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芬
(新疆阿勒泰市實驗小學,新疆阿勒泰836500)
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在學生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級是學校實施教育的基層單位,而班主任則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班風的好壞,班主任的處世態(tài)度和風格決定了整個班級的面貌和風格?;仡檪€人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我以為班主任如果緊扣細心、愛心、精心、耐心展開工作,工作成效將事半功倍。
要成功帶好一個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學生。每次接收一個新的班級,我必定先細心調研,籌建班級“信息庫”,在見到“真人”前先熟悉班級每個成員。無論剛入學的新生還是別的班主任易手的老生,工作一上手,我就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學生信息、戶口本、幼兒園資料、學籍卡、成長記錄冊等,還有學生日記、習作、以前各科作業(yè)等都是我搜集的對象。通過戶籍材料,我初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資料,我對學生的相貌、個性、身體狀況、學習習慣、思想動態(tài)等都有了初步的認識。有了這些信息墊底,我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一般都無需暖場,很快熟悉起來。學生們因我對他們的“熟悉”,會在意外之余,與我格外親近。班級工作很快步入正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前期的良好鋪墊,在班級后續(xù)管理中,細心調研仍然是長期“必修課”。家訪、個別談心這些傳統(tǒng)的方法使用得當,調查工作就事半功倍。學生大多怕家訪,是因為怕老師“揭底”、“告狀”,而我認為,家訪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家境、經濟條件及生活狀況、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法、學生在家的表現(xiàn)和生活習慣、學習情況等等。跟家長的交談中,關于孩子的情況我本著“報喜不報憂”的原則,與家長統(tǒng)一思想,為學生加油打氣,促使學生在“被認可”的前提下不斷進步。與學生談心,是我了解學生的習慣方法。像朋友一樣,做得好的地方,不吝惜贊美之詞;做得不足之處,直言相告。友好坦誠的交流,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們的心里話、小秘密都飛入了“信息庫”,一份份相約共同進步的“契約”印在了學生的心里。在我的班級里,家訪、談心都是孩子們盼望經常上演的節(jié)目。有了“信息庫”,根據學生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我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班級管理中,我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論成績好壞,不論家境狀況,不論是否犯過錯誤……在班里,第一排的好位置是調皮搗蛋孩子們的“專座”,把這些孩子扔在教室后面的角落,不管不問,任其放任自流,是對孩子極端的不負責任。在我眼里,沒有教育不好的的學生,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讓這些閃光點更加奪目、璀璨。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有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麗,行人覺得暖洋洋的,開始解開紐扣接著脫掉大衣。這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北風”、“南風”無異于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學生”了。我們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調子,盛氣凌人去壓服學生呢,還是用誠摯的情感去愛護、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呢?當然,我們都愿意選擇后者,愿意做“南風”,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運用情感和愛來誘導、教育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無論贊揚還是批評,學生在我的言行中感受到的是公正,是純粹的愛。我愛每一個孩子,在我眼里,孩子們就是一個個純凈的小天使。學生把從我的眼里感受到的愛,化作學習生活中一點點的進步、班級工作中的積極支持,班級工作因而推進順利。
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負責著與學生相關的一系列復雜繁瑣的工作,要做好每一項工作,光靠班主任一人之力難以成就,事無巨細必躬親,最后只能是疲于奔命。因此精心選拔、培養(yǎng)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形成班級核心,不僅能有效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又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風。
依靠班級“信息庫”,挑選班干部科學又省力。但是,要兼顧學生的特長和積極性的最大化,班主任就不能只依賴“信息庫”來行使任命權了?!懊裰?、公平、競爭”是選拔班干部的原則。第一步,根據“信息庫”,我先將全班同學按照特長劃分成不同職務的候選人公布出來,再讓每個學生結合個人喜好對候選方向做出調整,最終形成全體學生參與的班干部競選名單。第二步,學生根據個人競選的職務分組選拔,每個職務選出兩名候選人,在全班展開競選。第三步,根據競選結果,形成兩套班子:“執(zhí)政黨”和“在野黨”。宣布競選結果時,我明確執(zhí)政黨在執(zhí)政過程中出現(xiàn)原則性錯誤時,“在野黨”對應成員即可走馬上任。如此“三步式”競選出的班干部,既有“公信力”,又因候補團隊有了危機意識,工作學習盡心盡力。而同時,候補團隊因要做好隨時轉正的準備,也不敢松懈,這樣班中就有了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和積極向上的氛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他同學自然而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都不甘人后,各方面表現(xiàn)積極,優(yōu)良班風便會很快形成。
一群高飛的大雁,難免有落隊的。一個班集體中,少不了幾個淘氣的。對于這些自覺性需要提高的學生,需要班主任有足夠的耐心。要培養(yǎng)一個學生良好的習慣,需要班主任對其進步的速度、進步的程度、不良習慣的反復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如果準備不足,一急躁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帶領這部分學生進步,除了將其座位調整到眼皮底下,采取“緊盯”戰(zhàn)術外,我還常采用“包圍”戰(zhàn)術,將管理對象的座位周圍安排上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生或安靜的女生,并且明確其“一對一”的組長,用榜樣的帶動作用和組長“零敲碎打”的提醒方式修正其行為。當然,緊盯不僅僅是揪其“小辮子”,除了緊盯其不規(guī)范行為,還要緊盯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點滴進步,我比較贊同“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的做法,我認為班主任應該善于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但很有可能就通過這個小小的閃光點,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頭的大優(yōu)點,因此,我不僅要求自己,也要求周圍的同學,要及時發(fā)現(xiàn)落隊同學的變化,為他們的點滴進步喝彩,對他們的不足送上耐心,用一聲聲的鼓勵帶動他們進步,讓一只只落隊的雛鳥回到集體中,和大家一起展翅高飛。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四心”不是全部,細心調研以責任心為支撐,真正的愛心離不開一顆嚴心,精心與巧心為伴,耐心源于愛心。癡心于教育事業(yè)的我要做一個“多心”的班主任,在教育戰(zhàn)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著、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