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作用探討*

      2012-08-15 00:43:56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4期
      關鍵詞:灌輸社會化成員

      劉 濤

      (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092)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作用探討*

      劉 濤

      (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0092)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會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政黨為了實現政治目標而對社會成員采取的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而政治社會化既是社會個體獲取政治知識、形成政治態(tài)度、培養(yǎng)政治情感等的過程,又是特定社會培養(yǎng)、訓練社會成員政治規(guī)范等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培養(yǎng)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并增長其政治參與知識,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會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發(fā)揮政治社會化作用時也有應該注意的問題,在教育對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對象的選擇性,青年人和社會流動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會環(huán)境新生變量如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作用發(fā)揮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化;政治技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會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政黨為了實現其政治目標,采取各種必要措施對其社會成員進行的綜合性教育實踐活動,它既是思想教育,也是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對于施行教育的階級、政黨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這些教育的施動主體進行意識形態(tài)灌輸,論證其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正確性,激發(fā)社會成員的政治熱情及提高政治技能等。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作用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具有一致性

      作為一種現象,政治社會化古已有之,但作為一門學問進行專門研究,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1958年美國政治學家戴維·伊斯頓率先提出了“政治社會化”的概念,接著1959年海曼出版了《政治社會化:政治行為心理的研究》,該書的出版標志著對政治社會化進行系統(tǒng)研究正式開始。所謂政治社會化,從個體角度看是指社會成員通過必要的學習獲得政治知識、形成政治態(tài)度、培養(yǎng)政治情感,并形成政治價值判斷的過程,是社會成員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轉變的過程;從社會角度看是指“社會培養(yǎng)、教育、訓練社會成員接受社會政治規(guī)范,支持、擁護現實的政治制度,承認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并在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過程”[1](P279)。

      20世紀80年代,政治社會化理論傳到我國,立刻引起了許多學者的研究興趣,他們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同時,對二者的關系進行了多方探討。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認為二者在內涵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幫助社會成員形成政治認知,提高政治技能。鄭航生先生就持這種觀點,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社會化”[2](P101)。這和美國對于“政治社會化”的主要觀點基本相同。美國教育部國際研究學院院長曾指出,“我們學校的任務就是教學生政治社會化技術,或者叫公民技術,中國叫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叫公民教育,或政治社會化?!保?]二是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手段。如馬振清先生認為,政治社會化是指政治體系中正式負有教育責任的機構或個人向社會成員灌輸政治信息的過程和社會成員逐步學習和接受特定政治信念和規(guī)范等的過程的統(tǒng)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一定的政治體系對其社會成員實施的教育活動,“政治教育同政治學習、政治參與等一樣是公民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手段”[4](P227)。

      三是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如王滬寧先生認為,“政治化社會化的核心內容是政治教育,即將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觀念,通過教育和傳媒,分配給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從而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保?](P518)

      毋庸置疑,盡管思想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如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注重諸如正式教育機構和個人等正規(guī)途徑,而政治社會化的方式則可以無所不包,既有正規(guī)的教育和推行,也有非正規(guī)的耳濡目染方式等,但它們二者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性。

      從概念內涵上看,第一,二者的主導推動者是一致的。政治社會化通過兩個方面實現。一是社會政治機構的推動,二是社會成員自己的習得,既有主動灌輸的一面,又有被動潛移默化的一面,但二者的主導力量仍然是社會的相關機構,體現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意志和教化。盡管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并且政治文化有主導型政治文化、非主導型政治文化的分類,政治社會化必須兼顧這兩種政治文化,是其綜合反映的結果,但反映統(tǒng)治階級立場和意志的主導型政治文化必然在政治社會化中更加突出。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力量直接就是社會的統(tǒng)治階級。第二,二者都需要主體與客體的互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代表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官方機構和人員,客體是社會成員個體。盡管該教育過程具有更多的思想灌輸意味,但沒有客體對主體教育活動的回應、互動,該教育過程將無法實現,因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還必須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其意識活動的基礎上而進行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內容的實踐踐履”[6](P370)。并且,教育客體的回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新一輪教育灌輸活動的起點。而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培養(yǎng)、教育、訓練社會成員接受社會政治規(guī)范,支持、擁護現實的政治制度,承認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并在政治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是政治社會化的主體,而個體則成為客體”。[1](P279)個體能否主動、積極回應、接受主體發(fā)出的政治信息將直接影響到政治社會化的效果。第三,二者的內容和目的具有一致性。無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政治社會化,其實踐活動的內容就是使得社會成員掌握必要的政治信息,獲得充分的政治認知,形成政治觀念和價值觀,并以其規(guī)范其自身的政治行為,這樣做的最終目的就是形成對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認同,培養(yǎng)其所需要的社會服務者,實現社會成員由“自然人”經由“社會人”向“政治人”的轉變。

