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欣
河北省邢臺醫(yī)專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北 邢臺 054000
中藥指紋圖譜是中藥材經適當處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儀器檢測得到的,能夠顯示中藥及其制劑中的各種組分群體特性共有峰的圖譜。特點在于它不要求精確的定性、定量每個組分,但要求圖譜具備“指紋”特征,即要求專屬、穩(wěn)定、實用[1]。換言之,在藥效、毒理及臨床試驗等已經確定該品種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憑借實用的指紋圖譜 (或圖像)即可以確認該產品的真?zhèn)?,同時又能判斷質量的穩(wěn)定與否,這對于有效地控制中藥材或中成藥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藥指紋圖譜按測定手段分類可分為中藥化學指紋圖譜和中藥生物指紋圖譜,而化學 (成分)指紋圖譜在中藥制劑分析研究方面應用尤為廣泛,根據(jù)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具體方法與技術的不同,主要有薄層色譜 (TLC)、高效液相色譜 (HPLC)、核磁共振 (NMR)、質譜 (MS)、紫外光譜 (UV)、紅外光譜 (IR)、基因芯片技術等。同時,聯(lián)用技術是目前最受重視的手段,HPLC/MS,HPLC/UV,HPLC/NMC,HPLC/MS/MS等聯(lián)用技術給中藥分析帶來了嶄新的前景,指紋圖譜也達到多維、多息階段。
中藥現(xiàn)代化的必要前提是加強中藥質量標準的控制,指紋圖譜分析技術是可行的質量控制技術模式。目前,我國對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對有些問題的認識還比較模糊。
2.1 指紋圖譜與藥理作用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報道指紋圖譜與藥理作用之間的相關性仍然是模糊的[2]。中藥成分復雜,有效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指紋圖譜反映的基本是化學信息,而不是藥效信息,人們無法從指紋圖譜中解析某一峰或者某一段峰所代表的藥理作用。指紋圖譜與藥效脫節(jié)成為指紋圖譜最有爭議的問題,即指紋圖譜的理化變化是否必然引起藥理作用的變化。
2.2 指紋圖譜與化學成分的相關性 這主要與色譜峰的純度相關。單味藥材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復方中成藥化學成分之間的交叉和相互影響更增加了成分分析的難度。當色譜峰純度受到質疑時,特征組分峰與化學成分的對應關系是不確定的,不同的指紋圖譜可以表示樣品之間的差別,但相同的指紋圖譜并不一定代表彼此具有相同的化學組分,所以樣品指紋圖譜與標準指紋圖譜相符并不一定表示樣品與標準相符[3]。因此,經過指紋圖譜比對后得出的相符結論不是完全可靠的,建立在化學成分模糊不清基礎上的中藥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方法只能是一種過渡性質量控制方法,其本身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3 色譜本身的缺陷 色譜圖中色譜峰定位受許多因素的影響[4],一般均用色譜峰保留值定位。雖然色譜實驗條件是控制保留值的主要因素,但尚有許多非色譜技術所致的因素。如中國藥典附錄中規(guī)定了高效液色譜法的儀器要求,除固定相種類、流動相組分、檢測類型不得任意改變外,色譜柱內徑、長度、固定相牌號載體粒度、流動相流速、混合流動相各組分比例、柱溫進樣量、檢測器靈敏度等均可適當改變,以適應具體品并達到系統(tǒng)適應性試驗的要求。然而這些變動在生產過程檢測、新藥審批、藥檢系統(tǒng)檢驗、市場質量監(jiān)督的實際執(zhí)行中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色譜條件的任何改變,都意味著整體色譜圖形變異,給鑒別工作造成困難,導致實驗的重現(xiàn)性受到影響[5]。
另外一點,目前所有指紋圖譜都是以理化性質為分離手段所建立的色譜圖,不能根據(jù)效應大小來分離成分,實現(xiàn)靶向提取分離的目的。
2.4 指紋圖譜不能完全反映中藥及其復方的特征 中藥及其復方所含化學成分復雜,每種成分在一定的流動相和波長下都有其特征吸收峰,因此一定的流動相和單一的檢測波長只能使某些成分的色譜峰具有良好的分離度和響應值,而相應的其他成分可能會出現(xiàn)分離度不好或響應值微弱而檢測不到的情況。尤其是血清中各種成分含量相對較低,有些成分可能因其含量低于最低檢測限而無法被檢測到[6]。
2.5 沒有完整的圖譜查詢系統(tǒng) 據(jù)文獻報道,在中藥指紋圖譜領域至今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專家系統(tǒng),相關信息的查詢盲目無序,猶如大海撈針。建立專業(yè)的中藥指紋圖譜庫,將已有的中藥指紋圖譜信息納入一個給定的知識分類體系,使研究者能夠有序的系統(tǒng)的查找到這個領域的資源,不但節(jié)省人力物力,還可以方便知識庫管理員更新系統(tǒng)信息,積累和保存信息和知識資產,加快內部信息和知識的流通,實現(xiàn)知識共享。然而,建立不同品種中藥材的標準指紋圖譜庫是一項費時費力、繁重浩大、精密細致的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國家政策扶持,企業(yè)和科研單位協(xié)作攻關,需要廣大醫(yī)藥科研人員付出大量艱辛的努力。
指紋圖譜現(xiàn)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控制中藥或天然藥物質量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我國對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為解決化學成分和藥效的相關性,不僅需建立高水平的中藥質量標準,而且應建立多模式多柱多元檢測的技術基礎與平臺[7]。面對許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學術界和產業(yè)界應共同努力,靈活運用不同的分析手段,依靠計算機技術,從個別中藥及其產品指紋圖譜方法的研究到逐步實現(xiàn)所有中藥的指紋圖譜質量控制,從各種不同領域指紋圖譜分析及評價方法的研究到系列規(guī)范化標準的建立,達到運用指紋圖譜技術實現(xiàn)藥材及成藥質量可控的目的。建立完整、詳細的圖譜庫將成為未來指紋圖譜研究的重點及根本所在。
[1]李克,王曙東.中藥指紋圖譜研究的有關技術要點探討[J].中草藥,2003,34(11):附8-附10.
[2]易延逵,陳志良等.中藥指紋圖譜的研究評析.中成藥,2006,28(8):1192.
[3]倪力軍,張立國,李鵬.對中藥指紋圖譜研究現(xiàn)狀及應用的思考[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02,14(5):60-64.
[4]鄭恒,魏日胞,陳香美.中藥質量標準與中藥指紋圖譜[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3,23(2):112-113.
[5]王坤,張桂菊,王宏.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面臨的問題與思考[J].食品與藥品,2010,12(3):117-120.
[6]袁瑩,馮怡,徐德生.中藥體內外指紋圖譜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成藥,2009,31(3):457-459.
[7]張瑞芳,高幼衡等.廣佛手藥材HPLC指紋圖譜的研究[J].中草藥,2007,38(7):1075-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