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運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挽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瀕死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能顯著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預后,是目前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措施[1]。但我院為縣級醫(yī)院,靜脈溶栓治療仍為重要的治療措施,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對靜脈溶栓無效者行補救性PCI,取得滿意效果,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入院治療的AMI患者。有78例符合入選標準,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齡43~72歲,平均年齡(58.1±14.6)歲。其中前壁AMI 35例,前間壁AMI 6例,下壁AMI 18例,下壁+正后壁AMI 9例,下壁+右室AMI 10例。納入病例要求如下:①缺血性胸痛臨床癥狀,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②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③發(fā)病時間<12 h。④心肌梗死的血清心肌標記物濃度的動態(tài)演變。排除標準:心原性休克或嚴重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腫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嚴重低血容量/低血壓狀態(tài)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者。所有入選患者均予溶栓后再擇期冠狀動脈及PCI治療。
1.2 方法 入選患者常規(guī)予尿激酶150萬u,加入9%生理鹽水溶液100 ml中靜脈滴注,30 min滴完,繼而給予硝酸甘油10 mg靜脈滴注,滴速按硝酸甘油10~15 mg/min,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12小時1次,連續(xù)5~7 d。
1.3 所有AMI患者入院進入監(jiān)護室監(jiān)測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
1.4 AMI患者常規(guī)吸氧、口服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氯吡格雷,無禁忌證給予倍樂克、AOEI類藥物。
2.1 AMI患者入院后靜脈溶栓開始時間為15~20 min。冠脈再通:78例冠脈再通49例(62.8%);3 h內溶栓冠脈再通率85.0%(34/40),~4 h再通率66.7%(8/12),~6 h再通率50.0%(4/8),~24 h再通率22.2%(4/18)。
2.2 冠脈造影及PCI:所有78例AMI經溶栓治療后10~14 d左右均常規(guī)行冠脈造影,手術時間(從冠脈造影至介入治療結束)25~80 min,平均(43.6±15.7)min,造影劑用量50~250 ml,平均(138.5±29.8)ml。冠脈造影顯示梗死相關血管(IRA)前降支48例,回旋支14例,右冠脈16例;78例114支病變血管中,有86支血管置入支架95枚,12支血管只行PCI,11支血管不予處理,2支血管完全閉塞且鈣化嚴重導絲無法通過放棄處理。
迅速使閉塞的IRA再通是治療AMI的關鍵和目標。傳統(tǒng)靜脈溶栓治療因其簡便易行得到廣泛應用,經多個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的證實能降低病死率,改善梗死后左室功能,但梗死相關血管再通率僅為50%~75% 。因此,積極地對于溶栓后未達到有效冠狀動脈血流的病例,應積極進行補救性PCI,將顯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生存率,減輕左心室重構、改善遠期預后。AMI行PCI可盡早重建梗死相關動脈,挽救瀕死的心肌組織細胞,改善左心室功能,減少AMI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改善預后[3]。直接PCI能最有效的重建血運,恢復前向血流,但并發(fā)癥也較高,同時要求的設備與技術條件也較高,費用昂貴[4]。同時在很多情況下,由于人員及設備條件限制,PCI不能立即進行,使發(fā)病再灌注時間延遲但直接PCI與靜脈溶栓相比明顯存在著再灌注時間延遲問題。本組中AMI患者入院后靜脈溶栓平均開始時間為15~20 min,獲得早期再灌注,縮短了再灌注時間。美國Schweiger等[5]報道,溶栓治療后,早期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可明顯改善AMI患者的預后,改善梗死區(qū)心肌的節(jié)段運動和左室整體心功能,并降低高?;颊甙l(fā)生心力衰竭、休克和死亡的風險。本組中治療組及對照組同樣的安全性及臨床效果,而且治療組IRA達TIMI3級血流比例(93.9%)較對照組(84.6%)有升高趨勢;全部患者IRA達TIMI 3級血流的時間治療組明顯短于對照組,提示通過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提高了IRA再通率,同時加用介入治療達到IRA充分、持久開通的目的。
[1]曾建平,黃河,吳名星,等.3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臨床分析.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8(9):1243-1244.
[2]閻峻,戴天然.急診介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療效對比分析.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32):59-60.
[3]楊劍峰,王相智,張鴻舉.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心電圖ST段回落與心肌組織灌注的觀察.海南醫(yī)學,2008,19(3):16-17.
[4]高潤霖.進一步提高我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療的水平.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9,27(1):85-86.
[5]李占全,張明.現(xiàn)代心血管病熱點問題探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治療新概念.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