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蒙古世系譜》的作者和版本小考

      2013-02-15 18:44:30李培文南京圖書館南京210018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3年3期
      關鍵詞:鄧氏世系抄本

      ●李培文(南京圖書館,南京 210018)

      清雍正間蒙古人羅密曾編有一部《蒙古家譜》,以世系傳的形式記載成吉思汗家族史實,《蒙古世系譜》是其流傳過程中的一個節(jié)抄并加按語的傳本。這個傳本大致在民國初年被發(fā)現,早于羅密原譜,為當時研究西北史地的學人所重視。在隨后相關的目錄和論述文章中,提及此書有“舊抄”等多個傳抄本,編者或稱乾隆時蒙古人博明,或稱清末宗室盛昱,沒有定論。50年代羅密原譜出現后,此譜便不再被學界關注。近年以來收錄此譜的目錄和影印文獻,著錄仍各循其舊。雖然《蒙古世系譜》在史料價值上因原譜的存在已無足輕重,但漢文古籍中蒙古人撰蒙古史及家譜為數寥寥,此譜重編者究竟是乾隆人還是清末人,這關系到它的文獻價值,故有必要對此譜的編者及版本再作考辨。

      較早的《蒙古世系譜》編者被認定為盛昱。盛昱,字伯煕,號意園,清宗室,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二十五年(1899年)卒。著有《八旗文經》《郁華閣遺集》《意園文略》與《雪屐尋碑錄》等。盛昱說見于蒙古人巴嚕特·恩華的《八旗藝文編目》及《蒙古世系譜》中央民族學院藏本,傅增湘亦持這種說法。[1]《八旗藝文編目》是恩華在上世紀30年代初編輯的八旗子弟著述書目,《蒙古世系譜》條目之下著錄“宗室盛昱著”,并附盛昱小傳,但未說明依據。該條目后注“鈔”字,按《八旗藝文編目》條例,恩華抄有此譜,恩華本及其底本均不見于其他文獻,今不詳所蹤,是否有卷端題名已不得而知。中央民院藏本為抄本,已收入《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中,為原本影印,卷端下題“盛昱撰”,也無有關于編者的文字說明。盛昱的傳記資料不多,他的表弟楊鐘羲撰有《意園事略》一文,附于盛昱的《意園文略》之后,對于盛昱的生平敘述尤為詳細,但不曾提及該譜。在盛昱現存文字中,筆者也未找到有關該譜的任何信息。傳盛昱為譜作者的說法有可能來自震鈞的《天咫偶聞》(刻于1907年)。該書載有震鈞輯《八旗人著述書目》一篇,其中史部最后一部為“蒙古世系表”,題作者為盛昱。日本漢學家倉石武四郎曾著文回憶內藤湖南,文章中有談及“蒙古世系表”一事,原文稱1932年楊鐘羲訪問內藤湖南,“是時內藤先生尤以未知‘蒙古世系表’之存佚為憾,遂出其所藏在某書肆購得類似世系表之鈔本求雪橋先生(楊鐘羲)鑒別,先生則答以此不似伯羲(熙)之遺著云”。[2]今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藏有一部原內藤藏本《蒙古世系譜》,當即所述“類似世系表之鈔本”。經查此書書影、內容與南圖藏本相同。所以筆者認為《八旗人著述書目》載“蒙古世系表”的“表”字應非“譜”的誤寫,盛昱有可能編撰過一部《蒙古世系表》,而不是《蒙古世系譜》。

      再談博明說。博明,字希哲、號希齋、西齋,蒙古裔滿八旗人,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乾隆間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廣西慶遠府知府等職,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3]著有《西齋偶得》《鳳城瑣錄》《西齋詩輯選》。與盛昱相同,有關博明的傳記和個人文字里都不曾記載有《蒙古世系譜》這部書。持博明說最早的是史學家鄧之誠與張爾田。鄧氏大致在30年代初得到此譜,張爾田以之校沈增植的《蒙古源流箋證》。1939年鄧氏將《蒙古世系譜》付諸排印,鉛印本正文卷端無作者題名,目錄之后題有“據舊抄本排印”數字。在這個鉛印本的卷末有張爾田1934年跋文一篇,主要記早間用此譜?!睹晒旁戳鞴{證》的心得,跋文開頭稱“文如居士示我博西齋舊鈔《蒙古世系譜》……”,全文關于鄧氏藏本的說明僅此一句,也未說明來源。鄧氏鉛印本出版后,蒙元史學者韓儒林隨即撰寫了《讀蒙古世系譜》一文,[4]承張爾田之說及目錄后所題原底本,稱鄧氏藏本為“博明舊物”,又以書中卷首尾多加有按語,確定此譜為博明厘定,故此“博西齋舊抄”被會意為博明的稿本,在這以后,《蒙古世系譜》為博明節(jié)編遂成為學界一個較普遍的說法。

