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衛(wèi),黃廷祥,陳際才,李章田,李俊龍
(云南省德宏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云南芒市678400)
品種介紹
馬鈴薯新品種‘德薯3號’的選育
羅有衛(wèi)*,黃廷祥,陳際才,李章田,李俊龍
(云南省德宏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云南芒市678400)
‘德薯3號’是德宏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與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合作通過有性雜交方法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2012年經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生育期94 d左右,一般產量32 000 kg/hm2左右,塊莖淀粉含量19.5%,維生素C含量39.3 mg/100 g鮮薯,蛋白質含量2.46%。該品種適宜德宏州冬作馬鈴薯區(qū)推廣種植。
馬鈴薯;新品種;德薯3號
‘德薯3號’是用‘會-2’為母本、‘觀音洋芋’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方法經系統(tǒng)選育而成。2002年6月由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馬鈴薯研發(fā)中心配制雜交組合‘會-2’ב觀音洋芋’,并獲得雜交種子;2003年4月在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培育出實生苗,選擇單株后收獲一套家系,編號E03-s80;2003年11月在德宏州冬季播種該家系,從52個混選單株家系中篩選出綜合性狀好的單株,同時在德宏州編入選種圃,編號為DE03-80-30。2004~2006年在德宏州進行無性系產量、抗病性、適應性鑒定試驗;2007~2009年在德宏州內進行馬鈴薯區(qū)域試驗。2011年2月通過田間鑒評。2012年11月經云南省第六屆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編號:滇特(德宏)審馬鈴薯2012006號,命名為‘德薯3號’。
‘德薯3號’屬中晚熟品種,生育日數(shù)94 d左右(由出苗到莖葉枯黃);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勢強,株叢直立,株叢繁茂度強;葉、莖濃綠色,冬種基本不開花。株高約44 cm,莖粗1.1 cm;結薯集中,塊莖扁圓形,表皮略麻,白皮白肉,芽眼淺、芽眼數(shù)中等;商品率較高;食味好,品質優(yōu);田間表現(xiàn)植株晚疫病抗性強。
經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分析,‘德薯3號’的總淀粉19.5%,蛋白質2.46%,維生素C 39.3 mg/100 g,干物質23.3%。
抗性鑒定:抗馬鈴薯晚疫病,中感X病毒病,感Y病毒病。
4.1 區(qū)域試驗
‘德薯3號’在參加2007~2009年的德宏州馬鈴薯區(qū)試中,2008年平均鮮薯2 030 kg/667 m2,較對照‘合作88’增產18.4%,居第4位;2009年平均鮮薯2 085.1 kg/667 m2,較對照‘合作88’增產2.8%,居第3位。2008、2009兩年區(qū)試平均產量2 057.6 kg/667 m2,較對照‘合作88’增產9.95%,居第2位。
4.2 生產試驗
2010~2011 年冬季芒市風平鎮(zhèn)示范種植‘德薯3號’333 m2,鮮薯產量1 807 kg/667 m2,較對照‘中甸紅’增產14.5%;盈江縣新城鎮(zhèn)示范種植‘德薯3號’333 m2,鮮薯產量2 372 kg/667 m2,較對照‘中甸紅’增產18.2%;隴川示范種植‘德薯3號’67 m2,鮮薯產量2 126 kg/667 m2,較對照‘中甸紅’增產10.4%;瑞麗示范種植‘德薯3號’333 m2,鮮薯產量1 715.3 kg/667 m2,較對照‘中甸紅’增產16.3%。德宏州4個示范點平均達2 005 kg/667 m2,比對照‘中甸紅’增產14.8%。
(1)選地:要求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應選擇肥力中上等的田塊。
(2)種薯處理:種薯應催芽,以帶1 cm左右長度的壯芽播種為佳。盡量選用30 g左右小種薯整薯播種;大薯應切塊,每個切塊不少于25 g且至少帶有兩個以上的芽眼;切塊過程中及時對切刀進行消毒。
(3)播種密度及時間:種植密度為3 500~4 000株/667 m2。播種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種為佳。采用大壟雙行條播。
(4)施肥量:基肥施農家肥1 000 kg/667 m2、高含量三元復合肥50 kg/667 m2、鉀肥10~15 kg/ 667 m2、尿素15~20 kg/667 m2、硼砂2 kg/667 m2;現(xiàn)蕾期結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
(5)田間管理:在苗期和現(xiàn)蕾期進行1~2次中耕培土,并根據(jù)植株狀況在苗期適量追施氮肥。根據(jù)田間墑情及時進行灌水。生育期間注意防治病蟲害。根據(jù)市場供求關系及時收獲。
‘德薯3號’適宜在德宏州冬作馬鈴薯種植區(qū)域推廣。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New Potato Variety'Deshu 3'
LUO Youwei*,HUANG Tingxiang,CHEN Jicai,LI Zhangtian,LI Junlong
(De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Mangshi,Yunnan 678400,China)
'Deshu 3'was bred through hybridization method by De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Institute ofEconomic Crops ofYunnan Academy ofAgriculturalSciences,and was approved forregistration by the Yunnan Crop Variety Committee in 2012.Growth period of'Deshu3'is about94 days.The yield ofthis variety is about32 000 kg/ha,with starch content being 19.5%,vitamine C content 39.3 mg/100 g FW,and crude protein content 2.46%.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wintercropping regionofDehong.
potato;new variety;Deshu 3
S532
B
1672-3635(2013)04-0255-02
2013-07-29
國家馬鈴薯產業(yè)技術體系項目(CARS-10-ES24)。
羅有衛(wèi)(1981-),男,農藝師,主要從事馬鈴薯新品種選(引)育及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
羅有衛(wèi),E-mail:xiaomaish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