      另外,從二者的特征上看,它們都具有階級性。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政治教育,又是思想教育。作為政治教育,它具有政治傾向性,必然會反映出階級性。作為思想教育,它要向社會成員灌輸的是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意識,必然要打上統(tǒng)治階級的烙印。而政治社會化傳播的是社會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為對國家政治生活的一定傾向與價值取向,必然要體現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1](P268),體現階級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與政治社會化具有一致性,因此二者在功能上可以交叉重疊。社會成員的政治社會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成員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具有政治社會化功能。這種社會化的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解決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問題。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促進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但是,政治穩(wěn)定只有在社會成員對現有政治體系以及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政黨具有普遍政治認同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所謂政治認同,是一定社會的成員根據自己的政治認知,依據一定的政治態(tài)度和目標確定自己的政治身份歸屬,并自覺根據這種認定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使其符合特定政治體系或政治組織需要。從作用上看,政治認同既是維系政治體系穩(wěn)定的前提,又是政治體系與社會成員個體進行互動的中介。L·派伊在研究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問題時認為,新興國家政治體在建立之初缺乏必要的政治整合,民眾對部落、村落、宗教、語言團體等保持著認同與忠誠,存在嚴重的政治認同危機,繼而出現國家政治體系的合法性危機,導致部分發(fā)展中國家長久陷入政治動蕩??梢哉f,沒有政治認同,就不可能有長久的政治穩(wěn)定?!叭魏紊鐣瑸榱四艽嬖谙氯ァ仨毦o密地圍繞保持其制度完整這個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輸進每個成員的腦子里”。[7](P31)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思想灌輸,在培育社會成員政治認同感,進而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積極宣傳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主張、表達其政治立場、宣傳其社會政策等,在社會成員形成政治認知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和情感,形成反映統(tǒng)治階級意志和維護現有政治體系穩(wěn)定的政治價值判斷;它通過系統(tǒng)論證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奮斗目標、宣揚其政治理想信念等,對社會成員發(fā)揮著政治導向作用。列寧曾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各國的歷史都證明: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P317),因此,“對人民進行政治教育——這就是我們的旗幟,這就是全部哲學的意義?!保?](P169)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豐富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知識,提高其政治參與技能。在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關系中,穩(wěn)定是前提,發(fā)展是關鍵。沒有政治穩(wěn)定,就無法有政治發(fā)展的基礎,但沒有政治發(fā)展,政治領域很多問題將無從解決。一個社會既需要政治穩(wěn)定,也需要政治發(fā)展。政治社會化除了具有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功能外,還有促進社會政治發(fā)展的作用。實現政治發(fā)展,既需要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政黨高屋建瓴,順應時勢,更需要社會成員廣泛、積極地進行政治參與。所謂政治參與,“就是一個國家的人民依照法律規(guī)定,遵循特定程序,采取各種合法的方式對國家的政治體系構成、運行方式、運行規(guī)則和政策制定、實施過程施加影響的行為”[10]。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既有利于提高其對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認同,從而促進政治體系、制度的穩(wěn)定,又有助于促進政治管理的民主化,推動政治發(fā)展。但政治參與需要條件,它既需要社會成員在進行政治參與之前清楚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他們在政治參與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具備充分的政治認知,又需要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積極的參與態(tài)度,愿意為諸如政治決策等活動建言獻策,更需要掌握必要的政治參與技能,保證他們在實際的政治參與過程中能夠做到有效、有序。這些參與條件能夠從思想政治教育那里得到支撐。一則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教育,又是政治教育,它將社會的主流政治文化以及處于社會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綱領等政治信息以思想理論的方式灌輸給社會成員,發(fā)揮其育人功能,積累他們的政治知識,提升他們的政治素質,為社會培育符合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德才兼?zhèn)涞摹罢稳恕保瑫r發(fā)揮其開發(fā)功能,培育社會成員的政治興趣愛好,調動他們的政治積極性、主動性,并發(fā)掘他們的政治潛能。二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實踐過程,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能夠使得受教育的社會成員在此過程中實現政治理論知識與政治參與實踐的結合,促進他們政治參與技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功能作用為社會成員的實際政治參與提供了支撐,從而促進了社會政治發(fā)展,推動政治社會化。

