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存軍
民勤縣第三中學 甘肅民勤 733304
在當下高中語文知識、涵養(yǎng)之中,有很多與社會掛鉤,與科技接軌的要求。日新月異發(fā)展的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中學生幾乎已經是成年群體,其對社會以及科技、新聞等有關注,對新事物、新技術的接受能力都比較強。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只是用黑板為學生勾畫知識,通過不停地張口講解來解釋語文中的要點、難點、知識點。學生看得視覺疲勞、精神疲勞,教師也不察覺原因,只知道鞭策其前行,殊不知根源之所在。
隨著多媒體在高中課堂中的“現身”,學生便一下投來了喜悅的目光。這是理想中想要達到的學習效應,但真正目的并不是只有喜悅目光就行了,是要用多媒體之功能創(chuàng)高中語文之巔峰。因此,如何優(yōu)化高中語文的多媒體課堂成為焦點。
高中學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教師也有了代溝,因此,教學工作比較難做,但是這并不是低效率的原因。在語文多媒體課堂中,教師不要讓多媒體成為擺設,否則,學生喜歡它,但是感受不到它能給的快樂,時間久了,還能對“多媒體教學”喜愛、感興趣嗎?要利用學生所喜愛的、關注的“點或者面”來教學,投其所好是教學事半功倍的捷徑。
例如,高中生大多對社會中的八卦、綜藝比較關注,一說到電視劇,學生那精神勁兒就別提了。教師可以通過八卦、綜藝、新聞等來引入知識的灌溉、傳輸。針對“我爸是李剛”這種新聞,筆者和學生做了探討,學生的反應以及態(tài)度表明,他們的心還是正直的。然后筆者將教材中一篇關于“價值觀”的文章引入進來,并讓學生結合“我爸是李剛”事件的探討,寫出“新聞事件”中人物價值觀和課本作者價值觀的區(qū)別,以及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
高中語文中的知識點、面都是很寬的,課本只是一種引導,真正的、用到的知識,有時是在課本中找不到的。那怎么辦呢?這就要使學生拋開課本,自己去更廣闊的知識天空中去找了。多媒體就是一個知識聚集地,就像教師常說的,本上有的它也有,本上沒有的它還有。但是現實里,很多高中教師都沒有用好多媒體。因此,將多媒體課堂優(yōu)化好才是高中語文發(fā)展提速之王道。
例如,有次作文課,筆者看了一位學生所購買的“作文大全”,其中論點豐富、典故很多,是一本很不錯的書。但是怎樣讓全班的學生都享受到呢?都去買嗎?人手一本,這種要求不太現實。于是筆者用多媒體搜了書的名字,一下了整本電子書就出來了。于是,筆者問學生:“大家是不是覺得寫作文經常不知道寫什么???”大家的嘆氣、唏噓聲表明筆者的認識是對的。于是筆者將那本書的圖片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然后一頁頁地翻給他們看。電子書中還配了很多典故的畫面圖,以及名言、優(yōu)秀句子的動態(tài)版,學生被美麗的電子書吸引了。筆者接著告訴學生這本書的名字,要求其在課后自己去網上觀看,然后摘抄出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句子等,再利用其中的材料,寫出作文交給老師看。明顯的,學生對多媒體是很感興趣的。
多媒體中的知識不像教材,其是無形的、多元的、豐富的,語文課本中所包括的知識,在多媒體中都能找到。但是知識并不是大腦中的擺設,多媒體并不是時代創(chuàng)造的形象設備。教師要把多媒體的效能用到刀刃上。通常教師一說活動,學生都忽然精神抖擻,為何不使用多媒體舉辦一些趣味的活動呢?這樣不是更容易讓學生把難點、要點知識記住嗎?
有一次,筆者要學生舉辦一個“成語大賽”,通常高考試卷中都有與成語有關的選擇題。讓一位學生開頭說一個成語,緊接著下一位說出它的意思,并再說一個成語。很多學生明顯很開心,但不知該說什么。此時筆者用電腦搜了好多成語(其實所搜的成語都是平常的重點、易考點),包括成語的解釋以及典故,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其想辦法記住,然后接著玩“成語比賽”。學生一下子用心地記了起來,在比賽中獲得了快樂,也獲得了知識。
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希望借助多媒體使自己的學生能愛上語文,積極學習,奮力前行。然而,教師還需在多媒體的運用上別出心裁,優(yōu)化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唯此才能收到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成效。
[1]謝汶欣.關于多媒體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分析[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13.
[2]楊淑蓉.運用多媒體實現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時代教育,2012(24):37.
[3]宋玉琳.淺議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147.
[4]陳麗容.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2(11):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