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源
【摘要】羅伯特·勃朗寧是英國維多利亞后期與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并峙的偉大詩人。他對“戲劇獨白”的獨創(chuàng)性運用和發(fā)展奠定了自己在英國詩壇的地位?!拔乙咽诺墓舴蛉恕笔遣蕦幍摹皯騽—毎住奔记蛇\用的代表詩作。在這首獨白中勃朗寧成功地運用了“反諷”這一藝術(shù)手法。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反諷”常常被誤讀為“悖論”。本文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我已逝的公爵夫人”的解讀幫助讀者更好地區(qū)別和使用這一對批評術(shù)語。
【關(guān)鍵詞】悖論;反諷;羅伯特·勃朗寧;“我已逝的公爵夫人”
羅伯特·勃朗寧是英國維多利亞后期與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并峙的雙峰之一。他與夫人伊麗莎白的戀情更是廣為流傳,堪稱英國文壇的一段佳話?!吨腑h(huán)與書》的發(fā)表以及他對“戲劇獨白”這一詩歌體裁的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和發(fā)展奠定了自己在英國詩壇的偉大地位。
一、引言
“我已逝的公爵夫人”之于勃朗寧就像《哈姆萊特》之于莎士比亞?!拔乙咽诺墓舴蛉恕笔遣蕦帒騽—毎资址ㄟ\用的代表作。戲劇獨白指的是“劇中某一人物那個‘無言聽話人的所言所行,使獨自人無意識地暴露自己的氣質(zhì)與性格特點”。故事取材于一位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公爵殺妻的故事。
“我已逝的公爵夫人”也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關(guān)于勃朗寧這首詩作的評論和賞析也屢見報端。2011年,趙春陽和張蔚聯(lián)名發(fā)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悖論技巧的運用”一文,指出該詩是典型的悖論。文學(xué)愛好者和研究者都深知悖論和反諷是一對經(jīng)常容易混淆的概念。筆者試從“我已逝的公爵夫人”的解讀入手,更深地去探討這一對新批評理論的術(shù)語,以期讓讀者更好地區(qū)別和使用這一對概念。筆者通過對該詩的再讀,認為勃朗寧的這首詩應(yīng)該是一個反諷,而不是一個悖論。
二、悖論與反諷
悖論“是一種表面上自相矛盾,荒誕不經(jīng),但最后被證實是很合情合理的陳述”。例如華茲華斯“我心飛躍”中的一句名言“兒童是成人的父親”。從表面上看,這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荒謬的。這是對傳統(tǒng)的父子關(guān)系的一種顛覆。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兒童所代表的是人類原初狀態(tài)的人性的完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兒童成了成人、人類的父親,是人類重返原初的中介”。
反諷源出于希臘文eironeia。反諷通常有三種形式:一、言語反諷,即上述的第三個意思,如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個溫和的建議”就是一個反諷,因為他的這個建議不僅不“溫和”,而且是殘忍的;二、戲劇反諷,它涉及的是戲劇或小說里的一種情節(jié):觀眾與作家共同了解的實情不被劇中某個人物所知,結(jié)果他不是表現(xiàn)出不合時宜的言行舉動就是預(yù)期違背命運的事情,或者道破事情的未來結(jié)局而又出于無意。簡而言之,它是指說話者的意圖與作者的真實意圖的矛盾;三、結(jié)構(gòu)性反諷,指的是讀者的期待與推測與真實的事件不相符。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反諷,比如:穩(wěn)定性反諷、不穩(wěn)定性反諷、浪漫式反諷等等?!翱傊?,一切形式的反諷所涉及的都是字面與實際意義、行動與結(jié)果、表象與真實的矛盾或不符。”
三、“我已逝的公爵夫人”中的反諷
勃朗寧的這首詩中戲劇獨白的手法使得短短的詩篇變得像一部戲劇那樣厚重,它為讀者展示出這樣一個場景:公爵領(lǐng)著前來商討婚事的使者欣賞自己前任夫人的畫像,在夸夸其談中不自覺地逐漸暴露出自己“十足的殘暴、專制和貪婪”的本性。我們從公爵的言談中絲毫看不出喪妻之痛。他向客人展示自己已故夫人的畫像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收藏。他稱這幅畫是“一個奇跡”,說公爵夫人就“像活著的時候一樣”。他從夫人那“深邃的熱情和真摯的眼神”談到面頰上那“絕非任何顏料所能復(fù)制的隱約的紅暈”。在鑒賞自己已故夫人的畫像的同時,公爵對夫人生前的表現(xiàn)也表述出了自己的不滿、妒嫉和怨恨之情。接著,公爵又對夫人的“不軌”行為進行了譴責(zé)——“先生,不僅僅是她的丈夫的在座使公爵夫人面帶笑容?!?/p>
