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鞍山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11)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
陳 靜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鞍山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11)
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nèi)發(fā)生不正常的凝結,堵塞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其臨床表現(xiàn)有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嚴重者可造成肢體功能不全和并發(fā)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分為小腿肌肉靜脈叢血栓形成(周圍型)、髂股靜脈血栓形成(中央型)和混合型。我科于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67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通過實施準確治療和整體護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7例,周圍型12例,中央型20例,混合型35例,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齡27~80歲,平均56歲。左下肢54例,右下肢13例。長期臥床造成靜脈血流遲緩發(fā)生血栓27例,靜脈注射刺激性溶液造成靜脈內(nèi)膜損傷發(fā)生血栓15例,燒傷、手術后造成血液高凝狀態(tài)發(fā)生血栓25例。就診時間5h~5d,平均56h。
1.2 方法
入院前均行彩超檢查,12例周圍型行非手術療法,55例中央型和混合型全部行手術取栓。18例取栓前健側股靜脈穿刺行下肢深靜脈濾器置入。患側股靜脈切開,利用Fogurthy導管取出髂靜脈段血栓,遠端利用驅動帶加壓纏繞肢體,盡可能擠出血栓。健側或患側利用8.0mm× 1.0mm球囊擴張狹窄段。術中股動脈推注尿激酶25萬u,術后患者溶栓1周,尿激酶用量50~100萬u/d。術前3d,普通肝素0.8mg/kg,每8h 1次靜脈注射標準抗凝,3d后改為低分子肝素鈣12h 1次抗凝1周,以后華法林口服至少半年。
10例長時間站立后患肢明顯腫脹。深靜脈造影復查:髂股靜脈管壁粗糙,節(jié)段性狹窄,側枝建立。57例達到治愈標準(患肢周徑較健側不超過1.0cm)。隨訪6個月,定期復查凝血指標,無死亡及肺動脈栓塞病例。
3.1 非手術療法的護理
①急性期應絕對臥床10~14d,患肢抬高30°,床上活動避免動作過大,禁止按摩患肢,避免咳嗽、深呼吸,防止血栓脫落發(fā)生肺動脈栓塞。②每日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和皮膚溫度的變化,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以判斷治療效果。③每日按醫(yī)囑及時抽血檢查凝血時間或凝血酶原時間,觀察有無出血傾向,遵醫(yī)囑及時給予止痛劑緩解疼痛,防止因疼痛引起動脈痙攣。④肺動脈栓塞是DVT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病急,病死率高,若患者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痛、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應立即給予平臥,4~6L/min吸氧,配合醫(yī)師搶救。⑤囑患者進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因大便干燥引起腹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囑患者戒煙,防止尼古丁制激引起靜脈收縮。
3.2 術前護理
①本組患者起病急,患者焦急和恐懼,擔心愈后不能行走,給予安慰和心理護理,減輕焦慮和恐懼,配合手術前的準備。②嚴格做好手術區(qū)域皮膚準備工作,備皮范圍包括劍突以下及全部患肢,以備術中順行取栓或經(jīng)腹處理髂總靜脈的原發(fā)病灶[1]。③術前訓練患者臥床大、小便的習慣,為避免術后過早排大便,術前2~3d起囑患者進少渣飲食,術前晚灌腸,排空大腸內(nèi)的積糞。④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切忌用手按摩患肢,防止因血栓脫落造成肺動脈栓塞,按醫(yī)囑應用止痛劑減輕疼痛,囑患者戒煙。
3.3 術后護理
①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用抬高枕抬高患肢30°,病情平穩(wěn)后可在床上適當活動。②觀察患肢遠端的皮膚溫度、色澤、感覺和脈搏強弱,以判斷血管通暢情況,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周徑變化,以判斷治療效果,觀察傷口局部有無出血。③遵醫(yī)囑及時、準確監(jiān)測凝血指標,飲食予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囑患者戒煙,嚴禁局部推拿、按摩。④在抗凝期間,密切觀察切口、穿刺點、鼻、牙齦等部位有無出血,有無血尿、黑便。各項護理操作動作要輕柔,防止機械性損傷。⑤術后恢復期活動量要逐漸增加,如增加行走距離和鍛煉下肢肌肉的活動量,以促進下肢深靜脈再通和建立側支循環(huán)。⑥預防肺動脈栓塞:觀察有無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果發(fā)生肺動脈栓塞,立即給予高流量吸氧,平臥,遵醫(yī)囑應用升壓藥,配合搶救。
3.4 出院宣教
①應遵醫(yī)囑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定期復查凝血四項,服藥期間,注意觀察有無出血癥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就診。②囑患者絕對戒煙,進低脂、多纖維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告知患者加強鍛煉,參加適當運動,預防靜脈血栓形成。③長期輸液或經(jīng)靜脈給藥患者,應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條靜脈反復穿刺,尤其是對使用有刺激性藥物時,更應注意,盡量保護好靜脈。
通過對67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整體護理,我們認為減少下肢DVT的發(fā)病率,應重視有無誘發(fā)DVT的高危因素和引起高凝狀態(tài)的疾病,對患者加強宣教和指導。長期臥床患者應經(jīng)常更換體位,避免在膝下墊枕,過渡屈髖,以免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可以做適當?shù)南轮顒?,如膝、踝、趾關節(jié)的伸屈活動,舉腿活動,動作不能過大,術后要早期下床活動。長期輸液患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條靜脈反復穿刺,外科術后患者還可以應用壓力治療儀預防DVT的發(fā)生。
[1]段志泉,張強.實用血管外科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1999:554.
R473.5
:B
:1671-8194(2013)02-03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