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華 石仲仁 宋任浩 劉建波
近幾年,石家莊無償獻血人群艾滋病(HIV)陽性的檢出率和陽性確證率逐年上升,經(jīng)血傳播艾滋病風險日益增加,現(xiàn)有的血液篩查策略尚無法徹底解決艾滋病感染的“窗口期”問題,采供血機構面臨壓力日增,筆者分析2001至2010年石家莊無償獻血人群HIV感染情況,目的是招募低危固定獻血者,提高對無償獻血人群中的HIV病毒感染者和潛在感染者等高危人群的識別和排除能力,降低可能存在的艾滋病病毒“窗口期”危害。
1.1 研究對象 石家莊市及所屬17個縣(市)2001至2010年自愿無償獻血標本,HIV確證陽性獻血人群的流行病學資料。
1.2 研究方法 分析HIV感染人群及感染率與獻血地點、次數(shù)、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等的相互關系,為采供血機構控制高危人群獻血,制定低危無償獻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據(jù)。
1.3 檢測設備與試劑 START樣品加樣系統(tǒng)和Fame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tǒng)(瑞士)。采用ELISA試劑(生物梅里埃,北京萬泰)進行初復檢,1種或2種試劑檢測陽性者,再用同試劑雙孔復試,復試單孔或雙孔陽性的標本送疾控中心做確證試驗。嚴格按照試劑盒內說明書操作,批批檢驗合格,在有效期內使用。
2.1 HIV篩查情況分析 檢測963 191標本,初篩陽性1 753例(0.18%),確證陽性39例(0.004%)。見表1。
表1 2001至2010年HIV篩查情況分析 例(%)
2.2 HIV確認陽性者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情況分析見表2。
2.3 HIV確認陽性者婚姻狀況、民族、感染途徑情況分析 見表3。
表2 2001至2010年HIV確認陽性者年齡、性別、職業(yè)情況分析
表3 HIV確認陽性者婚姻狀況、民族、感染途徑情況分析
2.4 HIV確認陽性者不同獻血次數(shù)、獻血地點分析 見表4。
表4 2001至2010年不同獻血次數(shù)、獻血地點HIV確認陽性者情況
2.5 HIV確認陽性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情況 見表5。
表5 2001至2010年HIV確認陽性者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情況n=39
自1981年美國報告首例HIV以來,HIV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傳播和擴散[1]。我國于1985年首次報道了HIV感染者后[2],中國的HIV也進入了快速傳播期。近年來,感染人群已由最初的高危人群吸食毒品和共用注射器者向普通人群傳播,包括農(nóng)民、無職業(yè)者、自由職業(yè)者、工人、女性性工、服務人員、學生等[3],其中性傳播、經(jīng)血傳播的感染率開始逐年上升。自2001年以來,石家莊無償獻血人群HIV陽性檢出率總體呈增長趨勢,感染率為0.004%,低于全國報告的 HIV感染率0.021%[4],低 于 河 南 省 鄭 州 市 (0.013%)[5]、重 慶 市(0.012%)[6]無償獻血人群的 HIV的感染率,高于武漢市(0.002%)[7]無償獻血人群HIV的感染率,國內HIV感染率的不斷增長及傳播途徑和感染人群的變化,使采供血機構面臨不小的壓力。
經(jīng)對確證陽性的獻血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年齡大多18~40歲,男性占HIV確證陽性數(shù)的89.7%,占男性獻血人群的0.011%,漢族 37例(94.9%)。無職業(yè)者(0.02%)、農(nóng)民(0.02%)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感染者(0.16%)居多,近幾年學生感染者(0.0056%)亦呈上升趨勢,本市HIV傳播途徑以性傳播和20世紀80~90年代周邊省市非法有償獻血時期獻血人員HIV感染者為主,這些高危人群多在街頭獻血屋或流動車隨機獻血,雖初次獻血的比率高于重復獻血,但14例HIV確證陽性的重復獻血者使采供血機構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39例HIV確證陽性者中有8例(20.4%)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低于河南省鄭州市(66.7%)[5]的報道。
綜上所述,做為采供血機構如何實施WHO安全輸血戰(zhàn)略,將經(jīng)血傳播HIV風險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血液安全,如何鞏固和擴大自愿無償獻血者隊伍,保證從來自低危人群的志愿無償獻血者中采集血液,是采供血機構應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1)采供血機構應與多部門合作,采取多種形式和全社會一起大力宣傳普及HIV、性病防治知識,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與傳播,必須在HIV處于低流行水平時期在宣傳教育和預防方面予以投入。(2)采供血機構應將控制高危人群獻血的關口前移,加強獻血招募、咨詢、體檢環(huán)節(jié)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HIV防控知識,強化培訓咨詢人員的問詢技巧和策略,控制少部分有高危行為的人或潛在感染者惡意獻血或想通過獻血檢查身體的意圖,提高工作人員的健康評估的能力和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減輕后續(xù)血液檢測環(huán)節(jié)的壓力。(3)加強實驗室管理,規(guī)范檢測流程和過程管理,嚴格進行血液HIV和其他經(jīng)血傳播疾病病原體的篩檢,積極制定最大限度的縮短HIV“窗口期”感染和避免HIV漏檢的血液篩查策略。本中心自2009年11月開展血液核酸檢測,2010年6月被衛(wèi)生部定為血液核酸檢測試點單位,現(xiàn)對所有血液標本實施ELISA雙試劑檢測(第4代HIV抗原抗體檢測試劑),陰性的標本再進行核酸檢測的篩查程序,目前已檢測24萬份,為受血者筑起了血液安全的又一道防線。(4)提倡臨床合理用血,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輸血,并逐步推廣自體輸血方法。采供血機構有責任有義務積極開展和推廣安全輸血新技術、新方法,如開展血液濾除白細胞,血漿、冷沉淀病毒滅活等技術,最大限度的減少輸血不良反應,降低經(jīng)血傳播疾病的風險,為臨床受血者提供更安全的血液。
1 Centerfor Disease Contro.Kaposis sarcomaand pneumocy stispneu moniaamong homose xualmen-New York City and California.MMWR,1981,30:305-308.
2 Zeng Y,F(xiàn)an J,Zhang O,et al.Detectionofantibodyto LAV/HTLV-Ⅲinserafrom hemophiliacsin China.AIDS Res,1986,2:147-149.
3 Yong Z,Lin L,Lei B,et al.Dominance of HIV-1Subtype CRFO1-A Ein Sexually Acquired Cases Leadstoa New Epidemicin Yunnan Provinceof China.PLOS Medicine,2006,3:2065-2076.
4 張海洲.我國已累計報告艾滋病例26萬例.中國日報,2008.12.
5 劉國英.鄭州市無償獻血HIV流行病學調查,中國輸血雜志,2010,2:135-136.
6 秦偉裴,王珍賢,李小紅,等.2002-2006年重慶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重慶醫(yī)學,2007,36:2140-2143.
7 孫立平,張慶武,李俊,等,武漢地區(qū)獻血人群HIV感染現(xiàn)狀分析.中國輸血雜志,2007,20: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