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涵
(南京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劉天華的故鄉(xiāng)江蘇江陰是江南一個古老的小城,江陰位于長江下游南岸,是長江最狹窄之處,因此,江陰便形成了一個天險,自古以來,江陰就是一個著名的古戰(zhàn)場。他家的舊居坐落在江陰城內(nèi)西南隅的西橫街上,街道很狹窄宛如北京的老胡同。劉天華的故鄉(xiāng)有過繁榮的往昔,而他所在的那個年代,卻顯得有些蕭條。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與光榮傳統(tǒng)在天華童年時代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對他一生的思想感情與音樂生涯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895年2月4日,劉天華誕生在故鄉(xiāng)舊居,是家中的次子。1895年正值日本帝國主義強迫腐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加上國內(nèi)軍閥操戈,戰(zhàn)亂頻繁,更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江陰地處門戶地帶更無法幸免于難。在這戰(zhàn)亂紛紛的年代,劉天華家中的日子也十分艱難,待到劉天華兩歲的時候,父親考上了秀才,在家教了兩三年的私塾,這兩三年正是劉天華家中的黃金時代,生活逐漸恢復(fù)到了小康水平。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fā),學校停閉,半農(nóng)、天華兄弟倆毅然拋開書本,投入到革命的洪流當中?;氐焦枢l(xiāng),由于母親的不幸病逝,父親的病也日益加重,停了工作,家中斷了進項,負債累累,生活更加艱難。不得已兄弟倆出了遠門,去了上海,兩人克勤克儉省下每一文錢為家中還債,天華所在的“開明劇社”因地方當局大為不滿而在1914年仲夏強令解散,在上海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天華只好被迫返回家鄉(xiāng)。
家中的一切顯得十分凄涼,父親更加地衰老而虛弱,天華不禁一陣心酸,但無事在家的日子是難熬的,而后經(jīng)過劉天華的朋友姚志誠的一番周折幫助,天華在遠離江陰二三十里的小鎮(zhèn)華墅小學任職。任教不滿一年,因不愿與那些混飯吃的同事同流合污而不獲續(xù)聘,又告失業(yè)。
1915年初春,天華再次回到家中,卻又碰上逼債這些倒霉的事情,連日以來生活又很艱辛,于是天華被折磨得染起病來,就在這貧病交加的時刻,劉天華的父親經(jīng)過長時間的患病,亦經(jīng)不起這樣的刺激,不幸于當年正月二十七去世,終年48歲。由于父親的醫(yī)藥、喪葬等費用,又欠下一大筆債務(wù),當時舊社會的債主慣于欺壓窮人,天華父親的尸骨未寒,債主們就上門討債,為了還清債務(wù),大哥半農(nóng)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寫作,將自己每次所得的稿費湊齊還債,終將債務(wù)還清。天華的父母雙亡后,家中全靠大嫂勤儉操持,家中也只能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
劉天華在音樂上的啟蒙是很早的,大凡有成就的音樂家多半如此。在天華的童年時代家中并沒有懂音樂的人,所以也就談不上從小接受過什么嚴格的訓(xùn)練,但劉天華的家鄉(xiāng)江蘇江陰民間音樂的氣氛卻特別的濃厚。
江陰是蘇南民歌和民間音樂的薈萃之處,由于江陰是一個古戰(zhàn)場,為兵家必爭之地,歷代戰(zhàn)爭中這一帶人口流動性大,因而輸入了很多外地的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當?shù)亓餍械拿耖g音樂有江南絲竹以及山歌、小調(diào)、號子等各種類型的民歌,還有載歌載舞的花燈音樂。戲曲音樂也很豐富,比如說有名的錫劇、灘簧和蘇州評彈等,在天華小的時候,當?shù)爻窀璧倪€很是流行,還有擺擂臺賽歌的風俗和傳統(tǒng)。因此天華從小就深受這些優(yōu)美的民間音樂的熏陶。
當?shù)孛糠赅従蛹依锊俎k紅白喜事,總要請民間藝人或和尚道士來演奏,無論是喜慶或悲哀的樂聲都能讓天華心馳神往,悲喜之情亦喜形于色,又是他那穿著開襠褲的胖墩墩的身子還會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和情緒手舞足蹈起來,其憨態(tài)可掬,逗人喜愛。對音樂的敏感和興趣,使得天華在小伙伴中鶴立雞群。
劉天華幼年接受音樂啟蒙,有幾位值得一提的人。劉天華小時候,鄰居家有一個青年名叫汪阿大的,為人熱情詼諧,還會一點笛子和二胡,因此天華和他很親近并熱情地稱他為“汪大哥”。每逢夏夜在院中乘涼,這位汪大哥總是怡然自得地吹吹笛子、拉拉二胡。對于劉天華童年來說,另一個最美好的回憶是與他的音樂小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涌塔庵的徹塵小和尚因家貧而出家,但由于他的聰明好學,故被他師傅送到天華父親辦的私塾來就讀并借宿于天華家,跟天華一起玩耍,朝夕相處,形影不離。徹塵待人誠懇也喜愛音樂,除擅長吹笛還會些別的樂器,所以天華與他很要好。在課余時間,天華和徹塵在后院會一起奏樂消遣,一個拉二胡,一個吹笛,彼此呼應(yīng),配合默契。兩個人的友誼因音樂緊緊相連,也算是在天華的童年時光中,難以忘懷的。
1909年,天華考上常州府中學堂后,中學時代的他除了學習一般的課程和鉆研古典文學外,也很喜愛美術(shù),而相對于此音樂已經(jīng)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他入學以來,不放過任何一個音樂學習的機會。他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了校中的軍樂隊,把樂隊中的所有樂器都學會了,特別是對銅管樂器更是有莫大的興趣,因此在短短的兩年間,他的銅管器樂的演奏水平已達到校內(nèi)首屈一指的程度。
