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華 高麗英 張 斌
河南確山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確山 463200
急性腦膨出在重型顱腦損傷中時有發(fā)生,發(fā)展迅速,治療困難,病死率高,預后差。本文回顧我院1995—2011年間56例術中急性腦膨出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從中探討發(fā)生急性腦膨出的原因及治療措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男35例,女21例;年齡4~73歲,平均48.4歲。致傷原因:車禍傷31例,高處墜落傷18例,打擊傷7例。
1.2臨床表現術前均有意識變化,深昏迷27例,中度昏迷18例,淺昏迷11例。單側瞳孔散大24例,雙側瞳孔散大16例,瞳孔無變化16例。肌力:單側偏癱21例,去皮質強直23例,肌力無變化12例;術前腦疝時間<3h28例,>3h12例。
1.3 CT表現硬膜下血腫合并對側腦挫裂傷、腦內小血腫、對側顱骨骨折13例,硬膜下血腫合并對側顱骨骨折、硬膜外小血腫16例,硬膜下血腫合并同側腦內小血腫、腦挫裂傷9例,單純硬膜下小血腫合并腦挫裂傷18例,上述病人均中線結構移位>1cm,環(huán)池、基底池消失。
1.4治療方法56例腦膨出病人中,術中遲發(fā)血腫26例,其中對側硬膜外血腫15例,硬膜下血腫7例,對側腦內血腫3例,同側腦內血腫1例,術前腦彌漫性腫脹18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術中低血壓腦組織缺血缺氧12例。估計術中對側出現遲發(fā)血腫或原有血腫擴大時,術前充分做好探查對側的準備,出現急性腦膨出時,絕不遲疑地探查對側,在對側骨折線或原已存在少量血腫處鉆孔探查,若發(fā)現血腫增加及時清除。若對側探查時未發(fā)現血腫或原來血腫未增加時,再考慮同側腦內是否存在血腫,可用腦穿針在同側腦內穿刺探查,若發(fā)現血腫給予清除;若兩側血腫清除后,腦膨出仍不消除,可使用過度通氣或脫水劑,術中控制血壓,收縮壓控制在90 mmHg左右,擴大骨窗,骨窗下緣盡量靠近顱底,觀察膨出的腦組織是否回縮,否則,最后選擇切除部分額極及顳極或膨出腦組織行內減壓術。
56例急性腦膨出病人治療后隨訪3個月,按GOS評分預后:良好5例(8.9%),中殘 7 例(12.5%),重殘14 例(25.0%),植物生存 4例(7.1%),死亡26例(46.4%)。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1例,5例死于嚴重的肺部感染。
重型顱腦損傷后,術中急性腦膨出在臨床上經常見到,處理不當影響病人預后。腦膨出發(fā)生原因我們體會如下:(1)術中發(fā)生遲發(fā)性血腫;(2)術前彌漫性腦腫脹;(3)術前休克時間長,造成腦組織長期缺血缺氧腦腫脹。遲發(fā)血腫是發(fā)生術中腦膨出的主要原因,本組占46.4%。總結56例腦膨出患者中因遲發(fā)血腫引起膨出病例的影像學資料,認為有如下情況時易發(fā)生遲發(fā)血腫:(1)對側存在骨折,尤其骨折線寬大且跨腦膜動脈、矢狀竇或近冠狀縫旁,該類患者易出現對側遲發(fā)性硬膜外血腫。(2)對側骨折部位術前已合并少量硬膜外或硬膜下小血腫,當術側血腫清除后,對側小血腫量增加而造成術側急性腦膨出。(3)術前合并同側腦挫裂傷腦內小血腫,中線向對側移位>1cm,該類患者易出現同側腦內小血腫擴大致腦膨出。(4)術前對側腦挫裂傷并腦內小血腫,術中易出現遲發(fā)對側腦內血腫。術中發(fā)生遲發(fā)血腫的原因可能與壓力填塞效應的消失或減輕有關,亦有人認為與腦組織術中迅速移位有關。術前骨折處硬腦膜血管或骨折處板障血管破裂出血,腦挫裂傷腦內小血管破裂出血,由于顱壓高存在已破裂的血管受顱內高壓的作用而被壓閉,尚未形成血腫或已存在的小血腫不會增加,但當剪開硬腦膜血腫清除后,顱內壓降低,壓力填塞效應減輕或消失,原來破裂的血管迅速出血形成遲發(fā)血腫,導致急性腦膨出。對遲發(fā)性顱內血腫所致腦膨出的處理,我們的體會是:(1)若術前對側存在顱骨骨折或骨折處已存在少量小血腫患者,術中發(fā)生腦膨出后,保護好切口立即探查對側,發(fā)現血腫給予清除。(2)術前同側已存在腦挫裂傷、腦內小血腫者,術中若發(fā)生腦膨出,術中應探查同側腦內血腫是否增加,必要時給予清除。對側腦內血腫增加時,行對側開顱血腫清除后行雙側去骨瓣減壓。
急性腦腫脹是術中急性腦膨出又一重要原因,本組18例(32.1%),發(fā)生機制為外傷后腦內血管運動中樞受損,導致急性腦血管擴張,腦外傷后腦內血管自主調節(jié)功能喪失,當剪開硬腦膜或清除血腫后血管外的壓力降低,內外壓力差造成喪失自主調節(jié)能力的腦內血管急性擴張,腦血流量、腦容量急劇增加造成同側腦組織急性膨出,腦組織迅速疝入骨窗內,而疝入骨窗內的腦組織表面靜脈回流不暢加重腦膨出。該類患者術前影像學顯示,顱內硬膜下血腫量少,但占位效應明顯,腦室、腦池受壓或消失,腦白質CT值普遍增高。該類病人病死率高,預后差,術前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可能術中急性腦膨出,術前與家屬充分做好思想溝通。對急性腦腫脹所引起腦膨出的處理,我們的體會是:除常規(guī)術中過度通氣,應用常規(guī)脫水劑外,應同時術中控制性降壓,使收縮壓維持在90mmg左右2~4min,再恢復原有水平,如此數次,使喪失自主調節(jié)功能的血管逐漸恢復自主調節(jié)能力,術中去骨瓣減壓骨窗要大,盡量靠近顱底,充分咬除蝶骨嵴,減少外側裂血管受壓水腫加重的惡性循環(huán);另外,打開硬腦膜前,先將硬腦膜剪一小口,緩慢放出硬膜下血性液體讓腦組織緩慢復位,必要時沿顱底剪開部分硬腦膜,先將額極和顳極吸除行內減壓后,再充分剪開硬腦膜清除血腫。必要時行雙側去骨瓣減壓,只有上述辦法無效時,最后考慮將膨出的腦組織切除[1]。術前創(chuàng)傷性休克、長期低血壓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廣泛腦組織腫脹致術中急性腦膨出亦是腦膨出不可忽視的因素,對該類患者,術前積極搶救休克,維持患者血壓,保證正常的腦灌注壓,改善腦缺血缺氧,是預防術中急性腦膨出的有效方法。
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急性腦膨出患者病死率高達70%,本組46.4%,遲發(fā)顱內血腫引起的急性腦膨出較急性腦腫脹引起急性腦膨出療效好,病死率相對低。
[1]董吉榮,江基堯,朱誠,等 .重型顱腦損傷術中急性腦膨出原因及預防[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9,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