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安
陳與義①
古詩詞鑒賞題在歷屆不論大綱版還是課標版高考中都擁有無可替代的位置。高考命題一般要求考生在每次高考試卷中所遇到的古詩詞既不能是熟面孔,又要避免因過于生澀、偏怪而使考生無法下手的困窘,還要做到嚴謹、難易適中,便于考查學生水平,從而達到選拔目的。于是所選詩詞多為一流詩人的二三流作品,或者是二三流詩人的一流作品。所以考生在考場上拿到的基本上都是比較陌生的作品,加上當下學生對古詩文的距離,其考題的難度系數(shù)自然使改題成為語文試卷中一個失分的“重災區(qū)”。經(jīng)過幾輪高中教學探索,結(jié)合多次高考、會考閱卷,筆者對該考查項目的答題技巧作了如下探究,概括為“五點一面”切入法。
五點
(一)細審題干 在任何一套高考試卷中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題干的要求是“閱讀下面唐(或宋或元)詩……”的要求,如果學生將題干所隱含的這個朝代給忽略了,恰巧遇到的作者又不是為我們所熟知的,那么解讀起來就會很是費力了。但要是注意了這個信息的話就在關鍵時刻幫我們走出迷谷。因為我們可以依據(jù)朝代,加之以詩文主題來估計時代背景特征,判斷社會現(xiàn)象,揣摩寫作意圖。
例如2010年遼寧卷中題干是: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雨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wěn)送祝融②歸。燕子經(jīng)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該題就體現(xiàn)出題干中宋詩的作用,雖然注解有關于作者的生卒年,但現(xiàn)在的高中生尤其理科生就未必能搞清楚具體朝代。從而無法清晰地判斷作者背景,一旦由“宋詩”一詞獲知時代,那么再結(jié)合其他知識點認知此詩也就不費力了。
(二)細究標題 不論詩歌還是詞曲,在閱讀的時候都不能放過,因為往往一些詩詞的主題就直接與標題掛鉤,甚至可以幫助大家直接明晰問題中的一些內(nèi)容。
例如2007年高考全國卷Ⅱ: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問題考查的是 :尾聯(lián)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此處題目中的“新晴”,“野望”對于該問題的回答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新晴”人才能看到農(nóng)人們“傾家事南畝”的景象。也只有新晴才有條件“野望”而看到眼前農(nóng)忙的場景給前面所繪的一幅表態(tài)畫面平添無限生機,使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三)關注作者 考生在作答改題時大多時候?qū)ψ髡卟惶P注,其實恰恰相反,只有對作者留心到了,才能夠“順藤摸瓜”從而進一步來感知整篇詩作的寫作動機、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情感思想等等,才能夠更輕松地輔之以對詩文解讀中去。例如李白的俊逸飄灑,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平實樸素,王維孟浩然鐘情山水田園,東坡稼軒豪放憂國……結(jié)合作者的行文風格,其生活境況、生性特點、思想抱負,可以讓我們做到有的放矢,無異于多了一把打開詩歌鑒賞思路的鑰匙。
來看2010年安徽卷:
歲 暮
杜 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問題考查的是: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動亂時代,憂國憂民但又得不到重視的他面對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而在歲末暮年,漂泊異鄉(xiāng),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愿望難以實現(xiàn)形成巨大反差。因此催生了一代現(xiàn)實主義偉大詩人的不盡悲歌。我們熟知杜甫,根據(jù)他的風格、經(jīng)歷作答此題應該不難。
(四)慎讀注解 在答題之前還有一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詩下注解,凡是給出來的注解都要仔細審讀,不能只關心對詩詞句義或詞義的認識,更要留心注解中關于詩人背景(朝代、時代、社會現(xiàn)狀,生活情況等)的交代,這樣方可在后面答題時比較合理且有依據(jù)地解決問題。有時候大家非常熟知的作者卻恰好在寫此時經(jīng)歷著與我們平時所了解的境況完全不同的經(jīng)歷,因此答題時自然也就得改變平時的主觀認識了。
例如2010年全國卷Ⅱ:
夢 中 作①
歐陽修
夜涼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種花。
棋罷不知人換世②,酒闌③無奈客思家。
【注】①本詩約作于皇祐元年(1049),當時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貶謫到潁州。②傳說晉時有一人進山砍柴,見兩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觀,等一盤棋結(jié)柬,斧已攔掉.回家后發(fā)現(xiàn)早已換了人間。③酒闌:酒盡。
問題考查的是: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奥钒祷浴北憩F(xiàn)了作者對前途的迷茫,結(jié)合注釋可知這是因為仕途失意所致,“無奈”“思家”等詞語則表現(xiàn)了無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為:表現(xiàn)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對前途憂慮和無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脫離官場返回家鄉(xiāng)的心情。由此可見上面的幾個注解不但能夠完成對詩歌背景,詩句理解的幫助作用,甚至能夠一針見血地幫我們指出結(jié)局問題的切口。
(五)咀嚼問題 高考試卷上基本上對詩歌鑒賞的考查落實在兩道題上,其實對這兩個問題解決得深不深,認識得透不透,關系著該題的得分程度??忌谧鞔饡r最好將提問要求中的重點信息進行圈點勾劃,以引起重視。調(diào)查顯示,考生每每在這方面僅僅因為審題不嚴密而丟分者要占28%,因?qū)忣}不明而偏離考查方向的竟占44%。因此作答提問時一定要認真弄清楚考查的是哪個方向,要我們?nèi)绾稳ソ鉀Q。答題格式類型一般是:第一點先觀點后理由。該順序為解題時先要表明觀點,再言明其理由,這樣此時回答趨于完整。第二點是先分后總。做題時,先分開來述說,然后總體概括說明。第三點是先總后分。答此類題時,應該根據(jù)問題要求先總體說明主題、背景、思想、手法等,然后予以分別述說。還有一種情況是分點作答式。作答此類題時,只需分成幾點,根據(jù)要求列出答案既可。另外,若在問題中出現(xiàn)“賞析”一詞時,建議考生以先析后賞的次序來處理,即以翻譯的形式先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而后再依據(jù)問題要求有針對的進行藝術(shù)評價。
一面
即所要鑒賞詩歌的整體內(nèi)容,當然這也是作答該題的載體。在答題的時候應該基于對以上“五點”技能的充分利用了解之后仔細品讀詩詞,對其中的主題、形象、語言、風格、表達技巧等角度進行多方面兼顧考慮,然后完成對問題的解決應該是成竹在胸了。但是筆者認為對詩詞內(nèi)容的解讀僅靠簡單的條條框框去生搬硬套是不實際的,應該在起碼具有的閱讀基礎上充分展開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系,從這些書面的文字走進作者所身處或認知的山水田園、灞橋柳堤、邊關沙場、清風朗月、春花秋雁、閨閣宮墻等等歷史情景。然后努力使自己成為其中一員或者是一位默默關注者,詩人同喜同悲同愁,此時,我們就能夠真正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用這個詞,寫這個景……一旦做到了這種與作者的共鳴的真正境界,對于所需要回答的問題不就成了與友人的對話了?詩歌鑒賞之困惑有何懼哉?
總之,要達到理想的解題境界,最好首先通過那“五點”來輔助,來點撥,來補充,然后考慮詩詞內(nèi)容,點面結(jié)合,相得益彰。那么,同學們輕松完成詩歌鑒賞,獲取比較心儀的分數(shù)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