲,平均(67.4±7.6)歲,病程6~29年。排除患者為繼發(fā)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糖尿病等。對于患者隨機分組為:替米沙坦與貝那普利組各40例,2組在一般情況和用藥前的血壓值心率值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給予替米沙坦組晨起口服一次替米沙坦片40 mg/d;貝那普利組晨起口服貝那普利片10 mg/d,治療期12個月,在治療過程中不同時使用其他類降壓藥物。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參照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判定臨床療效標準,達標為血壓<140/90 mmHg。
替米沙坦的治療效果稍優(yōu)于貝那普利的。替米沙坦組服藥6個月后,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狀況均明顯得到改善;貝那普利組6個月后,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狀況改善的更加明顯,同時數據與替米沙坦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替米沙坦組出現2例心悸,4例頭暈的不良反應;貝那普利組部分患者在服用藥物后出現6例干咳,有2例由此停藥,1例頭暈,其余病人都可繼續(xù)服藥。血脂血糖、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在治療前后均無異常改變。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ABPM及超聲心動圖檢查結果比較
高血壓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動脈壓升高,同時伴有心臟、血管等器官功能性和器質性改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左心室肥厚是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
替米沙坦是一種特異性血管緊張素Ⅱ受體與ATⅠ受體亞型高親和性的結合,更全面的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負性作用,在降壓的同時,減輕左心室肥厚,增強左心室功能,且作用持久[2]。在給人體80mg替米沙坦機會可以完全抑制患者因血管緊張素Ⅱ所引發(fā)的血壓升高,效果可達24h,且延續(xù)至48h體內仍可測到其存在,因而,替米沙坦臨床治療較穩(wěn)定,在停藥后不易出現反彈式高血壓。
貝那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主要作用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水平,對器官實現多重保護,減少血管舒張導致的反射性交感興奮性心率加快[3-5]。經過本院的臨床數據顯示,服用替米沙坦和貝那普利能有效治療高血壓,還能逆轉左心室肥厚的并發(fā)癥狀,降低左室重量,改善心衰患者預后,而且,2組藥物均為長效制劑,作用溫和,患者在停藥后不會引發(fā)血壓波動,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幾率降低,對于靶器官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臨床,2種藥物治療均為引起患者的血糖、血脂、肝腎功能的改變,療效較好。但相較而言,貝那普利的藥性出現較慢,有干咳的副作用出現。
目前臨床治療存在將兩種藥物同時服用,但臨床數據尚不明確,總體而言,左心室肥厚會加重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利用替米沙坦和貝那普利來2種藥物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將防治和逆轉是高血壓治療的一個重要目標。
[1]朱吉基,李舟躍.替米沙坦與貝那普利聯(lián)合應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7,3(2):398-400.
[2]章美華,孫召金.替米沙坦與貝那普利降壓及逆轉左室肥厚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1,5(10):589-600.
[3]朱振東.苯那普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左室重構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8,15(2):310-311.
[4]柏瑾,諸駿仁,唐斌,等.替米沙坦治療輕中度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14(12):101-103.
[5]黃漢忠.苯那普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左室結構及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31(2):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