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江
(蘇州科技學(xué)院人文學(xué)院,江蘇蘇州215009)
《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第5版)問世已有幾個年頭,人們對其評論從未間斷,而作為詞典的靈魂——釋義,更是學(xué)界關(guān)注的重點。這里,我們試以物象詞語①為視角,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5,第5版)的釋義修訂中成功的努力及特點做個評述,以冀再版時能加以繼承發(fā)揚,切忌為改而改。[1]
所謂物象詞語,是指命名時抓住不同事物形狀上的“相似點”,并借用甲事物的名稱來指稱乙事物而生成的詞語,如:臼齒、車床、佛手、雞皮疙瘩等。從造詞方法來看,它們是運用比喻(隱喻)手法造詞的產(chǎn)物,實質(zhì)即“類物象形”;從詞類上看,它們是指稱事物的名詞性詞語。
從整體上來看,物象詞語有四個特點:(1)具象性,即以具象喻具象,呈現(xiàn)事物具體的形狀特征;(2)常用性,即多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使用頻率較高;(3)能產(chǎn)性,即某些物象語素能夠構(gòu)成一個同素詞族,涉及諸多語義類別②;(4)認(rèn)知性,即有助于人們對詞語的理解和使用。[2]
物象詞語是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極富形象色彩的重要成員之一,它為我們考察“第5版”的釋義修訂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切入口。經(jīng)過歷次修訂,物象詞語的釋義發(fā)生不小的變化,詞典質(zhì)量也因此不斷提高。但目前學(xué)界少有人以物象詞語為例,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釋義修訂的特點作專門討論。通過人工翻檢,我們共篩選出《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的物象詞語1068條。鑒于此,我們試將“第5版”與“第4版”(2002)作比較,以說明“第5版”釋義修訂的系列特點,即準(zhǔn)確性、系統(tǒng)性、認(rèn)知性和人文性。
釋義術(shù)語、釋義標(biāo)注及釋義(語言)表述的變化,是辭書編纂時代性與科學(xué)性的要求,并最終體現(xiàn)為釋義的準(zhǔn)確性。
1.術(shù)語的增補。如:
【土豆】〈口〉(~兒)馬鈴薯。(第4版)
【土豆】(~兒)□名馬鈴薯的通稱。(第5版)
“第5版”的“土豆”條增加了術(shù)語“(的)通稱”,并由口語詞轉(zhuǎn)化為通稱詞。
又如,【黃鼠狼】:黃鼬→黃鼬的通稱。術(shù)語也發(fā)生了變化。
2.術(shù)語的替換。如:
【火龍】①形容連成一串的燈火或連成一線的火焰……(第4版)
【火龍】□名①比喻連成一串的燈火或連成一線的火焰……(第5版)
“第5版”的“火龍”條中,義項①的術(shù)語由“形容”改為“比喻”?!靶稳荨币话阌糜谛稳菰~性詞語的釋義,而“比喻”一般用于由比喻詞匯化形成詞語的比喻義。
又如,【眼波】:形容→指(流動如水波的目光),也是這種情況。
3.術(shù)語的刪除。如:
【掃帚星】彗星的通稱。……(第4版)
【掃帚星】〈口〉□名彗星?!ǖ?版)
“第5版”的“掃帚星”條中刪除了術(shù)語“(的)通稱”,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及人們認(rèn)知水平的提高,“掃帚星”一詞的使用頻率及語體色彩發(fā)生變化:由通稱詞變身口語詞。
又如,【天河】:銀河的通稱→銀河。也是這種情況。
1.增補〈方〉的標(biāo)記。如:
【袖管】①袖子。②〈方〉袖口。(第4版)
【袖管】〈方〉□名①袖子。②袖口。(第5版)
“第4版”的“袖管”條中,“〈方〉”僅適用于義項②;而第5版中,“〈方〉”適用于各個義項。又如,“八角”條也加注了〈方〉的標(biāo)記。
2.增補〈口〉的標(biāo)記。物象詞語的常用性特點決定其在口語中詞頻較高,使一些詞語具有口語性。如“第5版”的“掃帚星”條中,添加了〈口〉的標(biāo)記(參見“二(一)3”)。
