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多孔淀粉吸附VB2的光譜學研究
采用酶法制備大米多孔淀粉,研究以其作為藥物載體吸附VB2的性能,建立一種熒光法測定大米多孔淀粉吸附VB2的方法,分別考察溫度、吸附時間、pH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多孔淀粉對VB2的最佳吸附條件:溫度20℃,時間60 min,pH4.00。
VB2;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熒光光譜
多孔淀粉是一種新型變性淀粉,是用物理方法、機械方法以及生物方法使淀粉顆粒由表面至內部形成孔洞的淀粉。與原淀粉相比,多孔淀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多孔淀粉是一種天然高分子有機吸附劑,在形成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化學試劑的作用,安全、無毒,被吸附物質的形態(tài)可以有粉狀、水溶液、油溶液、有機溶劑狀。多孔淀粉可廣泛應用到食品、化工、醫(yī)藥、農藥等領域,研究多孔淀粉,不僅能推動我國變性淀粉行業(yè)的發(fā)展,更能為醫(yī)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yè)提供廉價工業(yè)原料。
目前,國內外對多孔淀粉的應用都還處于初級階段,急需加強對多孔淀粉性質的研究,探討其應用的條件,拓寬其應用領域。在研究多孔淀粉的應用中,大多利用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吸附各類功能性物質;利用其緩釋性能使某些特定物質能在特定場合釋放;也有利用多孔淀粉吸附目的物后作為微膠囊芯材,用于微膠囊的制備,以解決微膠囊中顆粒度不均一的問題[1-4]。用多孔淀粉吸附目的物質后,可在特定條件下應用物理或化學方法來釋放目的物質從而達到緩釋作用,同時也延長了使用時間,提高了使用效率,更有利于目的物的利用。
本文利用VB2的熒光性對大米多孔淀粉吸附VB2的吸附性能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測定出大米多孔淀粉吸附VB2的最佳吸附條件,為以后的多孔淀粉作為吸附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大米淀粉:遼寧立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α-淀粉酶:武漢銀河化工有限公司;核黃素: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冰乙酸:天津市耀華化學試劑有限責任公司;磷酸、醋酸鈉、硼酸:西安化學試劑廠;氫氧化鈉:四川西隴化工有限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RF-5301P型熒光分光光度計、SS-55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島津公司;雷磁pH計:上海楚柏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TDL-40B型低速大容量離心機:上海市金鵬分析儀器有限公司;DF-101S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河南省予華儀器有限公司;DZX-3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福瑪實驗設備有限公司;BS 224 S型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KQ5200DE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稱取25 g大米淀粉,置于250 mL圓底燒瓶中,加入pH=5的醋酸-醋酸鈉緩沖溶液50 mL,置于55℃的水浴鍋中預熱10 min,同時用電動攪拌機攪拌。精確移取0.3 mL α-淀粉酶加入淀粉懸溶液中。準確計時反應10 h后,調節(jié)pH至10使酶反應停止。淀粉溶液真空抽濾,用蒸餾水洗滌3次后,將淀粉置于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即得多孔大米淀粉。
掃描電鏡法(SEM)。
2.3.1 VB2標準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VB2標準品10.0 mg,將其溶解于少量1%HAc溶液中,轉移至1 L棕色容量瓶中,用1%HAc定容至1 L,搖勻待用。
2.3.2 B-R緩沖溶液的配制
在100 mL三酸混合液(磷酸、乙酸、硼酸,濃度均為0.4 mol/L)中,加入表中指定體積的0.2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見表1。
表1 B-R緩沖溶液的配制Table1 Preparation of B-R buffer solution
用0.40 mg/L的VB2標準溶液放入熒光分光光度計中進行激發(fā)波長和發(fā)射波長的掃描。
用吸量管準確吸取0.00、1.00、2.00、3.00、4.00、5.00 mL濃度為10.00 mg/L VB2標準溶液分別于6個50 mL的容量瓶中,用二次蒸餾水定容至刻度,搖勻。此標準系列的VB2濃度分別是0.00、0.20、0.40、0.60、0.80、1.00 mg/L,按一定工作條件從稀到濃進行熒光強度的測定。以熒光強度對VB2的濃度繪制標準曲線。
準確稱取0.5000 g多孔大米淀粉浸泡在25 mL不同濃度的VB2溶液中,不同的水浴溫度下準確吸附不同的時間,后4000 r/min低速離心過濾,測定濾液的吸光度,換算成濃度并計算多孔淀粉對溶液中VB2的吸附量。
取10個比色管分別加入1.00 mL的VB2標準溶液(10.00 mg/L),后用二次蒸餾水定容至25.00 mL。在其中的5個樣中加入0.5000 g的多孔淀粉,搖勻后,在不同的溫度下恒穩(wěn)加熱5 min,測定其熒光強度。
取10個比色管分別加入1.00 mL的VB2標準溶液(10.00 mg/L),后用二次蒸餾水定容至25.00 mL。在其中的5個樣中分別加入0.5000 g的多孔淀粉,搖勻后,分別吸附不同的時間,測定其熒光強度。
取10個比色管分別加入標準溶液(10.00 mg/L)和不同緩沖體系各1.00 mL,之后用二次蒸餾水定容至25.00 mL。在其中的5個樣中分別加入0.5000 g的多孔淀粉,搖勻后,測定其不同pH下的熒光強度。
原大米淀粉顆粒為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或球形,表面光滑。經由α-淀粉酶酶解后的水解殘余物顆粒表面有許多小孔,且分布于整個表面,證實該樣品確實形成了多孔結構,見圖1。
圖1 多孔大米淀粉的電鏡掃描(×4000)Fig.1 Electron microscopic scanning of porous rice starch(×4000)
而且從圖1可以看出,酶解后的水解殘余物,孔密、而孔徑較大,整個淀粉顆粒成蜂窩狀的中空結構。
最佳波長的選擇,見圖2,可知,最大吸收波長分別是激發(fā)波長Ex:444 nm,發(fā)射波長Em:527 nm。(激發(fā)狹縫:5 nm,發(fā)射狹縫:5 nm)
圖3 VB2的標準曲線Fig.3 Standard curve of vitamin B2