      我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黃彰健曾撰《蒙古世系譜撰人》一文,稱此譜厘定者究屬博明還是盛昱,需見鄧氏原抄本方能論定。言下之意是想知道鄧氏藏本上有關“博明舊物”的依據究竟是什么。令人疑惑的是除了張爾田,鄧氏似乎從未將這個舊抄本公開展示過,筆者未見有相關文章談到這個舊抄本的版本細節(jié),而鄧之誠翻印這部書時使用的是鉛印排版而不是影印留真,也確實有些令人不解。據稱鄧之誠在晚年將藏書捐贈給了中國科學院圖書館,非常有幸,筆者在中科院圖書館的網站上索到了一部原鄧之誠藏書《蒙古世系譜》,但版本卻著錄為民國抄本,無撰者,卷末過錄有甲戌(1934年)張爾田跋,首頁鈐有“鄧之誠/文如印”。顯然這個鄧氏藏本并非是博明舊鈔本,與張爾田、韓儒林的說法不符,是否鄧氏有兩個藏本,一個是舊抄本,一個是抄自舊抄本的本子呢?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南京圖書館現藏有一部《蒙古世系譜》,著錄為“清博明撰,稿本”,這與張爾田所稱“博西齋舊抄”是相同的概念,應該就是同一個本子,但令人疑惑的是此本原收藏者為清末民初劉承幹嘉業(yè)堂(此本以下稱此本為嘉業(yè)堂本),并無鄧之誠印章,不過也不能斷定此本不曾為鄧氏的舊藏。筆者將此本與鄧氏鉛印本相校,有三點發(fā)現:第一,卷三嘉業(yè)堂本有三段文字脫漏,“太松汗”條下一段、“滿都古爾汗”條下兩段(依據詳見下文),鄧氏鉛印本相同,這是鄧本抄自嘉業(yè)堂本系統(tǒng)的依據;第二,鄧氏鉛印本做了一些文字???,但嘉業(yè)堂本上的民國藏書家徐恕朱筆??眳s未有參照,可能是抄在徐恕之前;第三,鄧氏鉛印本有少量的誤抄(疑有抄自嘉業(yè)堂本傳抄本的可能)。后兩點說明在嘉業(yè)堂本和鄧氏鉛印本之間至少有一個傳抄本,筆者未能詳查鄧氏民國抄本的文字,但估計此本應該就是鄧氏鉛印本的底本。而鉛印本題“據舊抄本排印”如不從狹義的版本概念來講,也是說得通的,畢竟嘉業(yè)堂本是其祖本。因為有了文字校正,在翻印時使用鉛印排版而不是影印留真也就好解釋了。

      無論嘉業(yè)堂本是否曾為鄧氏收藏,令人關注的還是這個本子的版本情況及有關博明的依據。此抄本的行款為每半頁九行二十一字,無絲欄,紙張與墨跡有舊抄本之印象,民國藏書家徐?。ㄗ中锌桑┲旃P點勘。正文無文字修改(也可能屬謄清稿本),無作者題名及序跋題記,在卷首目錄頁、卷一正文卷端和卷末處分別鈐有三個人的印章,一為疑似與博明有關的兩枚:“西齋著書之一”和“歲次閼逢執(zhí)徐年六十有四”;一為收藏者嘉業(yè)堂三枚:“吳興劉氏嘉業(yè)堂藏書記”、“吳興劉氏嘉業(yè)堂藏”、“御賜抗心希古”;一為??闭咝焖擅叮骸靶焖 ?、“疆誃點勘”。此譜不見于繆荃孫等人編纂的《嘉業(yè)堂藏書志》,不詳劉氏之前的收藏源流及有無前人對于此本的版本考證,關于博明的主要依據,這個本子上給出的信息就是疑似與博明有關的兩枚印章了。其中“歲次閼逢執(zhí)徐年六十有四”一印中“閼逢執(zhí)徐”即甲辰年,以羅密原譜雍正十三年(1735) 譜序為上限,以清末宣統(tǒng)間劉承幹收藏為下限,此干支對應的年份有乾隆四十九年(1784)、道光二十四年(1844) 和光緒三十年(1907),據考證博明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乾隆四十九年(1784) 當為67歲,與印所記年代相差三歲,并不是很吻合。博明生年據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清代官員履歷片檔案確定,[3]不會有誤。另一枚印章所提供的西齋的字號也并非博明一人所有,據《清人室名別號索引》以“西齋”為字號者收錄有16人,其中年齡可考者都不相符,不可考者也有多人,博明只不過是年齡可考者當中最接近印主的人選。筆者認為如果僅憑這兩方印章無論是作為博明的依據或是稿本的依據都十分牽強,據印文語詞,印主也不排除是“西齋”后人的可能。