又如,【腦瓜兒】、【手指頭肚兒】、【牙子】、【眼珠子】、【榆錢】等條,也加注了〈口〉的標(biāo)記。
1.釋義元語言的替換。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
(1)替換更貼切的詞語。如:
【棧橋】火車站、港口、礦山或工廠的一種建筑物,形狀略像橋,……(第4版)
【棧橋】□名火車站、港口、礦山或工廠的一種構(gòu)筑物,形狀略像橋,……(第5版)
“第5版”中,“棧橋”條將原釋義詞“建筑物”替換成“構(gòu)筑物”,因為“構(gòu)筑物”是“指一般不直接在里面進(jìn)行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的工程建筑,如水塔、煙囪等”[3],而“建筑物”是“人工建造的供人們進(jìn)行生產(chǎn)、生活等活動的房屋或場所,如住宅、廠房、車站等”[4],這是有區(qū)別的兩個概念。
又如,【礦脈】:(成脈狀的)礦床→礦體,【火花塞】:(燃料)爆發(fā)→燃燒,【瀑布】:河身→河床(突然降落),也作了修改。
(2)替換定義的類詞語。即用上位詞來替換下位詞,或是相反情況。如:
【海帶】褐藻的一種,生長在海底的巖石上,形狀像帶子,……(第4版)
【海帶】□名藻類的一種,生長在海底的巖石上,形狀像帶子,……(第5版)
“第5版”的“海帶”條中,用上位詞“藻類”替換了“褐藻”,因為對于一般讀者來說,需要了解的是語文義而不是??屏x,這實際上是在精確性與包容性之間尋求平衡。[5]
而“第5版”中以下位詞來替換上位詞的情況也有,如【木耳】:菌→真菌(的一種),【仙人掌】:果實→漿果(橢圓形),以求準(zhǔn)確到位。
(3)替換含別字的詞語。如:
【松花】一種蛋制食品,……因蛋青上有像松針的花紋,……(第4版)
【松花】□名一種蛋制食品,……因蛋清上有像松針的花紋,……(第5版)
“第5版”的“松花”條中,將“蛋青”改為“蛋清”,這是對別字的糾正。
又如,【蛙泳】:(同時兩腿)登→蹬,也是這種情況。
2.釋義元語言的添加。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元語言的添加使句子表達(dá)完整。如:
【面包車】旅行車的俗稱,因外形略像長方形面包。(第4版)
【面包車】□名指車廂外形略呈長方體的中小型載客汽車,因外形像面包而得名。(第5版)
“第5版”的“面包車”條中加上“而得名”,補救了原表達(dá)不完整的分句。
(2)元語言的添加使隱含義素凸現(xiàn)。隱含義素是指那些在共識前提下被暫時放棄的、潛在的、反映事物次要特征及其主觀認(rèn)識的義素。[6]“第5版”中對某些物象詞語的隱含義素也作了適當(dāng)?shù)难a充。如:
【金針菜】①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叢生?;ㄍ查L而大,黃色,有香味,早晨開放傍晚凋射,可以做蔬菜。②這種植物的花?!ǚQ黃花或黃花菜。(第4版)
【金針菜】□名①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叢生?;ㄍ查L而大,黃色,有香味,早晨開放傍晚凋謝,花蕾可以做蔬菜。②這種植物的花?!ǚQ黃花。(第5版)
“第5版”的“金針菜”條添加了“花蕾”一詞,盡管讀者可以從上下文及生活常識中得知“可以做蔬菜”的是“花蕾”而不是“葉子”等,但為避免誤解,編纂者還是補上了。
又如,【眼鏡蛇】:頸部很粗→激怒時③頸部膨脹變粗,【梭子蟹】:(常棲息在)海底→淺海海底,【羚?!浚翰溉閯游铮袼!溉閯游铮庑蜗袼?,也都是為語義明晰而添加。
3.釋義元語言的刪除。“第5版”對某些物象詞語釋義中表評價的隱含義素作了刪除,其大多是人們熟知或可據(jù)上下文推知的內(nèi)容,以及作為語文詞典可不必出現(xiàn)的提示語。如:
【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葉都可入藥,有滋補作用。(第4版)
【人參】□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葉都可入藥。(第5版)
“第5版”的“人參”條刪除了“有滋補作用”的分句,一般讀者憑生活常識不難知道這點信息,況且語文詞典沒必要也不可能一一介紹植物的藥效。又如:
【蝸?!寇涹w動物,……吃草本植物的表皮,危害植物。有的地區(qū)叫水牛兒。(第4版)
【蝸?!俊趺涹w動物,……吃草本植物。有的地區(qū)叫水牛兒。(第5版)
