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紅巖
北京科技大學資產管理處 北京 100083
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下發(fā)《關于開展“十二五”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2012]33號),明確在“十二五”期間,要支持一批高等學校以其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特色為基礎,建設100個學科專業(y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項目是近年來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提高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實驗教學理念、實驗教學體系、實驗隊伍建設、實驗資源配置、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形成引領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方向的建設成果,進而帶動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根本變革[1]。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項目自2005年開始實施,已評審出500多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涵蓋了20多個學科門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評審工作帶動了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數千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應運而生。如何充分發(fā)揮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將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優(yōu)勢資源、經驗做法,全方位、多角度地輻射到其他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中,是我們現階段要思考的問題。
探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就要明確“示范中心”已經產生或者即將產生哪些效應[2],并且通過什么樣的途徑進行傳播,在哪些方面影響和促進高校實驗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這些效應,也必須具備可操作性、可復制性、可持續(xù)發(fā)展性等特點,從而帶動自身以及其他實驗中心的建設與發(fā)展。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是通過觀察、了解、學習示范中心實驗教學示范行為的過程與成效,即通過示范而進行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評審指標體系中,劃分了4項指標,分別為實驗教學、實驗隊伍、管理模式、設備與環(huán)境。這些評價標準,部分可通過觀察、了解感知,部分卻無法通過簡單地習得行為而感知。因此,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至少應具備如下特點。
2.1.1 先進性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要求有“六個先進”,即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實驗教學觀念;先進的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先進的實驗教學隊伍建設模式和組織結構;先進的儀器設備配置思路和安全環(huán)境配置條件;先進的實驗室建設模式和管理體制;先進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方式。先進性是可觀察性、可測量性的前提條件。
2.1.2 可效仿性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最主要的是體現它的榜樣作用。它的榜樣作用必須具有可觀察性或可效仿性[3],這是示范效應發(fā)揮的前提條件。實驗教學中心的各個指標體系,實驗教學的理念與改革思路、教學體系與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隊伍的建設;管理模式中的管理體制、信息平臺、運行機制等指標,均具有較好的可模仿性,對指導其他實驗教學中心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與借鑒意義[4]。
2.2.1 經驗推廣
通過組織相關學科實驗中心主任走訪、參觀,觀摩各示范中心的經驗與做法,搭建彼此交流、學習的平臺,將示范中心創(chuàng)新的工作思路、先進的工作理念輻射到廣泛的群體中去。在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基礎條件、歷史沿革、發(fā)展方向的實驗中心,將良好的發(fā)展經驗、成果進行“合理性復制”。當然,被復制的優(yōu)秀經驗、成果必須具有比較強的可操作性、可觀察性,比較利于推廣,或者根據各實驗中心的基礎條件和特點,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與發(fā)展。
2.2.2 校際選課
選取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對鄰近高校的學生開放,結成“實驗教學共同體”,也是示范效應傳遞的一個有效途徑。但是,目前,這種校際選課方式的實施,還需要許多現實條件的支撐、支持,短期內迅速推廣還不現實。但是,共享各實驗示范中心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仍然是一個很好的發(fā)展領域。特別是隨著虛擬實驗室的建設,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相關信息加工處理,將現實實驗室中的資源數字化,進行綜合性、開放型實驗教學環(huán)境的相關探索,為實驗室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得以實現提供了可能。
2.2.3 校企合作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對實驗室發(fā)展開辟了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許多示范中心在滿足實驗教學、高??蒲蟹盏幕A上,積極推動實驗室資質建設工作。改變原有實驗室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對設備資源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和整合,實現設備和人員集中管理。在充分整合、梳理資源的基礎上,各實驗中心積極開展實驗室認可、計量認證資質建設工作,依托分析檢測平臺,推動了高校社會化服務進程。高??蒲匈Y源向社會開放,運轉起來的不僅是實驗室人員和儀器設備,強大的專家資源也得到充分開發(fā)。分析檢測平臺的建設,不僅有效地利用學校優(yōu)勢資源,加大設備共享空間,提升了實驗室的建設水平,更是在協助企業(yè)攻克關鍵技術,提高企業(yè)產品競爭力,支撐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過對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效應的分析,在提高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如前所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效應的發(fā)揮要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首要條件是多層面的共同推動,包括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評選機構、高校、實驗教學中心等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產生合力作用。
