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利
干部生活作風不是個人私事
○徐全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我們干部隊伍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等發(fā)生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但同時在生活作風領(lǐng)域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有的為顯示身份和地位,穿講名牌,用講高檔,出行講排場,追求高消費,生活奢侈;有的醉心于吃喝玩樂,沉湎于高檔娛樂場所,不一而足。
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干部并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個人的私事,進而有的認為現(xiàn)在的年代,一個干部不會搞交際,會顯得很古板、不合時宜;有的認為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好穿好點理所當然;有的認為會議桌上談不下來的工作酒桌上就能談下來,白天機關(guān)里辦不成的事晚上娛樂場所就能心想事成。與此同時,有些組織和領(lǐng)導(dǎo)對干部生活作風上的問題也不當回事。有的認為干部八小時以外干什么是個人私事,組織上不便管也沒必要管;有的認為這個年代只要工作做得好,政治不出問題就是好干部,其他的事不用管;有的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缺點毛病“瑕不掩瑜”,管多了有求全責備之嫌,弄不好會挫傷干部積極性;有的不僅不認為是缺點,反而認為能玩能喝能交際是有精力、有魅力、有能力的表現(xiàn)。在這些思想認識的支配下,他們對干部生活作風上的事基本充耳不聞,放任自流,干部監(jiān)督管理出現(xiàn)了“盲區(qū)”,一些干部不再有約束,不再有顧忌,生活作風上出現(xiàn)的問題愈發(fā)嚴重,在一些地方已呈上升趨勢。
干部的生活作風僅僅是個人的“私事”嗎?生活作風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xiàn)。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決定著對生活抱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一般來說,一個人在業(yè)余愛好什么,精力放在哪里,大體上可以反映出他的追求和境界。生活作風看似小事,但細微之處見品質(zhì),生活作風不正,其他作風肯定好不了。對于干部來說,這種“外在表現(xiàn)”比常人更明顯。
縱觀許多經(jīng)濟罪犯和腐敗分子,可以說無一不是從生活作風上出問題開始的。這些干部錯把玩樂當娛樂,經(jīng)常出入于高消費場所,個人無法支付巨額開銷,就要運用手中的職權(quán)去撈錢,鋌而走險;而別有用心的人也總是在領(lǐng)導(dǎo)干部個人生活愛好上突破“防線”,打開“缺口”。用這些人的話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領(lǐng)導(dǎo)沒愛好”。干部有些興趣愛好本身并不是壞事,但被人利用就危險了。一些領(lǐng)導(dǎo)干部之所以被拉下水,最后在錢財上栽跟頭,就是因為小節(jié)不修,大節(jié)不保。
干部生活作風問題在群眾眼里本身就是大事。干部八小時以外做些什么,有時組織上并不是很清楚,領(lǐng)導(dǎo)也不是很了解,但群眾都看在眼里。群眾的這種“看”不僅僅是干部個人的事,而是用它來評判我們的黨和政府。在群眾眼里,有的干部留下了這樣的身影:白天在機關(guān)辦公室找不著,晚上在酒店歌舞廳能找到;到家里找不著,到賓館、別墅能找到;干部群眾找不著,“大款”、“小姐”能找到。在群眾眼里,有的干部也留下了這樣的足跡:訪貧問苦推托不去,請吃請喝有叫必到;深入基層無暇安排,接待應(yīng)酬場場不落。正是這樣的干部,敗壞了整個干部隊伍的形象、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了干群關(guān)系。尤其是有些人“上行下效”,從而導(dǎo)致“上梁不正下梁歪”。
每個黨員干部都要檢點自己的言行,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做到慎獨、慎微、慎初,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做的事情不做,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各級黨組織要從愛護干部,加強對干部生活作風的嚴格要求,嚴格監(jiān)督,嚴格管理,對在生活作風上有這樣那樣問題的干部,要及時提醒,早打招呼,狠敲警鐘,對問題嚴重、違反黨紀政紀的要嚴肅查處,絕不能姑息遷就。
(作者單位:湖北省咸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責任編輯 譚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