天華對音樂的求知欲不僅僅如此,當他從上?;毓世镄℃?zhèn)上任職時,不顧同事的白眼,利用業(yè)余時間去拜訪民間藝人。在任教期間,天華聽說離華墅小鎮(zhèn)東南十幾里的顧山鎮(zhèn)上,有一位國樂名手叫周少梅,絲竹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二胡與琵琶,于是,天華每到星期天早晨就動身到顧山鎮(zhèn)請教周少梅,并覺得自己頗有收獲。只要是在音樂方面有所造詣的人,天華都會虛心請教。
失掉工作,逝去父親,又在病中的他,拖著沉重的步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思索著今后的生計問題,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地攤上擺著一把蛇皮竹筒子二胡,便對這二胡愛不釋手。雖在病中,他卻像往常一樣,每日拉奏不息,以此來寄托自己的悲哀和悲憤。
劉天華在那把簡陋的竹筒子二胡上,先是拉奏些民間樂曲,漸漸地他覺得這已不能充分抒發(fā)他的思想感情了,于是經(jīng)過自己兼旬累月的構(gòu)思與苦練,借鑒他在上?!伴_明劇社”工作時所學到的小提琴演奏技術(shù)與西洋作曲理論,又建立在民間演奏技法上,終于創(chuàng)作出他的處女作旋律。這個旋律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修改與發(fā)展,最后定名為今日眾所周知的二胡獨奏曲《病中吟》。
《病中吟》是劉天華經(jīng)歷了曲折而坎坷的道路以及漫長而痛苦的思想過程的真實寫照。這個苦難的歷程可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尤其是從1911年夏到1915年春,短短三四年間,失學、兩度失業(yè)、貧病、喪父等一連串不幸的遭遇紛至沓來,這對年僅20歲的天華來說是個尤為沉重的打擊。這個滿懷愛國熱忱、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所懷揣的希望卻一次次地被現(xiàn)實破滅,在貧困痛苦而坎坷的生活道路上,他不斷地碰壁、苦斗、掙扎,卻仍然找不到出路,而后才如夢方醒地從美好的幻想與愿望中回到殘酷的現(xiàn)實。于是,用音樂抒發(fā)了心中的惆悵之情,這也便是《病中吟》一曲的由來。
這首作品雖是在病中吟詠而成,卻并非表達絕望之意。整個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哀婉悠長,像是在陳述作者這20年所經(jīng)歷的坎坷生活;第二段略歡快輕巧,用反襯的手法說明作者并未表現(xiàn)出一蹶不振,而是闡述自己郁郁不得志悲憤心情的同時也表露出自己憧憬著光明的理想;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反復(fù),再次和第一段做出對比;尾聲以快速有力的功法奏出了最強音。劉天華先生的作品在“病”字上有雙關(guān)的意義,除了抒發(fā)自己的不得志,也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病態(tài)的社會重壓下一大批像他一樣具有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們共同的心聲。由于作者自幼就酷愛古典詩詞,所以《病中吟》的“吟”就取自古詩行體中的一種名稱,需要強調(diào)的是,“吟”絕非“呻吟”的意思,不可望文生義。
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病中吟》也有著獨特之處。曲體形式類似西洋的三段體,樂曲進行嚴謹而又不拘束,思想感情的表達與樂曲情調(diào)的走向都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作品樂句長短不一但連貫性很強,第二段的節(jié)奏歡快,律動性和歌唱性的對比鮮明;指法上則巧妙運用了吟音、滑音(即綽音、注音)和顫音以及把位的更換(其中包括大綽和大注);在弓法的運用上結(jié)合了長弓、短弓、斷弓和分弓以及頓音來闡明情緒的多變。
若是換了另一種樂器來演奏《病中吟》這一曲目似乎不太適合,沉吟慢訴、悲憤激昂的效果因二胡獨有的性能活靈活現(xiàn)在人們的聽覺中,這樣所謂“不堪”的二胡也會讓人們有所回味,是劉天華先生使二胡從民間的原始狀態(tài)向?qū)I(yè)化、科學化的道路上邁開了第一步。今日聆聽《病中吟》,是一種對意志的激勵,是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因而此曲就有了流傳的價值。
20歲是人生擁有夢想并想通過自己努力去實現(xiàn)的年紀,但劉天華的20歲卻經(jīng)歷了很多的坎坷與不堪,命運的挫折造就了他的音樂才華,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與愿望寄托于音樂的跌宕起伏中,真實的寫照是時間的蹉跎,歲月的流逝與物是人非的社會……
劉天華先生的處女作《病中吟》吟唱的是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們的共同心聲,二胡雖是那個年代簡陋不堪的小竹筒子,但將這些融合,卻能成為一首不朽的“詩篇”。這不是苦苦的掙扎,而是一種信念的堅持。
[1]方立平,閔惠芬.劉天華記憶與研究集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
[2]龍音編輯委員會編.劉天華作品全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8.
[3]劉北茂,育輝.劉天華音樂生涯(胞弟的回憶)[M].人民音樂出版社.
[4]劉天華.中國民族音樂登上國際樂壇的里程碑.京江晚報,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