VB2的熒光標準曲線,見圖3。
圖2 VB2的激發(fā)和發(fā)射波譜Fig.2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um of vitamin B2
3.4.1 溫度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
研究了溫度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測定結果如表2、圖4所示。
表2 溫度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Table2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圖4 不同吸附溫度對吸附量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由圖4可以看出,溫度升高,殘留液中VB2的濃度增加,吸附量減少。這表明此吸附過程為放熱過程,溫度低有利于吸附量的提高。實驗選擇室溫20℃最佳吸附溫度。
3.4.2 吸附時間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
研究了吸附時間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結果如表3、圖5所示。
表3 吸附時間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Table3 Effects of time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圖5 不同吸附時間對吸附量的影響Fig.5 Effects of time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從圖5可以看出,從0~60 min吸附量逐漸上升,之后吸附量基本保持不變,曲線接近一條平滑的水平線。這說明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達到吸附平衡,達到飽和吸附??梢酝茰y,此過程為物理吸附過程,分為3個步驟進行:(1)VB2從水溶液中遷移至多孔淀粉周圍的液體界膜內;(2)VB2從多孔淀粉周圍的液體界膜內擴散至多孔淀粉內部;(3)在多孔淀粉內部VB2與吸附部分結合。其中第3步速度很快,可以忽略不計,于是前2步將決定吸附速率。
3.4.3 pH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
研究了不同pH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測定結果如表4、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pH從2.00增加到4.00,吸附量增加,pH從4.00增加到6.00,吸附量減小,在pH 4.00吸附達到最大值。
1)采用α-淀粉酶部分分解大米淀粉,可以得到具有很好孔結構的多孔淀粉,SEM照片顯示多孔淀粉表面孔密、深且孔徑較大,整個淀粉顆粒成蜂窩狀的中空結構。
表4 pH對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響Table4 Effects of pH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圖6 不同pH對吸附量的影響Fig.6 Effects of pH on the porous starch adsorption properties
2)采用熒光光度法測定多孔淀粉吸附后的VB2的濃度,此方法靈敏度較高,結果較準確,操作簡便,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3)多孔淀粉對VB2的最佳吸附條件:溫度20℃,時間是60 min,pH 4.00。
4)吸附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平衡,為物理吸附過程,分為3個步驟進行:①VB2從水溶液中遷移至多孔淀粉周圍的液體界膜內;②VB2從多孔淀粉周圍的液體界膜內擴散至多孔淀粉內部;③在多孔淀粉內部VB2與吸附部分結合。其中前兩步將決定吸附速率。吸附過程放熱,說明低溫有利于吸附量的提高。
[1]金峰.VE復合抗氧化劑微膠囊化研究 [J].中國油脂,2006,31(9):75-78
[2]Trindade.The stability of asorbic acid microencappsulated in granules of rice starch and in gum Arabic[J].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2000,17(2):169-176
[3]Stephan D,Yvonne S,Annick V D H,et al.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fish oil encap-sulated in an amorphousmatrix containing trehalose[J].Food research intermational,2006,39(7):807-815
[4]姚衛(wèi)榮,錢和,姚惠源.雙歧桿菌活菌粉的制備[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2,21(6):569-573
王歡
(咸陽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Spectroscopy Study on Adsorption of Vitamin B2by Rice Porous Starch
WANG Huan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anyang 712000,Shaanxi,China)
Rice porous starch was prepared by using enzymatic,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rice porous starch for aminophylline as medicament carrier were investigated;and a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y of the adsorbed using vitamin B2was established.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s detemined are temperature20 ℃,time 60 min,and pH 4.00.
vitamin B2;porous starch;adsorption properties;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咸陽師范學院專項科研基金(08XSYK342)
王歡(1982—),女(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光譜分析。
20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