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響
慢性胰腺炎病程長、發(fā)展慢,主要表現為腹痛及胰內、外分泌功能不足所致的脂肪瀉、消瘦、糖尿病等。早期多以腹痛為主,晚期則以脂肪瀉、消瘦為主,甚至出現惡病質。發(fā)病原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常見的原因是酒精過量和膽系疾病(主要是膽石)。早期輕度甚至中度程度的慢性胰腺炎,由于表現不典型,診斷較困難。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取了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收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16~79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為2個月~16年,平均41個月。所有患者明顯消瘦,持續(xù)性中上腹脹痛、頻繁惡心、疼痛較劇,無放射性。
1.2 方法 胰管減壓引流手術,沿胰腺橫行切開大部或全長胰管,行胰空腸側側Roux-en-Y吻合[1]。即經近端膽總管切口置入金屬探子;縱向“V”形切除胰腺上下緣的腹面胰體,其楔形尖端適深達胰體的背面部分,切除后形成縱向的三角形腔,與空腸做Roux-en-Y吻合,為第2級和第3級胰管分支提供充分的引流。胰腺切除手術對于胰管擴大不明顯而胰腺組織纖維化尤其是鈣化的慢性胰腺炎患者,且病變主要局限于一個區(qū)域者,應作胰腺切除術。
外科手術治療見效快,癥狀緩解后,經1~2年隨訪,復發(fā)率12%。
慢性胰腺炎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且無特異性,因此診斷比較困難。對于反復發(fā)作或持續(xù)性的上腹部疼痛,伴有明顯消瘦、脂肪瀉、糖尿病、發(fā)熱及上腹部壓痛,結合發(fā)作時血清淀粉酶增高,白細胞增高等,應考慮有本病可能。但部分病例無疼痛或僅有輕度壓痛,極易誤診或漏診。同時應進行其他有關檢查,特別是腹部X線平片。超聲檢查,ERCP檢查以及選擇性胰腺外分泌功能測定等有助于本病的診斷。
慢性胰腺炎的發(fā)病原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常見的原因是酒精過量和膽系疾病(主要是膽石),膽系疾病主要為膽管結石,可由結石嵌頓或游走時造成Oddi括約肌炎癥水腫致十二指腸乳頭部梗阻致胰液淤滯,胰管內壓增高,造成小胰管與腺泡破裂,胰液深入胰腺間質,胰蛋白酶激活后導致一系列胰酶的連鎖反應及自身消化。反復的梗阻及胰液分泌增加,導致胰腺反復的炎癥,最終纖維化造成慢性胰腺炎。臨床上行膽石癥手術時,術者??蓲屑澳[大、變硬、質地不均的胰頭慢性炎癥表現,乃典型的膽源性胰腺炎。從而導致慢性胰腺炎。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激發(fā)十二指腸分泌胰泌素及促胰酶素,致胰液分泌增加。同時酒精刺激十二指腸黏膜,造成Oddi括約肌痙攣,導致胰管內壓增高;酒精致胰液中蛋白質和碳酸氫鹽濃度增加,胰液中蛋白質與鈣結合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沉積物,附著于小胰管壁上,形成蛋白栓子,造成胰管的狹窄和梗阻,進而造成腺泡上皮的萎縮和壞死,間質的炎癥及纖維化形成;酒精直接造成腺泡細胞漿的退行性變,線粒體腫脹,脂質堆積,胰管上皮細胞損傷等。外傷與手術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見原因,只有在創(chuàng)傷嚴重或損傷主胰管后方可能引起慢性胰腺炎。腹部鈍性損傷或手術造成胰腺組織廣泛挫傷后可導致慢性胰腺炎。胰腺附近臟器的病變或胃后壁穿透性潰瘍,亦可導致胰腺組織破壞而形成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治療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或治療慢性炎癥合并內外分泌功能不足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內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療是非手術治療的重點。慢性胰腺炎是一種漸進性不可逆性慢性炎癥性疾病。通過病因治療達到完全恢復似乎不可能,但消除致病因素則能控制炎癥過程的進一步發(fā)展。酒精作為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占90%以上),可加速疾病進展,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因此,絕對戒酒對延緩疾病進展至關重要[2]。如果可能,其他一些少見病因也要加以辨別而一并清除,如膽管疾患及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無論是在胰腺炎手術前或手術后,對慢性胰腺炎患者均應進行仔細的定期隨訪。隨訪時應注意,絕對戒酒后疾病是否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或有可能需要手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及不常發(fā)生的伴隨疾病如結核病、食管癌、肺癌的出現。必須強調,絕對戒酒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慢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和外科治療的效果及疾病的預后。另外,醫(yī)生應幫助患者恢復工作和社會生活。慢性胰腺炎患者經非手術治療3~6個月療效不顯著者。宜考慮早期手術。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胰腺病學,2005,25(5):319.
[2] 姜靜,白嵐.慢性胰腺炎的預防.中國健康保健,2004,7(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