      三、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化功能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公民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手段,它通過著力解決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問題促進社會政治穩(wěn)定,通過豐富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知識和提高其政治參與技能促進社會政治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應該是普遍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應該通過適當的方式接受這種教育,這是任何一個政治體系所要面對的大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選擇教育對象時也該注意傾向性,突出部分需要著力教育的人群。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的過程,一些新的社會環(huán)境變量需要在此過程中給予足夠重視。因此,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化功能需要著力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要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幫助社會成員獲取必要的政治認知、培養(yǎng)政治情感等,尤其需要注意這種政治社會化在青年人中間的落實。在青年當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對于一個社會個體來講,青年階段是其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對于一個社會來講,青年是該社會最具活力的群體,是社會政治發(fā)展極為重要的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的領導人高度重視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毛澤東指出,“‘五四’以來,中國青年們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11](P565),因此,“不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青年學生,都應該努力學習。除了學習專業(yè)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12](P385)。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更加注意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問題,他多次講,“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13](P110),“首先要向青年進行有理想、有紀律的教育”[13](P191)。但是,對青年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僅進行簡單的政治說教,告訴他們“這樣做好”、“那樣做不好”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相反可能觸發(fā)他們的逆反情緒,導致政治教育反彈。重視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問題,需要認真考察他們的個性特點,在教育過程中注意提高針對性。在任何社會中,相較于其他社會群體來講,青年人熱情奔放,敢說敢做,注意追求自我,并且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定型,并趨于穩(wěn)定和系統(tǒng)化。因此,一方面需要發(fā)揮真理的力量,讓青年人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依靠他們已有的政治認知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做出判斷;另一方面需要發(fā)揮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彼此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使青年人主動認為教育者的觀點是正確的。

      第二,要做好社會流動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不能僅追求這種教育的形式和過程,關鍵是看其政治社會化效果。對于一個特定社會來講,出于政治穩(wěn)定和政治發(fā)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每個社會成員都要面對的,不應在這個問題上留下教育盲區(qū)和死角,存在游離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特殊群體。對此,鑒于社會現實,我們應該對社會流動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給予必要關注。所謂社會流動人口,是指在戶籍沒有變更的情況下出于明確目的而離開戶籍所在地超過三天以上的人口。古今中外各個不同的社會中可能都會存在一定數量的流動人口,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時下我國存在的大量流動人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戶籍管理的松動推動了這一社會群體的迅速膨脹。他們的流動性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官方機構和人員面對相對穩(wěn)定的特定人群開展的事實存在明顯的矛盾,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少困難,也阻礙了這種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的發(fā)揮。對此,從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目標著眼,我們應該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思路,根據社會流動人口的特點,探索比較有效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應從宏觀上認識到我們社會需要“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14](P41),為此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14](P35),解決好他們的后顧之憂,比如子女的入學問題等,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社會氛圍,幫助他們融入到其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去,從而增進他們對現有社會政治體系的認同,促進社會穩(wěn)定。盡管這種方式并不存在事實上的面對面教育,但它卻收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應有效果。另一方面,鑒于這些流動人口最終都要生活于特定社區(qū)的事實,可以強化社區(q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具體教育內容上選擇更加貼近生活的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重點培育他們的責任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等??傊?,社會流動人口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是一個難題,需要我們認真進行探討。