首先,評選機構需要明確,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經驗需要具備先進性以及可模仿性,其次,通過合理的推廣途徑進行輻射與示范,因此,制定相關政策以及評審體系應向可示范性適當地傾斜,并在后期評估中側重于示范效應的發(fā)揮程度以及建設成果的長效發(fā)展等,以此檢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性。高校層面,應該充分把握機會,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在校內進行積極有效的推廣與推動。可以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激勵與鼓勵政策,提供必要的建設專項經費。政策和資金是各院(系)積極開展示范中心建設的強大動力與物質保障。同時,政策鼓勵的方式、方法與力度應全面綜合地考慮,并把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有效結合起來[5]。
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應該拓寬宣傳渠道,充分利用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讓更多的群體了解示范中心及其資源與作用。共同探討示范中心的建設與發(fā)展方向,研究示范中心建設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為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與建議;研究示范中心優(yōu)質資源的開發(fā)與共享機制,促進示范中心信息化與實驗教學資源的建設;組織各示范中心之間的經驗交流,促進示范中心之間相互溝通與合作;推動與其他國家(地區(qū))高等學校之間的交流,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的實驗教學水平,發(fā)揮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與輻射作用。
作為經驗宣傳與推廣、合作與交流的有效載體,聯席會應該在宣傳推廣示范中心的成功經驗時,更加注重于對其經驗產生、形成所根植于 “土壤”的考察,包括學校對于實驗室工作的重視程度、實驗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示范中心的組織構架等基礎條件。離開土壤的培育,良好的經驗也無法進行復制與仿效。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絡化信息平臺是示范作用發(fā)揮的主要媒介和渠道。其目的是實現網上輔助教學以及網絡化、智能化管理,促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為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種承載體的運行模式提供網絡管理和必要保障[6]。
近年來,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通過網絡化建設,在實現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促進實驗室開放式管理方面發(fā)揮了明顯的作用,提高了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但是,其網站上建設經驗與成果的內容還不太豐富與詳盡,不能充分展示其建設地成果,對于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方面的分析與總結不能予以深入的展現,以至于其示范作用不能充分地輻射出去。因此,加強示范中心網站的建設與維護,也是發(fā)揮示范效應的重要內容。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網站的建設,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定有針對性的建設目標。根據需要達到的建設目標,進行科學的功能劃分,同時大量豐富其信息資源,從而形成科學性、合理性、可利用性的信息平臺。網絡建設和維護需要專人負責,要有持續(xù)或者定期的經費、時間和精力投入,需要實驗中心、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
經過幾年的建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績。而在評估驗收階段,我們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其示范效應的發(fā)揮程度已經引起了各級教育主管管理部門的重視。對6年多的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的回顧與總結,進一步提升理念,明確思路,總結經驗,凝練成果,在此基礎上將實驗教學改革向前推進,更好地發(fā)揮示范與輻射作用,這才是評估、驗收最根本的目標。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評估與驗收,應重點考察兩個方面的內容,(1)是否建立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自身的長效發(fā)展機制;(2)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與輻射作用的發(fā)揮。并在具體評估的指標體系中,涵蓋示范作用發(fā)揮的觀測內容[7]。如示范中心的確定,是否引領了校內其他實驗中心的建設,是否成功推行了其建設經驗等,都需要我們系統(tǒng)地分析與評定。但是,因為各實驗中心的基礎條件、學科特點、環(huán)境因素、體制機制的不同,其示范效應的發(fā)揮也不盡相同,不可一概而論,在評估體系適當傾斜的基礎上,也要全面而綜合地加以考評,避免刻意追求“復制”與“仿效”,而忽視實驗中心自身的發(fā)展條件。
研究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是為了利用其“先進”帶動其他實驗中心的建設,使其在促進資源優(yōu)化與整合、提升隊伍素質與水平、實現科學管理與服務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最終服務于實驗教學,促進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最根本的還是各實驗中心對于自身的正確認知與評定,總結自身的優(yōu)勢,挖掘發(fā)展的潛力,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
[1]柯紅巖,錢大益,劉云,孫建林,李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數字化實驗室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99-101.
[2]楊蓉.關于建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70-72.
[3]陳國海.高校精品課程的示范效應初探[J].教育與現代化,2009(9):25-29.
[4]張晨曙,晏建武,王鋒.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示范效應研究[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10(12):19-21.
[5]張曉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狀況[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0):85-88.
[6]魏懷鵬,張志東,安莉,李再東,展永.創(chuàng)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其輻射示范作用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1):109-113.
[7]孫建迎,鐘杰.強化管理,創(chuàng)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7):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