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瑾
(江蘇省鎮(zhèn)江新區(qū)大港中學)
策略為“綱” 活動為“媒”
——真正落實英語教學的“效”與“情”
◆丁 瑾
(江蘇省鎮(zhèn)江新區(qū)大港中學)
心理學家們認為,認知與情感在認識過程中同時存在。教學過程既是解“知與不知”的過程,也是情感的表達、傳遞與培養(yǎng)的過程,師生之間必然存在著知識與情感信息的交流。情感是師生教學雙方活動的維系:教師沒有情感,就不能熱愛學生;學生沒有情感,就缺少學習動力。協(xié)調師生情感,可以優(yōu)化教與學過程,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積極運用情感教學法,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自我英語學習能力。
情感教學 興趣英語 學習效率 師生關系
所謂情感教學法,就是“寓情于教”、“以情優(yōu)教”,確切地說是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傾注自己大量的感情因素,甚至將自己融入其中,以自己豐富的感情來感染學生,使之達到共鳴,在此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情感不僅是思想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這個主體來實現(xiàn)的。我在教學中有步驟地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和引導,給學生尊重、理解、關心、信任與期待,使學生不斷適應英語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用真誠感情打開學生心靈之窗,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內心愛護、關心學生,寓愛于教學之中。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谟⒄Z教學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初次接觸英語的學生,興趣高,起初成績還不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內容的加深,有一部分學生會把學習英語看作是沉重的負擔,有的干脆放棄。為了使英語教學順利進行,我很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學英語的目的和重要性,激發(fā)他們學英語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渴望學好英語的心理要求。使他們最初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之火得以熊熊燃燒,永不熄滅。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也是一種師生雙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常積極誘導,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學生便可大膽開口,開放思想,調動起自身的積極因素。我還以自己真摯的愛和實際行動,去換取學生對我的信任和共鳴,使學生情感與教師的情感產(chǎn)生“雙向反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并多加鼓勵,尤其是在學生回答問題,部分由于畏懼、害羞、緊張或懶惰,出現(xiàn)“小毛病”或不愿回答時,我從不失望,也沒有馬上糾正,更不會批評,我向學生投以溫和的目光,鼓勵和啟發(fā)他(她)正確回答,對后進生也同樣熱情、親近、耐心、細致。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無論是后進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都是教學的重點對象,我們應該因材施教。
我在教學,對于優(yōu)等生,我注意到讓他們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以激發(fā)他們更大的興趣。在課堂上,我讓他們回答一些較難的問題,做較難的題目,課后我指導他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并定期檢查,促使他們比一般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具有更高的能力。對于后進生,我先解決他們的自卑心理。我常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了解他們學習的甘苦和成敗,主動給以他們耐心地輔導和鼓勵,讓他們時常感到老師的關愛和重視,使他們在溫暖的大集體中,有學習的伙伴,求教有對象,競爭有目標,表現(xiàn)有機會,讓他們奮發(fā)向上的激情轉化為實際行動。中等生人數(shù)最多,是我們教師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時需要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我主要是保護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穩(wěn)定他們的學習興趣,力求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僅要考慮自己怎樣教,更重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教學手段要隨機應變,發(fā)揮最佳效應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學生的素質在自主活動中形成,在主動學習中得到了發(fā)展。
課堂“活動”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行動。在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新形式下,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參與面,寓教于樂,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動眼、動耳、動腦、動手和動口,甚至整個人都要動起來。每一個情景對話都可要求同學根據(jù)情景來表演。例如,我在教初二的打電話、問路等課時,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或以老師組合在課堂上進行情景對話。他們在對話中學到許多句型和習慣用法,如:Which is the way to…?How can I get to…?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Have you been to GuiLin?Would you please go with me?It will take us five hours to get there等,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既創(chuàng)設了師生間直接交流的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也給學生傳播了愛,注入了新的學習動力,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環(huán)境里順利展開,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學習主人。
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題材新穎,貼近生活和社會實際。教師要從課堂活動的設計上多花功夫,讓課堂常變常新,讓學生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在教學中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找出最佳聯(lián)結點,讓學生能參與,樂于參與;不拘一格地設計課堂活動,開拓創(chuàng)新,讓人耳目一新,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既使課堂得到優(yōu)化,又優(yōu)化了師生情感、美感的交流。
開展多種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和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可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受限的缺點;可以更好、更多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我曾經(jīng)成功地開展過一些活動,如定期開設英語角、英語知識搶答、建立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角(或英語沙龍)、會話表演賽、英語故事、默寫單詞比賽、書法比賽、作業(yè)展覽、看英文影片、智力競賽、翻譯小競賽、英語晚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師生共同營造和諧而美好的氛圍,彼此溝通,以獲得更和諧的情感,從而加快教學質量的提高。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積極性高漲的時候,可以發(fā)揮80% ~90%的才能,反之發(fā)揮20%左右。因此,在教學中,我把微笑和鼓勵帶進課堂,和藹可親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給予積極的評價和引導,激活課堂,使教與學在輕松、和諧的情景中都獲得豐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在教學中,我還以疑激欲,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難度各異的問題,我還根據(jù)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再造想象,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思維。如在學習“Spend”這個詞,我讓學生回想學過表示“花費”的詞匯進行翻譯,再讓學生歸納出用法:spend…on sth,spend…(in)doing sth,It takes…to do sth,Sth costs…,pay…for sth 等。
總之,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力求使學生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素質。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去對待,我們的教學工作就能取得更好地成效。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2]曹云,呂昌聚.情感教育“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2):10 -13.
[3]冷惠.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高榮.英語教學激趣二途.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實用全書.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