      第三,處理好網絡環(huán)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發(fā)揮的影響。當前,計算機網絡已走進千家萬戶。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6.2%”[15],網絡環(huán)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課題。相對于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來講,網絡環(huán)境具有開放性、信息性、超時空性等特點,它可以實現網民之間的資源共享,開闊其視野,方便其交流,可以說,網絡環(huán)境開辟了我們生活的新時代。網絡環(huán)境極大促進了政治社會化,主導型政治文化、非主導型政治文化,甚至反主導型政治文化都可以利用網絡拓展自己的空間。但是,對致力于宣傳主導型政治文化,推動其政治社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講,網絡環(huán)境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一方面,它豐富了教育資源,拓展了教育空間,但另一方面它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等方面的挑戰(zhàn)。在教育方式上,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方式受到質疑,其教育效率和效果也很難與網絡環(huán)境下的信息滲透相比。在教育內容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經過了太多的取舍和加工,受教育者在選擇教育內容上受到較大限制,遠沒有網絡提供的信息豐富、鮮活。因此,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育方式、內容進行必要調整。第一,調整思想灌輸方式。灌輸很有必要,但絕不是強灌硬輸,而應是交流式灌輸、引導式灌輸。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正確灌輸社會主流思想,還要對受教育者進行關于如何正確對待網絡的態(tài)度灌輸。第三,加強網絡監(jiān)管。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絡監(jiān)管體系,意識到凈化網絡環(huán)境、防止信息污染不僅是主流教育部門的事情,而且也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事。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與政治教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實踐過程,它與政治社會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是政治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具有明顯的政治社會化功能。一方面它通過推動社會成員形成政治認同而有利于社會政治穩(wěn)定,另一方面它通過灌輸政治知識和培育政治技能來提升社會成員的政治參與水平,從而有助于社會政治的發(fā)展。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會化功能,就應該在教育對象選擇上有所側重,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tǒng)一,注意青年人和社會流動人員的思想政治問題,同時也要關注網絡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

      [1]王惠巖.政治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鄭永廷.美國學校的政治觀及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1990(5).

      [4]馬振清.中國公民政治社會化問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5]王滬寧.政治的邏輯(第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安東尼·奧羅姆.政治社會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列寧.列寧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李德剛.民主政治視野下的農民工政治參與失范問題論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2).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3]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中國新聞網.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4.85億,微博用戶數量增長迅猛[EB/OL].2011-07-19.http://www.chinanews.com.

      A Probe into 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Tao
      (School of Humanit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the ruling class and political party in a particular society in order to achieve its political goal.Political soci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gain political knowledge and develop political attitudes.It is also the process of instilling political standard into social members in a specific social culture.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of social members,increase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their political skills.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However,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while serving the function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should deal with some specific aspects.One is the object of political education.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youth and the migrant population.Attention should also be paid to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and new variables such as network,which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political socialization;net works

      D64

      A

      1009-1734(2012)04-0042-05

      2012-04-28

      劉濤,助理研究員,博士,從事思想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 楊 敏]

      猜你喜歡
      灌輸社會化成員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少先隊活動(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行政權社會化之生成動因闡釋
      教育是能力的培養(yǎng) 而不是知識的灌輸
      衰老是被灌輸的概念
      奧秘(2018年12期)2018-12-19 09:07:32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
      上虞市| 昂仁县| 武穴市| 建始县| 朝阳县| 九龙县| 通化县| 保德县| 正安县| 贞丰县| 大渡口区| 汕尾市| 都昌县| 漳浦县| 镇赉县| 鹤岗市| 湖州市| 牙克石市| 曲水县| 泸州市| 阳江市| 伽师县| 广河县| 邯郸市| 南丰县| 兰考县| 松溪县| 隆昌县| 尚义县| 全州县| 白玉县| 子长县| 个旧市| 阿拉善左旗| 伊春市| 苗栗市| 虞城县| 蒙山县| 定结县| 华亭县| 宁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