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年
(江蘇省灌云縣下車獸醫(yī)站,222231)
黃曲霉素是由黃曲霉、寄生曲霉和軟毛青霉等產(chǎn)生的代謝產(chǎn)物。在自然條件下產(chǎn)生主要有AFB1、AEB2、AFG1、AFG2 四種,其中 AFB1 含量最高,毒性最大,其毒素對肝臟、造血、機體血液循環(huán),消化等產(chǎn)生顯著損害,并可誘發(fā)癌變。筆者曾收治95只犬因黃曲霉素中毒病例,采用中西結(jié)合治療,取得理想療效。
患犬精神沉郁,被毛粗亂無光澤,對周圍事物淡漠,反應遲鈍,消瘦。食欲不佳或廢絕,胃腸功能紊亂,呈間歇性腹瀉,糞便不成形,重癥犬嘔吐黃色的黏液,可視黏膜黃染,多數(shù)全身皮膚黃染?;疾〕跗谄?,體溫稍微偏高或正常,后期下降到38℃以下。糞便呈煤焦油樣,血便,小便呈深黃色,進而出現(xiàn)腹水。虛弱,死前出現(xiàn)抽搐等神經(jīng)癥狀。
死亡犬皮膚、可視黏膜和皮下脂肪出現(xiàn)黃染;血凝不全;心肌斑點狀出血,肺無明顯肉眼變化;腹腔積水,胰腺間質(zhì)水腫,腸系膜廣泛性出血;肝腫大及脂肪變性,呈土黃色,肝細胞呈灰白色壞死,膽囊壁增厚并出血,脾腫大,腸壁菲薄而透明,腸道出血,內(nèi)有煤焦油膠凍樣內(nèi)容物。
3.1 取前肢靜脈采血,做血常規(guī)檢查,患犬出現(xiàn)紅細胞、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明顯下降。
3.2 血液生化檢驗,可見患犬血液中谷丙轉(zhuǎn)氨酶不同程度升高。
3.3 飼料或食物檢測,發(fā)現(xiàn)飼料或食物中黃曲霉素 B1、B2、G1 含量超標。
3.4 組織學檢查:取死亡犬肝作組織學檢查,可見肝脂變、肝細胞壞死和門脈性肝硬變。
本病應與犬傳染性肝炎病毒、犬細小病毒、犬瘟熱等類似癥加以區(qū)別。犬傳染性肝炎有接觸傳染性,體溫升高1.5℃~2℃,腹瀉帶血,腹痛,病程中期眼角膜呈藍色,而本病無此癥狀;犬細小病毒病,病犬先嘔吐后腹瀉,呈噴瀉狀的稀糞呈黃色或灰黃色,并含多量黏液和偽膜。脫水,皮膚失去彈性,可與本病區(qū)別;犬瘟熱與本病區(qū)別,有接觸傳染性,體溫呈“雙相熱型”,腹部和股內(nèi)側(cè)出現(xiàn)水泡和膿皰性皮疹,有陣發(fā)性痙攣,共濟失調(diào)及后肢癱瘓等神經(jīng)癥狀。
5.1 有臨床癥狀犬的治療:西藥處方
保肝:10ml“茵梔黃”注射液稀釋于250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1次/a;“腺苷蛋氨酸”20mg/kg空腹口服,1次/d。
止血:VK10.1g肌注,2次/d;氨甲苯酸0.1g稀釋于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次/d。
消炎:用頭孢曲松鈉0.1g加入到0.9%的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以防重癥病犬繼發(fā)感染。
對癥支持療法:口服胃腹安止嘔吐,靜注碳酸氫鈉調(diào)節(jié)機體酸堿平衡,補充適量VC、ATP、輔酶A。
中藥組方
“茵陳蒿湯”加味:茵陳、梔子、龍膽草各15g,銀花 20g,黃芩、郁金各10g,白茅根、車前子各15g,半夏 15g,知母 10g,甘草 10g。 加水 1000ml,煎至藥液500ml,分上、下午兩次灌服,連用2-3d。
針灸 主穴位:頸脈穴,頸部旁側(cè)面頸靜脈上、中1/3交界處,小寬針順血管刺入0.5~0.8cm,出血;尾尖穴,尾尖部腹側(cè)正中,距尾尖約1cm血管上,1穴,小寬針或三棱針直刺0.5~1cm。
配穴:肝俞穴,肩關(guān)節(jié)與髂關(guān)節(jié)連線與第9肋間交點處,左右各一穴。脾俞穴,背正中線左外側(cè)約10cm的第13肋骨后緣處,左側(cè)一穴。
5.2 無臨床癥狀犬的治療
谷丙轉(zhuǎn)氨酶升高預示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治療除了更換飼料外,可口服肝泰樂0.1g/只,腺苷蛋氨酸20mg/kg體重。可適當補充VC、VA、VE。
