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妮
(陜西理工學院體育學院 陜西漢中 713001)
學校體育工作肩負著“增強全體學生體質”和“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的使命,是整個國民體育的基礎。而高校體育作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的最后階段,是 “教育體育”向自身體育過渡的關鍵時段,更應該充分考慮與終身體育相結合。
教育部于2002年8月頒布《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指出:體育課程設置的目的是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過程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使學生增強體育意識,提高體育能力,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為體魄強健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國內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已進入深化階段,然而在此進程中,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
在國外,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積極倡導“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等新的教育教學觀念,而我國在幾年前也引進了這種新的教育理念,然而,教師作為這種新的理念的傳播者和執(zhí)行者,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也是貫徹“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關鍵因素,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知識結構、思想素質和教育觀念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成敗。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很難兼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統(tǒng)一的考試內容,就連老師上課所強調的重點,所作的示范都基本上是一樣的,表現(xiàn)出來的教學過于同步,這種做法忽視了在學生中本身就存在著差異,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大的束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他們的潛力沒有得到全面地發(fā)展,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觀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世紀體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妨礙了體育課程建設。
體育場地、器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以我院南校區(qū)為例,可利用的有效場地為:修建好的田徑場1個,跑道質地為爐渣,室外籃球場16個,室外排球場2個,室外羽毛球場13個,室外乒乓球臺27個,室外網(wǎng)球場2個,室外游泳池兩個??雌饋韴龅剡€算充裕,可是我院學生一、二年級合起來,人數(shù)規(guī)模已達9000多人,現(xiàn)有場地、器材很難滿足體育教學的需要。況且,為了響應教育部2006年提出的“三自主” 即“學生可自主選擇體育老師、自主選擇體育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 的教學模式,我院近幾年也采取了學生自主選項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所有一、二年級的學生都依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了自主選項。
從這幾年開展的情況來看,跆拳道項目選的人數(shù)較多,絕大多數(shù)的女生選擇新課程設置中的健美操、體育舞蹈項目的學習,而這些項目一般要在室內進行教學,對體育場館設施的要求比較高,而南校區(qū)現(xiàn)有的場地并不能滿足這些項目的要求,而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項目雖然可以開課,但還是因人數(shù)較多,基本上都是幾個人共用一塊場地,并以觀摩為主,況且又受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不利于體育教學的正常進行。由此可見,場地器材是制約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學生的評價雖然已經(jīng)由以往的局限于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轉變?yōu)橐泽w能、技能以及平時表現(xiàn)的評定,但是這種評價系統(tǒng)仍然是有失公平的。學生在每個教學單元里自主選課、自主選擇教師,勢必要打亂原來的自然班,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專項教學班,這雖然滿足了學生運動興趣地需要,滿足了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需要,但是卻忽視了學生本身存在的很大的個體差異。這種差異來自區(qū)域間的、家庭環(huán)境的、院系間的以及自身素質的,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不怎么努力,很容易就可以拿到優(yōu)秀,可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無論多么努力,成績仍然無法得到教師的要求,無法及格,久而久之,打擊了這部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傷害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都能體驗運動的樂趣,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改進評價的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并制定出人性化的評價體系。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體育教學,要時時刻刻牢記科學發(fā)展觀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高校體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樹立學生“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當體育課面對所有的學生的時候,在課的組織和安排上面,應充分考慮大多數(shù)學生的身體狀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關注,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充分挖掘學生在學習方面主動性、探究性及合作性,有利于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只有以學生興趣為中心的課程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影響他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學生的自我需求、情感趨勢等方面來考慮課的結構,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的熱情。
體育課程的改革既要考慮國家對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要求,又要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體育課程不可替代的功能。根據(jù)課程目標和學校體育功能,體育課程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這幾個領域所設置的課程的目標、內容、計劃、進程和標準,對學校的各項體育活動都具有導向作用,所以要求在課程的設置上,各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上更趨規(guī)范化、程序化和具體化。并且,要求課程設置不僅要緊跟時代要求,不能脫離社會,而且能闡明高校各年級、各年齡學段學生的體育課程設置模式、教學內容、形式、課外活動、運動訓練、及各課程內容的選擇比例、各學段體育課目的任務、評價體系等,使課程設置更具可操作。
評價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的成效必須也只有通過適當?shù)脑u價才能體現(xiàn)?!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評價體系,應包括橫向的、縱向的和情意表現(xiàn)方面評價。只有綜合這幾方面的評價才算是真正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文思想、學習態(tài)度、合作精神、理論知識、健康指標、健身技能、進步幅度等納入到評定范圍,激發(fā)學生運動的熱情??己诉^程中,淡化運動技能的學習和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fā)展功能,以“健康第一”為目標,激發(fā)學生運動的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革的關鍵是教師的思想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教師的教主要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來服務的,教師應該改變過去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要講究個性化,提倡師生,學生之間多互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當前很多高校已響應了“三自主”的原則,開設了選項課,這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的合理優(yōu)化組合??墒且驗槟壳案咝5捏w育教師多為正規(guī)的體育院系畢業(yè),雖然所有運動項目都有學習過,但真正所精通的項目只有一、兩項,這就要求校方定期的,有目的、有計劃的積極對教師進行培養(yǎng),使教師掌握多種運動技能,成為“一專多能”的人才,滿足體育課程設置的需要。其次,目前各高校在場地器材方面投入的力度很大,主要是在大球和田徑場方面投入的比較多,而在小球、武術、跆拳道、健身操、形體課、瑜伽等項目的場地設施上面不夠重視,從而影響了改革的推進,各高校在這些方面應引起重視,加強建設力度。
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是一個復雜的體系,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綱要》的頒布是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應堅定的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立足于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以及參與體育活動的意向,建立以健康教育為中心的新體育課程體系。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國家教育部與國家體育總局,2002.
[2]王萍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11:106~107.
[3]季克異.努力提高體育師資的素養(yǎng).主動適應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J].中國學校體育,2003.
[4]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19.
[5]鐘啟泉.體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