“她那顆心——怎么說好呢?——要取悅?cè)菀椎煤?,也太易感動?!弊约旱呢敭a(chǎn),甚至連她的笑容都只能屬于他自己,這足以說明公爵的自私和狹隘的心胸,而這一切都是公爵自己無端的懷疑和猜測。我們不要忘記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詞“或許”?!盎蛟S潘道夫偶然說過‘夫人的披風(fēng)蓋住她的手腕太多或者說‘隱約的紅暈向頸部隱沒,這絕非任何顏料所能復(fù)制”。“落日的余光;/過分殷勤的傻子在園中攀折/給她的一枝櫻桃,或她騎著/繞行花圃的白騾——所有這一切/都會使她同樣地贊羨不絕,/或至少泛起紅暈?!痹诠舻难壑校蛉说倪@些行為和舉止都是“輕浮的”,是不符合公爵夫人的地位和形象的。再說這些普通人的禮物又怎么能和公爵“九百年光榮歷史的姓氏”相提并論呢?可見,公爵是多么的驕傲和自大。還有一點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忘卻的是夫人的“微笑”?!芭叮壬?,她總是在微笑,/每逢我走過;而問題是,誰人走過得不到/同樣慷慨的微笑?”于是公爵再也不能容忍夫人再這樣繼續(xù)下去,最后下令讓“一切微笑都從此制止”,殺死了夫人。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夫人的微笑卻并沒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地它通過藝術(shù)家的手定格為永恒,陳列在公爵的藝術(shù)收藏室里。欣賞完了夫人的畫像,公爵接著和來使又談起了將要迎娶的新夫人的嫁妝?!拔以僦貜?fù)一聲:/你的主人——伯爵先生聞名的大方促以充分保證:我對嫁妝/提出任何合理要求都不會遭拒絕;/當(dāng)然,如我開頭聲明的,他美貌的小姐/才是我追求的目標?!惫艨诳诼暵暦Q“(伯爵大人)美貌的小姐才是我追求的目標”,卻念念不忘索要嫁妝,這是多么虛偽與貪婪的一副嘴臉。這里,“object”一詞意義含混,它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目標;還可以指物品??梢姡@位伯爵大人的千金在公爵眼里和已故夫人一樣都將成為自己的財產(chǎn)。詩歌的結(jié)尾海神尼普頓馴服海馬預(yù)示著新夫人的命運和前夫人一樣也無法擺脫公爵的專制和摧殘。從詩歌的形式上看,該詩使用的是英雄偶韻體。這一切無不顯示出公爵極高的文學(xué)造詣、藝術(shù)修養(yǎng)和高雅的氣質(zhì)?!八坪醣虮蛴卸Y,實則野蠻嗜殺;像是愛好藝術(shù),文雅之至,卻可以為了妒忌而將自己美麗的妻子殺死;作高貴的君主,卻同商人一樣貪錢?!边@一切都是公爵通過自己的獨白展現(xiàn)給讀者的,而自己卻不自知。我們把這種劇中人物所言與讀者的理解之間的矛盾稱之為戲劇性反諷。
該詩題為“我已逝的公爵夫人”。乍一看標題,進入我們“期待視野”的一定是一位高貴優(yōu)雅、風(fēng)華絕代的公爵夫人。但隨著閱讀的進行,我們發(fā)現(xiàn)這只是公爵的一段獨白。這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新批評理論中的結(jié)構(gòu)性反諷。雖然詩中找不出直接描寫公爵夫人的詩句,但詩人的高明之處正在于成功運用了戲劇獨白這個藝術(shù)手法,通過公爵之口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位年輕貌美、純真無邪、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并熱愛生活和自然的公爵夫人形象。從公爵夫人的畫像中我們可以推測出她非常美麗,并且可能有點害羞和天真,因為每當(dāng)她丈夫或別人從她身邊走過時,她經(jīng)常“泛起紅暈”。她甚至把畫師的恭維她的“無聊話”當(dāng)成“好意”。難能可貴的是她還懷著少有的平等觀念,
“她對什么都一樣”。除了公爵本人之外,“所有這一切”,“都會使她同樣地贊羨不絕,/或至少泛起紅暈”。她總是“面帶微笑”,“容易感動”,哪怕是“落日的余輝”、“櫻桃”和“潔白的騾子”,這一切都是夫人熱愛生活與自然的體現(xiàn)。細心的讀者一定還記得夫人那“真摯的眼神”,“是從哪兒來的——這樣的眼神?”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純真的心靈又怎么會有這樣的眼神?詩人寥寥數(shù)詞就為讀者勾勒出她的美好形象。而這一切都被公爵因為自己的妒嫉和專制被無情地扭曲,最后竟招來殺身之禍,這難道不是一個絕妙的諷刺嗎?
四、結(jié)語
反諷經(jīng)常被誤認為悖論,因為“反諷與悖論有共同之處”,“都表現(xiàn)為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安煌幵谟?,悖論在文字上就表現(xiàn)出一種矛盾形式,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同時出現(xiàn),而在一個真理上統(tǒng)一起來?!?/p>
“而反諷則是沒有說出來的實際意義和字面意義互相對立,說的是假相,意思暗指真相:即所言非所指?!蓖ㄟ^對“我已逝的公爵夫人”的解讀,我們發(fā)現(xiàn)公爵的虛偽、貪婪和殘忍,公爵夫人的貌美和純真,作為矛盾的另一面(作者的真實意圖)并沒有直接呈現(xiàn)。因此,我們可以說該詩是典型的反諷,而非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