      那么是否有別的傳抄本載有博明的依據呢?據現今中外圖書館古籍目錄,除嘉業(yè)堂本(現存南京圖書館)外,現存已知的傳抄本版本有:鄧之誠藏民國抄本(現存中科院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民國藍絲欄抄本(現存于臺灣傅斯年圖書館)、南京圖書館藏民國鋼筆抄本、國家館藏民國藍絲欄抄本和民國鋼筆抄本、內藤湖南藏抄本(現存于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藏抄本共7種。其中除民院藏本卷中題盛昱撰外,余六種卷中皆未著撰者。六種中鄧之誠本見前述,史語所本據傅斯年圖書館著錄稱抄自嘉業(yè)堂本,南京館藏的鋼筆抄本經核對抄自鄧氏鉛印本。內藤湖南本京都大學人文所將版本著錄為“鈔本”,無明確時代,無序跋題記。但從其正文首頁影像看,其文字排列、行款與嘉業(yè)堂本完全相同,無收藏印章,內藤湖南在30年代購自書肆,此本抄自嘉業(yè)堂本應該沒什么問題。六種中唯國家館藏兩個民國抄本筆者未見,據國圖著錄,二本未見有任何題記等版本附加信息。所以以上這六種傳抄本,已知其源流的,其底本均為嘉業(yè)堂本,且傳抄基本上在民國年間,所以關于博明的依據恐怕也僅僅就是嘉業(yè)堂本的那兩方印章了。

      中央民族學院藏抄本是現存唯一署盛昱撰的傳抄本,其行款也為九行二十一字,與嘉業(yè)堂相同,但文字排列不同,是否仍是嘉業(yè)堂本系統(tǒng)的傳本呢?筆者將該本(《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影印原中央民院藏本)與嘉業(yè)堂本作了文字核對。嘉業(yè)堂本有民國藏書家徐?。ㄐ锌桑┑闹旃P??保瑑热萆婕皾h譯蒙古人名(前后譯法不一)、錯字、語詞顛倒、衍字漏字等。以徐恕校改后的文字與民院本相校二者完全相同,嘉業(yè)堂本中徐恕未校出的錯誤還有不少,如卷二“巴泰察汗”條中的一段文字,嘉業(yè)堂本作“都拉噶爾津巴燕生子二:長曰多娑和爾,次曰多波墨爾根。多娑和爾生子四,多爾根多娑和爾生子四:多耐、多克生、厄墨尼克、額爾克”,其中“多爾根多娑和爾生子四”抄重。民院本在此作“多娑和爾生子四:多爾根多耐、多克生、厄墨尼克、額爾克。”嘉業(yè)堂本“多爾根”三字衍文,為前面“多波墨爾根”的誤寫,但不及“多娑和爾生子四”明顯,故假使民院本是抄自嘉業(yè)堂系統(tǒng)本,未將“多爾根”也刪去,情有可原,如非抄自嘉業(yè)堂系統(tǒng)本而出此衍文則不可思議,而徐恕如以民院本校嘉業(yè)堂本此處未能校出也屬不可思議。徐恕未校出的錯誤絕大多數在民院本上也存在,如卷二“元太祖”條有“建九族白旗”,“族”當為“斿(又作旒)”之誤,“九斿”是古代的一種有垂飾的旌旗,《禮記》有稱“龍旂九斿,天子之旌也”,又如上述卷三嘉業(yè)堂本有脫漏的三段文字,民院本與之完全相同。關于嘉業(yè)堂本的文字謬誤,是筆者先前用羅密原譜(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藏抄本)[5,6]及羅密原譜修訂本(內蒙古圖書館藏清抄本)[7]相校得出的,在此不再贅述。由上述??笨芍裨罕救詫偌螛I(yè)堂系統(tǒng),而且應在徐恕校書之后抄成,為民國抄本。嘉業(yè)堂本有劉承幹民國間所制“御賜抗心希古”之印,此印應是1917年溥儀賜“抗心希古”匾之后所制,故此本大致可能在這段時間或稍后收藏,并由學人相繼傳抄。這也是上述7種傳抄本基本上是民國抄本的原因。筆者認為嘉業(yè)堂本是現存唯一的古舊抄本,也是現存各傳抄本的祖本。