“第5版”的“蝸?!睏l刪除了“的表皮”、“危害植物”等語句,因為一般讀者可憑邏輯推理得知。
又如,【獅子狗】:毛較長的巴兒狗→哈巴狗,“獅子狗”、“巴兒狗”都是指哈巴狗(第5版將“哈巴狗”作為主條),“毛長”是其故有特點,故隱含義素不必出現(xiàn)。再如,【金槍魚】:生活在海洋中,肉供食用→生活在海洋中,也對隱含義素作了刪除。
4.釋義元語言的調(diào)序?!暗?版”還將“第4版”中某些釋義表述的語序進(jìn)行了微調(diào),使語句變得通順。如:
【雞胸】因佝僂病形成的胸骨突出像雞的胸脯的癥狀。(第4版)
【雞胸】□名因佝僂病等形成的胸骨畸形,因胸骨突出像雞的胸脯,所以叫雞胸。(第5版)
“第4版”的“雞胸”條釋義表述存在句式雜糅問題,故“第5版”予以調(diào)序。
“第4版”的釋義中,提示參見語不少是落空的④。鑒于此,“第5版”加大對釋義提示參見語的修訂,使詞典參見性及系統(tǒng)性得以提升。
1.增補提示參見語。如:
【芭蕉扇】用蒲葵葉子(不是芭蕉葉子)做的扇子。(第4版)
【芭蕉扇】□名葵扇的俗稱。用蒲葵葉子(不是芭蕉葉子)做的扇子。(第5版)
“第5版”的“芭蕉扇”條增加了“葵扇的俗稱”,完善了與已收條“葵扇”的參見。
又如,“豆豬”條中增加了“也叫米豬”,以完善與已收條“米豬”的參見。
2.刪除提示參見語。如:
【扇貝】軟體動物,殼略作扇形,……是一種珍貴的食品。也叫海扇。(第4版)
【扇貝】□名軟體動物,殼略作扇形,……是珍貴的食品。(第5版)
“第5版”的“扇貝”條中刪除了“也叫海扇”,是因“海扇”自“第3版”刪除后就一直未出條。
又如,“滾珠”條中刪除了“也叫鋼珠”,“海豚泳”條中刪除了“有時也叫蝶泳”,“鋼筋”條中刪除了“也叫鋼骨”,均是因參見條未收錄而刪除。
【木耳】菌的一種,生長在腐朽的樹干上,形狀如人耳,……可供食用。(第4版)
【木耳】□名真菌的一種,生長在腐朽的樹干上,形狀如人耳,……可以吃。(第5版)
“第5版”的“木耳”條將“可供食用”改為“可以吃”,以保持通用語體風(fēng)格。
又如,【槍烏賊】:略似→略像(烏賊),【海米】:(去頭去殼)之后→后,也是同樣情況。
物象詞語具有具象性、認(rèn)知性的特點,故“第5版”對物象詞語的釋義較注重命名理據(jù)性的說明(事物的外形特征),以幫助讀者對詞義的全面理解與把握: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xiàn)了詞典的知識性。如:
【丁字街】呈T形的街道。(第4版)
【丁字街】□名形狀呈T形,像丁字的街道。(第5版)
“第5版”的“丁字街”條增補了“像丁字”的說明,以突出命名的理據(jù)。
又如,“狗尾草”增補了“像狗的尾巴”,“鴨兒梨”增補了“靠近果柄的凸起像鴨頭”,“鴨舌帽”增補了“略呈鴨嘴狀”,也是這種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第5版”釋義修訂時,不僅加強了理據(jù)的說明,而且對“第4版”部分條目關(guān)于理據(jù)的說明還作了一定改動,以更符合實際。如【梯田】:(形狀像)樓梯→階梯。
“第5版”中,環(huán)保意識及對動植物的人文關(guān)懷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一是刪除有關(guān)動物的功效或用途等的說明,二是修改關(guān)于植物“棲居”的字眼。先來看動物條:
【松鼠】(~兒)哺乳動物的一屬,……生活在松林中,有的種類毛皮珍貴。(第4版)
【松鼠】(~兒)□名哺乳動物,外形略像鼠而較大,……生活在松林中。(第5版)
“第5版”的“松鼠”條刪除了“有的種類毛皮珍貴”字眼,以表明動物是人類的“伙伴”而不是利用的“物品”。又如,“云豹”條刪除了“毛皮柔軟,花紋美觀,可制衣物”,“豹貓”條刪除了“毛皮可以做衣服”,也都體現(xiàn)了對動物保護(hù)意識。
需指出的是,“第5版”表述動物“棲居”的字眼也有所變化。例如,【袋鼠】、【鴨嘴獸】、【靈貓】、【河馬】等條,都將“產(chǎn)在(于)……”改成了“生活在……”,以表明動物與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成員。
再來看植物條:
【鵝掌楸】落葉喬木,……產(chǎn)于我國江西、湖北等地。(第4版)
【鵝掌楸】□名落葉喬木,……生長在我國江西、湖北等地,是珍貴的觀賞樹種。(第5版)
“第5版”的“鵝掌楸”條將“產(chǎn)于”改為“生長在”,以說明植物(樹木)不是人類肆意濫伐的“物產(chǎn)”。又如,【龍眼】:產(chǎn)于→生長在,反映了現(xiàn)代人類已意識到保護(hù)森林資源的重要性。
