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jīng)法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恭維語的性別差異
陳娜
(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jīng)法學院,陜西西安 710000)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恭維語中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研究數(shù)據(jù)是在西北工業(yè)大學采用調(diào)查問卷收集的。本文的理論基礎建立在面子理論之上。
恭維語;性別差異;禮貌原則
人們使用恭維語是通過恭維語的策略來實現(xiàn)的。采用前人研究的分類法對材料進行數(shù)據(jù)分類,恭維的策略主要有四種:直接恭維、間接恭維、非恭維、零恭維[1-2]。
“禮貌”這個用語描述了一種正式的行為,說話人的意圖不是侵犯他人或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1]。Brown和Levinson把“面子”定義為說話者的公共形象,把禮貌看作人們關心自己的面子[3]。Brown和Levinson還把他們分為“positive face”和“negative face”:前者指的是去贏得別人的認可,獲得正面的形象;后者指的是自己的言語行為不被他人阻礙的愿望,自己的領域不受他人侵犯,自己的人格受到保護,自己的權(quán)利得到尊重,自由不受約束。前者尋求的是他人的支持,而后者比較麻煩一些,它需要互相合作以確認雙方的“negative”[4]。有禮貌的人會盡量避免面子威脅行為,如命令。他們會試圖減少不可避免的面子威脅行為,比如請求或者警告,或者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他們在恰當?shù)臅r候使用禮貌的言語,比如問好或者是恭維語。[1]筆者認為,面子威脅理論是解釋恭維語的最合適的理論,因為恭維語屬于禮貌言語行為。
本研究采取話語補全的方法收集數(shù)據(jù)。這種研究工具是由Blum-Kulka發(fā)明的,而且已經(jīng)被應用于研究本土的和非本土的語言行為的實現(xiàn)。這個調(diào)查問卷包括10個問題,同性之間和異性之間的恭維語都會得到展示,這樣,同性和異性之間的恭維語行為都將被探討。筆者在西北工業(yè)大學挑選60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三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男、女各30名。這種選擇方法有其優(yōu)勢:首先,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收集數(shù)據(jù)。其次,大學生在年級、社會地位、收入、民族、智力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都是相似的。在分發(fā)的60份調(diào)查問卷中,共返回58份。排除所有無效的問卷,也為了達到男女問卷的平衡,研究者共整理出52份問卷,26份由女生填寫,26份由男生填寫。
本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瀏覽了問卷調(diào)查以及排除了無效信息后,我們總共收集了312條恭維語(其中175條女性恭維語,137條男性恭維語)。研究者計算出了男女恭維語的百分比,在此基礎上分析數(shù)據(jù)。
表1 不同性別之間的贊揚語分布
表1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贊揚別人和受到別人的贊揚。在所有的贊揚語中,女性給予別人的贊揚語占到總數(shù)的55.4%(其中女性之間給予的恭維語占31.7%,女性給予男性的恭維語占23.7%),受到贊揚的占53.5%。男性之間的恭維語比女性之間少得多,只占總數(shù)的22.8%。女性之間發(fā)生恭維語的可能性遠遠大于男性之間。女性比男性給予更多的恭維語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在乎交際對方的興趣。而女性收到更多的贊揚暗示著女性比男性社會地位低。
表2 異性之間的恭維策略分布
表2表明,異性之間使用恭維語有明顯的差異。在同性之間,女性比男性給予對方更多的恭維(女性80.8,男性39.4);女性比男性更多地選擇非直接的恭維語(女性7.1%,男性5.6%);但是男性比女性使用更多的“零恭維”策略(男性45.1%,女性4%)。至于“非恭維”策略,男女之間差異不大(男性9.9%,女性8.1%),男性比女性采取這種策略稍微多一點。在女性與女性的交往中,有80.8%采取了“直接恭維”策略,這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直接恭維對方,但是當她們恭維男性時,更喜歡使用“非恭維”策略(占36.4%)。男性之間最多地使用“零恭維”策略。除此以外,女性和男性都很少使用“間接恭維”策略以及“非恭維”策略。
總之,男性相對來講比較喜歡采取“零恭維”策略,而女性最喜歡采取“直接恭維”策略。女性把恭維語看作加強團結(jié)的一種方法,所以她們采取了直接恭維的方法,而當恭維男性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她們常常采取“零恭維”策略。對于男性來說,他們把恭維語看作面子威脅行為,所以他們不喜歡恭維他人或者很少恭維他人。但是他們喜歡直接恭維女性,因為他們知道女性會很愉快地接受他們的恭維,不會把它當作面子威脅行為,自然也不會引起尷尬。
[1]Holmes,Janet.Women,Men and Politeness[M].London:Longman,1995.
[2]Tsui,Amy.English Concersation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4.
[3]Brown,Penelope,Stephen I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7.
[4]Wardhaugh,Ronald.An introduction toSociolinguistics[M].3rd Ed.Oxford,Basil Blackwell,1998.
book=165,ebook=165
H313
A
1008-178X(2012)07-0029-02
2012-02-11
陳娜(1980-),女,陜西西安人,西北工業(yè)大學人文與經(jīng)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篇章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