      前人以博明為節(jié)抄重編者的依據大致還有以下兩個客觀因素:其一,博明的家族是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較有機會獲見羅密編寫的原譜,其二,博明對于和蒙元遼金相關的西北史地及文化有一定研究。友人翁方綱在博明所著雜考性筆記《西齋偶得》序中稱:“(博明)少承家世舊聞,加以博學多識,精思強記,其于經、史、詩文、書畫、藝術、馬步射、翻譯、國書源流以及蒙古、唐古忒諸字母,無不貫串嫻習?!贝藭小霸帐稀?、“元朝子姓”、“朔漠部考”、“蒙古族姓”、“插漢(明代蒙古族部落名)”、“遼金國名”、“遼國姓”、“西夏”、“遼京”、“金京都”等條目,所述可見其蒙古族社會背景和深厚的漢文化學養(yǎng)。不過這些因素只能表明博明作為編者的可能性。從學術史上看,清嘉道以后涉及蒙元史地的研究著述相繼問世,杰出者如祁韻士的《皇朝藩部要略》、徐松《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張穆的《蒙古游牧記》、何秋濤《朔方備乘》及洪鈞《元史譯文補正》等等,其中一些有引《西齋偶得》中有關文字,但未見有言及《蒙古世系譜》或羅密的《蒙古家譜》,故稱博明重編此譜并無史料記載。若從譜的按語來看,撰者主要以《元史》《明史》校譜中記載錯訛,除第一卷“天竺土番”(世系),原譜將成吉思漢家族追溯至傳說中上古天竺國,按語斥之為偽妄外,其余全無心得。第五卷原譜記述了大衍汗諸子及成吉思汗諸弟的后人在清初時所屬的蒙古各部各旗及分布的地域,因無正史映照,按語稱“續(xù)獲譜牒當補訂附入”,而《西齋偶得》“元朝子姓”一條卻有對清時蒙古諸部源流的記述。故筆者認為按語不似有本族背景的博明所作。此外,從徐恕和鄧氏的校證文字來看,嘉業(yè)堂本文字錯訛脫漏較多,如作博明手稿,筆者認為與其進士身份及在《西齋偶得》中體現的文化修養(yǎng)不相符合。

      綜上所述,《蒙古世系譜》的編者無論題博明還是盛昱,都沒有足夠的依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所收嘉業(yè)堂本應是現存各傳抄本的祖本,但題為“博明稿本”較為武斷,編者應空缺或作佚名編,版本作清抄本較為恰當。

      [1]傅增湘.標題句解孔子家語手跋[M]//王廣謀.標題句解孔子家語.活字印本.日本,1599(日本慶長四年).

      [2](日本) 倉石武四郎.雪屐尋碑錄代跋[M]//倉石武四郎中國留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2:222-225.

      [3]白·特木爾巴根.清代蒙古族作家博明生平事跡考略[J].民族文學研究,2000(1):64-67.

      [4]韓儒林.讀蒙古世系譜[J].中國文化研究匯刊,1941(1):233-255.

      [5]羅密.蒙古博爾濟錦氏族譜(上卷)[J].歷史檔案,1996(3):61-72.

      [6]羅密.蒙古博爾濟錦氏族譜(下卷)[J].歷史檔案,1996(4):63-74.

      [7]羅密,博清額.蒙古家譜[M]//朱風,賈敬顏.漢譯蒙古黃金史綱.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205-242.

      猜你喜歡
      鄧氏世系抄本
      【評論】腹腔鏡下全直腸系膜切除術保留或切除鄧氏筋膜對男性直腸癌患者術后泌尿生殖功能的影響:中國PUF-01隨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
      中江有碉樓精巧神奇名鄧氏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察哈爾格西《厄魯特王統(tǒng)世系》譯注
      遼耶律休哥世系考
      北部灣地區(qū)客家祭祖儀式音樂考察與研究——以合浦鄧氏墓祭活動為例
      樂府新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8
      新見《源伯儀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補考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54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唐貞休世系再考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1
      鄧顯鶴交游述略
      關于乾隆朝內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麼經布洛陀影印譯注》所收錄抄本年代上限考
      开化县| 南昌市| 冷水江市| 察雅县| 岗巴县| 临沭县| 苏尼特左旗| 民勤县| 新昌县| 日照市| 陈巴尔虎旗| 无极县| 屏山县| 崇明县| 萨迦县| 彰武县| 康定县| 涟水县| 观塘区| 海宁市| 略阳县| 松江区| 论坛| 乡宁县| 华安县| 垫江县| 台中市| 淮安市| 刚察县| 河间市| 萍乡市| 沙洋县| 普格县| 江川县| 紫云| 伊通| 民乐县| 辽阳市| 寿光市| 湖北省| 全南县|