作為我國第一部權(quán)威性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釋義成就是目前其他辭書無法超越的。然而,具體到個別詞條,其釋義還有值得商榷之處,主要是編纂原則及體例不能貫徹始終,或不周遍,即在上文論及的四方面還做得不夠。例如,“電話亭”條釋義詞“郵電局”就不準(zhǔn)確,在上世紀(jì)90年代末它就分成“郵政局”、“電信局”了。又如,隱含義素的凸現(xiàn)在類義詞條中不平齊,像“柳眉”(指女子細(xì)長秀美的眉毛)與“杏眼”(指女子大而圓的眼睛)常并列使用,但釋義中隱含義素則一現(xiàn)一隱⑤。
再如,“金針菜”條不妨加上“……形似金針”的理據(jù)說明,以增強認(rèn)知性。此外,“大熊貓”、“金絲猴”條有“是我國特產(chǎn)的珍貴動物”說明,其中“特產(chǎn)”一詞不妨改成“特有”,以增強人文性,并與同類條目一致。
近年來,辭書界緊鑼密鼓地開展已版詞典的修訂工作,如《辭源》就在修訂之中。而不少詞典相繼完成了新一輪的修訂,如《辭?!罚ǖ?版)[7]、《漢語大字典》(第2版)[8]、《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9]等。這里,我們也期盼《現(xiàn)代漢語詞典》能盡快推出新版,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wù)。
注釋:
①物象詞語是我們研究漢語詞匯類聚時所提出的一個名稱。古代學(xué)者早已意識到這種以“形狀相似”造詞方式的存在,并把用來比擬他物的事物稱之為“物象”,如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洛水》:“北歷覆釜堆東,蓋以物象受名矣?!惫饰覀儗⒃擃悺耙晕锵笫苊钡脑~語叫作“物象詞語”。
②漢語物象詞語的語義類別涉及25種,如天文、地理、農(nóng)業(yè)、植物、動物、建筑、器物、用材、紋痕、人體、發(fā)式、眉型、動態(tài)、服飾、飲食、醫(yī)藥、祭葬、宗教、商業(yè)、交通、文教、文體、軍事、官府、其他等。
③下劃線表示的是隱含義素及其表述。下同。
④如“第4版”中“焊槍”條有“也叫焊炬”提示語,但詞典中并未出條,無疑削弱了系統(tǒng)性。又如,“蜥蜴”提到的“四腳蛇”、“幡兒”中提到的“引魂幡”、“帶魚”中的“刀魚”等,也均未立為參見條目。
⑤臺灣《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997)中“杏眼”釋為:“形容女子圓大而美的眼睛?!笨梢姶祟愲[含義素義入典是得到學(xué)界認(rèn)可的。參見臺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1997.網(wǎng)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
[1][5]杜翔.時代性準(zhǔn)確性系統(tǒng)性——論第5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的修訂[J].辭書研究,2006,(01).
[2]吳漢江.漢語物象詞語研究[D].蘇州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08.
[3][4]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6]張廷遠(yuǎn).隱含義素的剖析及其語用價值[J].漢語學(xué)報,2007,(03).
[7]夏征農(nóng),陳至立.辭海(第6版)[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8]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tuán)·崇文書局,成都:四川出版集團(tuán)·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
[9]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第2版)[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