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亮
有效的課堂教學應(yīng)該是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老師應(yīng)當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要變以往追求老師“講得精彩”為學生“學得精彩”。《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guān)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shè)計,都應(yīng)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為此,筆者從主體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和自身的教育實踐出發(fā),嘗試著對語文課堂中非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
1.問題:自主變自流
這是自主學習中最普遍、最突出的問題。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散步》,同學們自己先讀課文。大家喜歡用什么方式讀,就用什么方式讀,自己讀可以,找人討論也可以。
學生:(有幾個學生開始自己讀,后來變成幾個人齊讀;有的學生邊讀邊記;有的幾個在討論;可是一會兒似乎聊到題外去了;有個別學生好像在思考,又像是在開小差……)
教師:你們讀完了沒有?
學生:讀完了。
教師:現(xiàn)在說說你們讀懂了什么?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
[分析]這個案例,一個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自主變放任自流。
2.思考:自主不放任 “導”“放”要有度
教師認為新課程應(yīng)給學生充分自由,學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自主學習”變成了漫無目標的 “自由學習”,這顯然是認識上的偏誤。自主學習,不等于自己學習,自主不是沙龍閑談、不是自由論壇,更不是自由活動。強調(diào)自主學習的課堂,更需要教師充滿睿智的引導。引導是一種真誠的幫助,引導是一種精當?shù)膯⒌?,引導還是一種熱情的激勵。讓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引導合而為一,高度統(tǒng)一,相互促進。關(guān)鍵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尋找到“導”與“放”的切入點與平衡點,做到“導”“放”有度。
1.問題:“合作”流于形式
(1)我們經(jīng)??吹接幸恍┙處熢趯W生沒有充分獨立閱讀、思考的情況下就急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還不深入,這樣的合作只能流于形式,只能是為個別優(yōu)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jié)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同時,各組的成員在組成上也差異過大,自然對各自承擔的探究任務(wù)、合作目標在完成質(zhì)量上有好有壞,影響集體對文本的整體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異化為優(yōu)生的表演秀和教師耍弄課改時髦的噱頭。
(2)還有一種情況是教師只關(guān)注合作的結(jié)果,忽視了學生在合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和習慣,合作學習異化為整理答案,學生成為教學參考的追隨者。
2.思考:時機要合適 預(yù)設(shè)要充分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而定,關(guān)鍵是要看實施的效果。指導合作學習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做好合作準備。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二是明確合作目標。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合作要達到什么目標,各小組在合作中擔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務(wù),從而有的放矢地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問題:探究缺乏精神內(nèi)核
(1)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很少甚至不愿意去運用探究式教學,甚至認為探究式教學是“花哨”的東西,既浪費時間又出力不討好。有的教師在實踐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學程序,卻沒能關(guān)注學生完整生命的成長。
(2)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卻沒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主張學生自己探究,卻不能善待差異;也有的教師探究內(nèi)容選擇不當、提出的問題難度把握不好、在探究教學中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機械照搬探究步驟;過于強調(diào)過程,忽視學科知識的整體性等。
2.思考:領(lǐng)悟探究核心價值 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
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圍繞一定的目標,廣泛搜集相關(guān)材料、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最終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式。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所謂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探究的閱讀活動。史密斯說:“閱讀乃是向課文提出問題,而閱讀理解則是使你的問題得到回答?!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品讀感知,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如筆者在教授《甜甜的泥土》這篇課文時,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有學生就對文本進行了質(zhì)疑,他認為課文有誤,因為課文結(jié)尾講到地溫回升融化了奶糖,而之前母親把奶糖緊揣在懷里卻沒有融化,地溫回升也不可能超過人體的體溫37℃,這樣文本前后矛盾。只要給學生一個探究的機會,就能讓閱讀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