中藥:茵陳 250g、銀花 250g、甘草 200g,共研成粉,按 10~15g/只,加入飼料飼喂,每天 2次,連續(xù)使用 3~5d、
6.1 病例一:灌云縣下車鄉(xiāng)教師張某飼養(yǎng)的一只西施犬,于2011年9月10日患病,邀筆者診治。主訴:該犬已接種幾種常用疫苗。兩天前飼料改用廢棄的雞蛋糕。今天見犬精神不佳,不食,嘔吐,拉稀,遂求診。
臨床檢查,患病公犬,約5kg,體溫40.2℃,心跳124次/min,呼吸32次/min,皮毛蓬亂,體瘦,眼結(jié)膜、口腔黏膜及腹部皮膚出現(xiàn)黃染;嘔吐物有多量黃色黏液;排稀糞,呈灰黑色煤焦油樣血便;小便量少呈深黃色;病犬精神沉郁,不愿走動。檢查尚未飼完的雞蛋糕,可聞到較濃霉變味,雞蛋糕中黏絲,黏絲及蛋糕表面有灰黃霉斑。根據(jù)病史及臨床癥狀,初診為犬黃霉毒素中毒病。
治療:10ml茵梔黃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氨甲苯酸0.1g,作靜脈滴注1次/d;肌肉注射頭孢西丁 250mg,2次./d;肌肉注射Vk0.1g,1次/d;口服腺苷蛋氨酸100mg+胃復安15mg,1 次/d。 10%葡 萄 糖+小 蘇 打 40ml+ATP30mg/次靜注。
灌服中藥,茵陳蒿湯加味:茵陳、梔子、龍膽草各15g,銀花20g,黃芩、郁金各10g,加水1000ml,煎至藥液500ml作上、下午兩次灌服,連用2-3d。
針灸 主穴:頸脈穴、尾穴尖放血,配穴:肝俞穴,脾俞穴。經(jīng)3天治療病犬康復。
6.2 病例二:下車鄉(xiāng)仲集村王某養(yǎng)10只肉用犬,于2012年8月15日邀筆者診治。主訴:該批犬飼食近期自配的配合飼料,見總體減食約20%左右,其他情況正常。臨床檢查:見10只犬精神較正常。臨床檢查:見10只犬精神較正常,檢肛溫、心跳頻率、呼吸頻率均正常。大、小便無異常。檢查飼喂的飼料:聞其味有明顯霉味,后得知飼料中的玉米原料有輕度霉斑,米糠貯存時間較長,懷疑是飼料問題。采10只犬血液送市畜牧獸醫(yī)站實驗室化驗。檢查結(jié)果10只犬血液中谷丙轉(zhuǎn)氨酶均不同程度升高。確診10只犬為輕度黃曲霉素中毒。
治療:更換新鮮飼料,每只犬口服肝泰樂0.1g+腺苷蛋氨酸 20mg/kg體重+VC0.5g+復合VB3片。飼料中添加中藥粉(茵陳、金銀花、甘草,按5∶4∶1比例混合制成粉),按每Kg飼料添加藥粉100g,3次/d。同時供給濃綠豆湯自由飲服。5d治療,犬食欲恢復正常,康復。
7.1 飼料保存不當或飼料中原料發(fā)生霉變,都可引起黃曲霉毒素中毒。按Newbeme等報導,黃曲霉毒素對犬的LD50為0.5~1mg/kg。在飼料生產(chǎn)過程中,原料的黃曲霉毒素檢測是非常必要。禁止飼喂霉變的飼料或食物,是預防犬黃曲霉素中毒病發(fā)生的根本措施。
7.2 黃曲霉毒素進入機體后,首先損害的是肝臟。最早發(fā)生變化的則是肝功能指標,尤其是谷丙轉(zhuǎn)氨酶會出現(xiàn)明顯升高,這為疾病的診斷提供重要診斷依據(jù)。
7.3 “茵梔黃”中成藥液是由茵陳、梔子、金銀花、黃芩組成的,具有保肝、利膽退黃、抗繼發(fā)感染等作用,VK1、氨甲苯酸有止血作用,胃腹安止嘔吐,頭孢類藥物可防止細菌繼發(fā)感染。
中藥茵陳蒿湯加味組方中:茵陳、梔子、龍膽草有保肝、退黃、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作用;金銀花、黃芩、郁金對肝臟有殺菌、消炎、利膽、解熱、促進患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肝功能恢復的功能;半夏有止嘔吐作用;白茅根、郁金能止血;車前子,知母能生津補液,調(diào)節(jié)機體酸堿平衡;甘草和金銀花能解黃曲霉毒素對機體毒害作用;金銀花、梔子、黃芩、甘草等藥能抗病毒,增強病犬機體免疫水平和抗病力。因此,中藥治療本病既能治“標”又能治“本”,與西藥配用,能取長補短,增強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