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五常市第一中學 楊麗新
教師在教學中對語法的滲透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中學生熟練掌握基本語法知識是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習運用能力的基本前提。教師要把語法教活,不僅僅是告訴學生play是動詞,beautiful是形容詞等。死記硬背是記不住知識的,只有靈活的記憶才是根本。不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局限在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上,這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重要的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觀察力和分析力。事實上,語法只有滲透到聽、說、讀、寫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才能全面的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才能真正的達到滲透的效果。
滲透語法,不僅是要讓教師認識到語法的重要性,還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正確領會新課改教育精神,讓語法能夠真正的滲透到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去。例如:當上課時,class begins.雖然看似一句簡單的話,但是它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很容易被接受,從而可以很快的吸收。
語法是教學中較為困難的地方。因為它這個知識是死的,再加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味的傳授與強行記憶,所以導致很多學生學習語法既吃力又厭倦。所以教師在講解語法時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進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其中?;顒硬粌H要形式多樣,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很多學生反映:知識點背得很牢固,是一到實際做題中就發(fā)懵,不知道該怎么用,用哪個?用什么?例如:Look!There some milk,two eggs and some cakes on that desk.A.is B have C are D were很多學生都知道是there be的句型,但是具體這題中選哪個才對就迷糊了.首先,我們肯定了考查的知識點是there be句型,所以可以排除b,其次,我們看后面所接的名詞是什么,我們看到是milk,eggs,cakes那學生就要說了be動詞看哪個名詞呢?這時我們就要遵循就近原則:也就是哪個名詞離there be越近就看哪個名詞。句中milk最近,所以看milk,我們知道m(xù)ilk是不可數(shù)名詞,所以可以排除c,d.答案輕松選出是a.
專家認為:學好語法和口語的前提是有一個好的語言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信息的交流都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進行的,所以語言不可能脫離環(huán)境而獨立存在。也因此,語言環(huán)境在教學中成了重要的部分。教師在講解語法時,要讓學生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大意,而不是單獨去翻譯一個句子。通過文章語境的理解,學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語法的運用能力,并且可以更快的吸收知識。例如:do you have bread everyday? Oh,I see you always have bread for breakfast.What about you?Oh,you never have bread..類似這種日常的生活場景的對話,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
初中生由于其年齡的關系,這階段都喜歡游戲。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做游戲讓學生學到語法,這也不失為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請2位學生上臺,其中一個按照紙條上的動作進行演示,另一個學生負責猜,猜的學生可以通過what are you doing?Is she/he doing...?或are you doing...?的提問形式進行猜。當游戲結束時可以說we are palying a game.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lesson.學生定會踴躍上臺表演,既達到了他們做游戲的目的,又學到了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重點和難點,如內容簡單可以簡單一過,如內容復雜,可細講。如果內容不在本節(jié)的掌握中,可以一帶而過,不可講的過多。一旦講的過于深入,學生就會無法掌握,越聽越糊涂,還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一定要備課,注意適宜。
很多地區(qū)學校還在實施“背誦”一措施。這里的背誦并不是整篇一字不差的“背”,而是讓學生在對文章大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捋順,記住文章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詞。文章中的經(jīng)典對話是同學必背的句子,因為它包含了所學的語法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
新課程下的新理念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相結合,將語法自然而然的滲透到各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1]譚國平.國家中小學教師培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